#10月·每日幸運簽#
10 月 31 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稱,10 月 30 日晚間 20 時至 23 時的三小時內,俄防空系統在境內五個地區成功攔截并摧毀了 14 架烏克蘭固定翼無人機。其中沃羅涅日州和別爾哥羅德州各擊落 5 架,庫爾斯克州擊落 2 架,卡盧加州和圖拉州各擊落 1 架。
這是俄烏沖突中無人機攻防戰常態化的縮影。事實上,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的無人機襲擊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 2023 年 5 月,8 架無人機飛向莫斯科,打破了這座城市 “戰爭不會波及首都” 的寧靜。此后,襲擊頻率不斷上升,2024 年 3 月、5 月、7 月、9 月,莫斯科多次遭遇無人機侵擾,其中 3 月的一次襲擊規模達到 91 架。就在此次事件發生前幾天,10 月 26 日至 27 日夜,俄軍就宣稱擊落了約 34 架飛向莫斯科的無人機,整夜攔截總量更是達到 193 架。
![]()
烏克蘭之所以持續對俄羅斯境內發動無人機襲擊,核心原因在于其試圖以非對稱作戰縮小與俄羅斯的軍事差距。烏克蘭自今年 1 月決定組建無人機攻擊部隊,并不斷擴大無人機計劃,全年計劃制造 3 萬架遠程打擊無人機,單是 “火點” 公司一家就已實現每日 100 架 FP-1 無人機的產能。這些無人機成本低廉,每架 FPV 無人機購買價格只需幾百美元,卻能對俄羅斯的軍事設施和關鍵基礎設施造成威脅,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同時,烏克蘭還將打擊目標聚焦于煉油廠這類關鍵基礎設施,俄羅斯多處煉油廠因無人機襲擊起火,引發汽油危機和民眾恐慌。
面對烏克蘭的無人機攻勢,俄羅斯雖號稱擁有全球最嚴密的防空系統,卻暴露出明顯漏洞。莫斯科雖有雙層導彈發射井環形防線,但在應對小型慢速無人機夜間突襲時,難以有效探測、追蹤和打擊。為了加強防御,俄羅斯正將 S-300、S-400 導彈系統及機動防空車輛調往莫斯科構建多層防御圈,甚至征召預備役保衛基礎設施,但這些預備役士兵缺乏專業防空裝備,防護效果備受質疑。
事件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有網友稱, “每摧毀一個操控點,就少十架無人機夜襲” 。有人將 Starlink 通信站的破壞視為 “切斷西方科技輸血”。還有人認為 Starlink 終端曾是烏軍敵后作戰的 “生命線”,此前 4 個站點被毀可能影響局部戰場實時通信,暴露出星鏈系統在軍事化應用中的脆弱性。
俄軍事專家克努托夫指出,新型無人機飛行時幾乎不需要控制程序,只需在目標處短暫打開 GPS 定位,且常采取低空飛行,很難被防空系統發現。烏克蘭空軍發言人伊格納特則承認俄羅斯在電子戰方面存在優勢,認為烏克蘭應更早開發電子戰設備,這可能是其近期反攻失敗的原因之一。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的戰略意圖很明確,就是吸引俄羅斯防空力量向首都傾斜,為無人機打擊其他地區的煉油廠掃清障礙,其無人機只要繞過邊境防空系統,在俄羅斯腹地往往能暢通無阻。
這場無人機攻防戰的背后,是俄烏雙方戰略博弈的持續升級。烏克蘭希望通過持續的無人機襲擊削弱俄羅斯的戰爭潛力,動搖其國內穩定;而俄羅斯則在全力防御的同時,試圖遏制烏克蘭無人機生產和打擊能力。但無論局勢如何發展,受影響最深的始終是兩國普通民眾,持續的沖突和恐慌正在改變人們對戰爭的認知,也讓和平的到來顯得更加迫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