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呈現“沖高-調整-修復”的節奏,行情受政策預期、AI主題等因素催化,也經歷了財政、關稅等擾動。
這一市場節奏背后,或是內外宏觀環境的共同作用。國內經濟在消費提振與偏寬貨幣支持下保持平穩。海外方面,美聯儲已開啟降息周期,并在10月29日宣布再次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3.75%-4%。基于港元的聯系匯率制度,香港金管局也跟隨美聯儲的步伐進行相應利率調整。(資料來源:中國證券報,2025.10.30)
歷史經驗顯示,美聯儲降息周期往往對港股流動性環境構成利好,但需注意各輪周期的具體表現存在差異。(觀點來源:長江證券,2025.10.17)
在外部流動性環境出現積極變化和內部產業結構調整的雙重背景下,通過指數化投資進行一籃子布局,或是較好的策略之一。
在此背景下,港股通科技ETF南方(159269)及聯接(A類025503,C類025504)為投資者提供了便捷、透明的規則化工具,旨在通過跟蹤核心科技指數,捕捉港股新經濟機遇。
【標的指數深度解析:方法論與結構特征】
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提供了一種清晰的思路。該指數旨在從港股通范圍內,精準選取市值較大、研發投入強度較高且營收增速較好的科技龍頭公司,其方法論強調“科技主題邊界”與“基本面硬約束”的雙重結合。
具體來看,該指數首先明確了其投資宇宙,即從港股通綜合指數樣本中,聚焦于通信、互聯網、醫藥生物、電子、半導體、新能源、航空航天與國防等關鍵科技主題,確保成分股科技屬性的純度。在此基礎上,它引入了嚴格的基本面篩選規則,剔除過去兩年營業收入增速連續為負、且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不足3%的證券,以此提升樣本的成長質量與創新動能。為保證各細分領域的代表性,規則同時對各中證二級行業中總市值排名前三的證券予以豁免。在滿足上述篩選后,指數按過去一年日均總市值從高到低選取50只樣本,采用調整市值加權,并將單一成分權重上限設為10%,每半年定期調整。(資料來源:Wind,中證指數,截至2025.08.31,根據指數公司編制方案,成分股或有所改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這種“主題+基本面”的雙重篩選機制,最終塑造了指數均衡且貼近產業前沿的結構特征。相較于部分在TMT領域高度集中的科技指數,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在互聯網/計算機、電子/半導體之外,適度提高了智能汽車與醫藥生物的權重,并覆蓋新能源與通信等方向,形成了更均衡的“泛科技”分布。結合年內市場表現,科技主線由AI與互聯網向智能汽車、創新藥等板塊擴散的趨勢十分明顯,指數的均衡配置有助于在風格輪動中維持主題暴露的連續性,降低單賽道擁擠可能帶來的波動放大效應。從投資角度看,該指數的方法論將“研發強度”和“營收增速”引入篩選,增強了樣本的創新成色;而行業代表性豁免與權重上限并存,既保留了龍頭的市場影響力,又抑制了單一成分的過度集中,在方法層面實現了風險與收益的平衡。(資料來源:Wind,中證指數,恒生指數,截至2025.09.23,其中成分股板塊劃分口徑中,TMT為申萬一級行業中的電子、計算機、傳媒、通信、社會服務、商貿零售,根據指數公司編制方案,成分股或有所改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產業趨勢、資金與估值要點】
該指數的結構設計,恰好呼應了當前AI驅動的產業擴散趨勢。海外云廠商資本開支持續加速,已形成“投資—應用—收益—再投資”的良性飛輪;國內科技與互聯網企業亦加大對AI基礎設施的投入,相關業務占比呈現上行。在AI驅動下,科技投資鏈條正從應用平臺向底層算力、關鍵器件延伸,并與智能電動、創新藥等方向形成多賽道共振。指數對通信、互聯網、電子、醫藥生物、汽車、新能源等環節的廣譜覆蓋,使其較好地契合了產業演進。(資料來源:中信建投證券,中銀證券,華西證券,2025.08.31)
從歷史表現、資金與估值看,港股科技板塊或同樣值得關注。歷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下旬,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年初至今漲幅約58.6%,在同區間領先于多類港股科技主題指數,并在過往多個階段中體現出一定彈性優勢。(數據來源:Wind,均采用港幣計價的全收益指數,截至2025.09.23)。
![]()
▲圖示:年初至今四大指數走勢比較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9.23。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資金面上,2025年至今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超萬億港幣,成交占港交所比重已升至約35%,內資邊際定價權顯著抬升。從資金流向看,創新藥方向,南向與部分外資自6月中旬開始共振回流;互聯網方向,外資邊際流出已有所放緩。(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09.18)
估值方面,以恒生指數股權風險溢價衡量的指標約7.67%,處于近5年較高分位,表明港股整體具備性價比。制度層面,香港優化上市審批并推出“科企專線”,疊加其離岸人民幣樞紐功能強化,有望持續吸引全球科技企業,提升市場承接力。(資料來源:Wind,財經網,中國新聞網,新浪財經,香港證監會官網,天風證券,民生證券研究院等,截至2025.09.23)
【投資者該如何布局?】
綜合上述分析,從組合角度看,科技主題資產或可承擔成長彈性,與高股息/價值類資產形成互補,通過紀律化的再平衡來維持目標風險暴露。在當前宏觀指標邊際變化的框架下,結合月度或季度的再平衡節奏,或有助于在“弱復蘇+流動性偏寬”的環境中,捕捉結構性機會的同時,通過價值資產對沖波動。
對于希望以指數化方式參與港股科技主題的投資者而言,港股通科技ETF南方(159269)及聯接(A類025503,C類025504)所跟蹤的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以其明確的主題邊界和基本面篩選方法,在“泛科技”維度上提供了均衡的賽道覆蓋。在任何投資決策中,理性、長期與分散仍是穿越周期的關鍵原則。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