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本落井下石,國產光刻膠,到底與日本還有多大差距?
光刻膠作為光刻環節的關鍵耗材,與光刻機、光掩膜并稱為“光刻三劍客”。光刻膠在顯影液中的動態表現,直接影響著電路繪制的精準度與質量。需知,光刻膠哪怕僅有1%的良率波動,都可能導致數千萬美元的損失。
長期以來,全球光刻膠產業一直處于日本企業的壟斷之下。像日本的東京應化工業(TOK)、合成橡膠(JSR)、信越化學、富士膠片等企業,它們合計占據了全球75%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高端極紫外(EUV)光刻膠領域的占比更是高達96.7%。
不過,隨著中國光刻膠技術的不斷發展,日本企業的壟斷地位正面臨著嚴峻挑戰。《日本經濟新聞網》曾報道稱:“我們的市場份額正在被中國企業逐步蠶食。”那么國產光刻膠,到底與日本還有多大差距?
![]()
其實,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在學習日本的發展模式。
當初,日本索尼從美國西方電氣公司購買了晶體管的專利授權,開發出的索尼TR-55型號的微型收音機在日本國內外引起搶購,拉開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序幕。
日立、三菱、富士通、東芝、NEC五大公司聯合日本科學家攻克電子束裝置和微縮曝光裝置、可變尺寸電子束裝置、掃描裝置和復印裝置、基礎材料等技術,在日本建立了半導體全產業鏈。后期日本兩度受到美方壓制,依然靠著供應鏈優勢繼續在芯片產業上擴張。
![]()
當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在借鑒日本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憑借官方資源與基金的支持,著力推動從上游原材料供應至后端制造的全產業鏈發展,并重點扶持了中芯國際、長江存儲、中微半導體等行業領軍企業。
相關產業統計數據表明,2023年中國光刻膠市場規模約達109.2億元,至2024年已突破114億元。在股票市場中,A股相關企業股價屢創新高,中芯國際股票迎來漲停潮,寒武紀股價在三個月內實現翻倍增長。這一發展態勢,似是印證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念。
除光刻膠等產品領域外,中國大硅片產業亦逐步打破了日本企業的市場壟斷局面。當前,市場上95%的多晶硅以及96%的光伏硅片產能,均由中國企業供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