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品方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將10月25日定為臺灣光復紀念日。25日當天,兩岸分別隆重舉行紀念活動。
1945年10月25日這一天,標志著臺灣在經歷日本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后重新回到祖國懷抱。80年前當天上午 10 時,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在臺北舉行,宣告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這不僅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的重要歷史依據。1946 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 10 月 25 日定為 “臺灣光復節”,以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臺灣光復節定在10月25日,源于1945年天中國政府在臺北舉行受降儀式;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結束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重歸祖國。當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國民政府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負責接收事宜。10月25日當天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的受降儀式上,日本臺灣總督安藤利吉簽署投降書,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因此,當日成為臺灣光復的法定紀念日,是歷史的重要節點。
![]()
根據1943年《開羅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日本需歸還竊取的中國領土。當天的受降典禮從程序和儀式上正式完成了臺灣主權的移交,具有國際法和國內法雙重效力。此外,中國政府早在1941年對日宣戰時,已廢止《馬關條約》,是臺灣回歸的法理基礎。臺灣光復節自設立后,官方和民間通過紀念活動強化歷史認同。臺中的愛國志士丘逢甲后人每年都參與紀念活動,傳承歷史記憶。今年是臺灣光復80周年,兩岸同時舉辦系列紀念活動,包括紀錄片展映、學術研討和民間文化交流,共同銘記這一節日的歷史意義。
民進黨上臺的過去10年來,蓄意淡化光復節。民進黨當局一度取消光復節假期,政治操弄引發爭議,突顯了維護這一歷史記憶的重要性。10月25日作為臺灣光復節,既是兩岸人民攜手對歷史的見證,也是凝聚民族認同的關鍵日子。
先輩們用鮮血換回來的臺灣光復,決不能再讓它被民進黨以“臺獨”分裂出去。如今臺灣光復紀念日升格為國家級的紀念日,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人大常委會幾天前這一決定,甚至引起網民聯想。臺灣早就“當歸”,今后哪一年的10月25日,會否同時記念臺灣光復、慶祝臺灣回歸?現在看來,從紀念光復臺灣到完成臺灣統一,應該只是一步之遙而已。
不少人感覺到,解決臺灣問題已進入快車道。10月22日,鄭麗文成為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引人關注的是鄭麗文在當選后的首個公開表態 :她愿意前往北京與大陸進行直接溝通,并明確支持“九二共識”。她的表態不僅讓島內政治格局瞬間發生變化,更令民進黨當局感受到無比壓力。更出人意料的是,僅僅兩天后(24日),國臺辦就向鄭麗文發出公開邀請,表示北京方面愿意與中國國民黨加強高層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
鄭麗文的表態是重磅炸彈。過去10年來,臺灣兩岸政策被民進黨主導,堅持“臺獨”立場,不僅與大陸的關系日益緊張,也使得兩岸民眾的溝通合作近乎停滯。鄭麗文表態公開支持“九二共識”,表示愿意親赴大陸進行對話,一舉打破了民進黨長期營造的僵局。
國臺辦表示愿意在“兩岸一中”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加強與中國國民黨及臺灣各界交流合作。此次邀請無疑是對鄭麗文表態的正面回應,表明大陸對兩岸關系在“九二共識”的框架上愿意積極與臺灣政黨溝通、推動兩岸的和諧發展。
本月25日在北京舉行的臺灣光復80周年紀念大會上,邀請了包括臺灣民眾在內的各界人士參與。這種安排客觀上是對鄭麗文的間接回應,同時為她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她在島內民眾面前展示出與大陸對話的勇氣和智慧。
筆者估計,鄭麗文在11月1日履新后,必然會接受邀請,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集結島內統派主流民意的代表們親赴大陸開展溝通之旅,尋求兩岸和平統一。這樣做,不僅能夠向島內民眾展示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堅定立場,借此提升國民黨的政治資本,為未來數年的選舉打下堅實基礎。估計民進黨當局勢必采取各種手段阻撓。唯其如此,島內民眾才會更能夠以雪亮的眼睛辨別誰是誰非,攪動島內的政治風云。
筆者估計,鄭麗文將會化“九二共識”的原則立場為實際行動,兼且不僅是國民黨單獨行動,而是團結一切支持兩岸和平溝通的統派力量共同推行。她的領導和凝聚能力將受到極大考驗。筆者相信她有足夠的政治膽略,乘勢而興,打破僵局。
鄭麗文的脫穎而出,直接挑戰民進黨當局在兩岸問題上反中仇中的立場,賴清德的“臺獨”政策已走進死胡同。在這歷史節點上,鄭麗文后續的每一步都將牽動島內的政治光譜變化。她的表態已經讓臺灣政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裂變,就像一面照妖鏡,把支持獨臺和暗獨的人暴露在民眾面前,反映出“不統不獨不武”的內在矛盾和邏輯荒謬,哪些人想要無限期地讓兩岸的分裂狀態持續下去。國臺辦向鄭麗文的公開邀請是絕佳的契機,未來的局勢將取決于她如何在兩岸政治博弈中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是統派內部勇氣、志氣和骨氣與臺獨分裂勢力的較量。堂堂正正地喊出“我是中國人”,就是“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精髓所在。從兩岸和平到兩岸統一,一切就從民族認同開始 。
和平統一之后,臺灣在經濟發展,能源供應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安全保障,對外交往,臺灣同胞民生福祉,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會變得更好。臺灣以上七大領域將煥發新生。“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國臺辦在近日新聞發布會上對和平統一后臺灣的“七個更好”進行了詳細闡釋。這“七個更好”的表述,由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10月25日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上提出。和平統一將給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巨大機遇,給廣大臺灣同胞帶來實在好處。這是用臺灣民眾聽得懂的語言來表述,首次系統地提出了兩岸和平統一后臺灣將迎來的七大領域改善,臺灣將煥發新的活力。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強,來自臺灣的商品賣得出、企業大有可為,臺灣經濟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大陸的市場規模和經濟優勢,將可以與臺灣的科技特色和人才優勢互動整合,大陸持續發展的步伐和不斷擴大的開放格局,為兩岸統一創造有利的時勢。統一后的兩岸經濟將如虎添翼。兩岸經貿關系持續深化和相互依存度將不斷提高。福建作為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在政策實踐中已經取得顯著成效。臺灣的能源供應與基礎設施改善,一旦兩岸實現互聯互通、應通盡通,將極大改善臺灣這方面現時陷入瓶頸的狀態。統一后的臺灣在各方面都只會變得更好。這是大陸就和平統一伸出的橄欖枝。
![]()
10月28日,重慶市公安局通報,經依法審查,公安機關決定對“臺獨”頑固分子沈伯洋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此次對沈伯洋依法追責,是對島內仍執迷不悟者的嚴正告誡 :唯有懸崖勒馬,才能回頭是岸。為了堅決打擊沈伯洋通過發起和建立“臺獨”分裂組織“黑熊學院”等方式從事分裂國家犯罪活動,該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規定,決定對沈伯洋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一旦罪行作實,可能向他發出全球通緝逮捕令。
近年“臺獨”分子愈發猖獗,他們不斷煽動民粹情緒,勾結境外勢力,企圖推動祖國分裂,妨礙祖國統一。對此,大陸有關部門已經正研究制定一個清單,在這個清單上最頑固的“臺獨”分子將榜上有名,依據《反國家分裂法》《刑法》《國家安全法》等法律對他們進行繩之以法并終身問責。
現時清單上都有哪些頑固“臺獨”分子?中央到目前為止,已經公布了十名“臺獨”頑固分子的名單,估計統一后他們將面臨終極審判。名單至今已經出了兩批,第一批名單有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三人現在均已經遭到制裁和追責:禁止其本人和家屬進入大陸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限制其關聯機構與大陸有關組織、個人進行合作,絕不允許其關聯企業和金主在大陸牟利,以及采取其他必要的懲戒措施,依法終身追責。第二批名單有蕭美琴、顧立雄、蔡其昌、柯建銘、林飛帆、陳椒華、王定宇七人。
筆者觀察到,大陸對臺獨分裂分子正采取更加嚴厲的舉措。如果下一批出現臺獨首惡分子,或將會是平亂號角吹響的開始。
最后,筆者留意到高志凱最近的一番話,說到了點子上,戳到了“臺獨”分子的痛處。他說統一臺灣不僅是把土地收回來,更重要的是要把臺灣老百姓被切斷的認同、被污染的思想、被改寫的歷史通通收復回來。要叢1895年開始,追查“臺獨”分子130年來的祖籍和族譜。這是為了徹底厘清臺灣自馬關條約割讓日本之后的歷史斷層,明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對臺灣地區進行了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期間日本通過強制推行日語教育、改造社會結構、植入文化符號等手段,試圖割裂大陸的歷史聯系。臺灣地區現時還殘留日本殖民遺產的印記。這種影響延續到今天,導致部分臺灣民眾對日本存在特殊好感。在民進黨(1986年成立)過去39年來的長期影響下,臺灣民眾不自覺地對日本的好感遠超任何國家,反映歷史殖民的深層滲透溯源有其必要。
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在于恢復臺灣省與中國大陸的完整歷史敘事。日本殖民期間,臺灣的歷史被刻意改寫。辛亥革命、抗日英烈等共同記憶被刪改,導致部分臺灣年輕人產生身份認知的迷糊和割離。通過籍貫和族譜溯源,可以重建臺灣從鄭成功的收復到抗戰勝利的光復這段歷史的完整脈絡,證明臺灣自始至終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臺灣民眾絕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
因此,解決臺灣問題的過程不僅是地理回歸,更是文化認同和歷史正義的復原。溯源行動針對日本在臺灣地區長期滲透的隱蔽性。日本通過經濟合作,產業投資、文化教肓、旅游交流、以至動漫、歌曲、網媒、料理等的影響下,持續塑造臺灣年輕一代扭曲了的民族認同。統一之后,族譜溯源可以阻斷外部勢力通過歷史問題干預臺灣的通道,確保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網絡安全。
日本右翼政界高層動輒惡意挑戰中國底線。溯源行動能夠以歷史法理駁斥謬論。臺灣島內那套“去中國化”的教育,從學校課本到綜藝節目,不斷地把臺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認同感割裂開來。到今天,如果不是鄭麗文、區桂芝和陳之漢等統派振臂一呼“我是中國人”,這種蓄意把民族認同模糊化的做法,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國民黨長期以來所謂“親美友日和中”,把美國和日本視同“親友”,所謂“和中”只是陪襯。國民黨過去十年來被民進黨“臺獨”分子打到落花流水,因為性質是“獨臺”和“暗獨”,客觀上在幕后替民進黨抬轎、暗中幫忙,其敗也固然。
血緣溯源的核心目的不是查血統,而是破除殖民遺毒。日本殖民時期鼓吹“日臺同源”。統一后的溯源就是要用科學數據反駁。臺灣漢族基因與大陸高度一致,日本血緣只是極少數日裔后代。民進黨當局炒作“混血優越”論,十分陰險。溯源能夠揭露民進黨話術的丑惡本質,是殖民主義者分化臺灣社會的工具。因此,要用DNA證據讓臺灣同胞看清楚自己的祖先大部分來自閩粵,與大陸血脈相連,而不是殖民者虛構的“特殊族群”。高志凱看得透徹。他認為統一臺灣之后,最值得關注的,除了臺軍的武裝要解決之外,還有思想層面,因為島內有太多美日勢力留下的毒素。教育基金、文化機構、智庫合作、媒體操盤等,不一而足。這些實際上是在給臺灣民眾洗腦。什么“臺日一家親”、“大陸威脅論”、“美國民主價值”、“守護東亞和平”,這些鬼話出自蔡英文和賴清德等人之口,不知道欺騙了多少人。統一之后的臺灣第一仗,不是經濟賬,而是認同賬。統一之后,臺灣必須有新課綱、新教材、新的民族認同體系,要讓島內民眾知道,臺灣從來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從鄭成功收復臺灣到視死如歸的抗日英烈,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不是外來敘事,不可以隨便篡改。統一是兩岸融合,是人心契合。從語言到文化、從影視到輿論、從制度到法律,要讓臺灣社會重新回到中華文明的坐標。統一之后必須防止外部勢力繼續滲透。這不是針對某一類人,而是要徹底堵住外部勢力干預中國內政的通道。要讓臺灣徹底安全,包括政治、輿論、文化、網絡,一個都不能少。這才是祖國完全統一的真正含義。統一不是復仇,而是復原 :復原文化的根、復原民族的魂、復原歷史真相。要讓臺灣民眾重新看到他們的過去,知道他們的根在中國,也要讓他們看到他們的未來在大陸、一片光明。直到那一刻,統一才算真正完成,和平才可行穩致遠。
統一不只是地理上和政治上的主權回歸,更是心靈上的回家。筆者強力支持高志凱的溯源提議。統一臺灣之后,必須先從臺獨分裂分子開始,對他們的祖先宗族、籍貫家譜進行排查。金猴舞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