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東亞地緣政治格局因日本連續三場動作陷入劇烈震蕩,從配合美西方渲染“稀土危機”到深化日菲軍事協作,再到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重申關鍵礦產關稅協議,日本政府在資源、軍事、經濟領域的密集布局,被外界解讀為“全方位反華”的信號。
面對這一情況,中國外交層面迅速反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的緊急通話,成為扭轉局勢的關鍵節點。
![]()
被反復炒作的“稀土荒”
10月15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關鍵礦產供應鏈風險評估報告》,聲稱中國對稀土出口管制的收緊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
報告援引數據稱,中國占全球稀土冶煉分離產能的85%,若完全停止出口,日本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產業將面臨“滅頂之災”。
![]()
這份報告與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同日發布的《全球礦產安全白皮書》形成呼應,后者將稀土列為“影響國家安全的戰略資源”。
這種針對性言論并非偶然,2025年9月,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對鏑、鋱等重稀土元素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要求進口商提供最終用途證明,這一舉措被日本《讀賣新聞》解讀為“對美日技術封鎖的反制”。
![]()
隨著中方進一步收緊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歐盟率先在東盟峰會期間發難,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公開表達 “強烈擔憂”,聲稱中方措施影響供應鏈穩定。
日本隨即跟進呼應,外務省外務報道官北村俊博不僅附和 “供應鏈受巨大影響” 的論調,更借機污蔑中方 “利用美國關稅問題,假裝自己是自由貿易體系的守護者”。
而炒作 “稀土荒” 既可為國內加大替代技術研發、提升回收利用能力制造輿論鋪墊,也試圖在國際上塑造中方 “以資源施壓” 的負面形象,為后續談判增加籌碼。
![]()
但實際上,中國稀土出口量在2025年前三季度仍同比增長12%,但出口結構向高端制造領域傾斜,對低端加工產品的限制引發日本焦慮。
日本企業的應對措施暴露其戰略短板,豐田汽車宣布將稀土采購重心轉向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但后者產能僅能滿足日本30%的需求。
住友金屬礦山則計劃在越南投資建設稀土分離廠,卻因技術瓶頸和環保爭議陷入停滯,這種“去中國化”的嘗試,反而凸顯了日本在關鍵資源領域的脆弱性。
![]()
特朗普重提關稅協議框架
10 月 28 日特朗普訪日期間,日本與美國的互動構成其 “第二槍”,在經濟與資源領域強化對華制衡,當天高市早苗首相與特朗普簽署聯合文件,重申 9 月達成的貿易協議框架。
美國對幾乎所有日本進口商品征收 15% 基準關稅,較現行汽車關稅有所下調,但仍高于年初水平;作為交換,日本承諾啟動 5500 億美元對美投資機制,資金將重點流向能源、AI 及關鍵礦產等領域。
![]()
雙方特別強調 “確保關鍵礦產供應”,日本經濟產業省同步公布 21 個潛在投資項目清單,涵蓋三菱重工參與美國核電建設、松下投資能源儲存等,其中多項直指稀土永磁、電池材料等與中方競爭的領域。
特朗普在 “喬治?華盛頓” 號航母上高調稱贊這一合作,稱其 “強化了美日聯盟的經濟基礎”,而日本則通過這種 “利益輸送” 換取美國在資源安全上的背書,試圖構建繞開中方的供應鏈體系。
![]()
日菲ACSA協議突破防務紅線
安全領域與菲律賓的協作則是日本打出的 “第三槍”,標志著其在南海方向的軍事存在進一步強化,10月26日,高市早苗在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會談,雙方宣布就《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ACSA)達成原則性共識。
根據該協議,日菲兩軍可在聯合演習、訓練等場景下相互提供燃料、食品、醫療及零部件支援,這意味著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南海活動時,能直接獲得菲律賓的后勤補給。
![]()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合作是對 9 月生效的《互惠準入協定》(RAA)的深化,短短一個月內兩項軍事協議落地,使兩國形成 “人員準入 + 后勤保障” 的完整合作鏈條。
高市早苗在會談中明確表示 “有意加強日美菲三國合作”,并宣稱 “絕不能容忍單方面改變現狀”,其針對南海局勢的意圖不言而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指出,這標志著日菲形成 “準同盟” 關系,未來南海聯合演習的頻率與規模可能顯著提升。
![]()
劃定紅線的通話
面對日本密集動作,王毅在與茂木敏充的通話中傳遞清晰立場,成為平衡局勢的關鍵,通話中,王毅首先祝賀茂木再次出任外相,同時強調中日應遵循四個政治文件原則,構建 “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系”。
針對日方近期一系列動作,王毅特別指出 “歷史、臺灣問題事關兩國關系根基和雙方之間基本信義”,希望日本新內閣 “邁好對華交往的第一步,扣好第一粒紐扣”,這番表述既點出中日關系的核心敏感點,也暗含對其近期單邊動作的警示。
![]()
日方在通話中的回應顯示出立場的明確轉向,茂木敏充明確表示,高市早苗首相 “高度重視日中關系”,并首度公開強調 “日方從來無意同中方脫鉤斷鏈”。
這一表態與此前日本外務省的強硬言論形成對比,也與日美、日菲合作中暗含的制衡傾向形成張力。
雙方還就雙邊具體事宜交換意見,盡管未披露細節,但從日方后續釋放的信號來看,通話顯然促使其重新審視對華強硬姿態的風險。
![]()
日本經濟對中國市場依存度居高不下,2024 年對華貿易額占比仍達 22%,“脫鉤斷鏈” 的言論與實際利益存在根本沖突。
結語
這場外交互動的背景,是日本在大國博弈中的戰略困境,配合美西方炒作 “稀土荒” 雖能短期博取同情,但無法改變其資源依賴的現實。
![]()
與美國的關稅與礦產合作需付出巨大經濟代價,5500 億美元投資中半數可能流向美國能源項目,且利潤分配嚴重向美方傾斜。
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則可能加劇地區緊張,使日本卷入南海爭端的風險上升,而王毅外長的通話恰好為日方提供了調整立場的契機,其中“無意脫鉤斷鏈” 的表態,實則是對其自身利益的理性回歸。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