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的開國大將中,若論軍事能力,當首推粟裕、陳賡二人,他們參與了革命戰爭的各個階段,且每個階段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現。
英雄,是惺惺相惜的,私下里兩位大將的感情也非常好。
1958年粟裕在遭受無端指責時,陳賡勇敢地站出來說公道話,事后他也跟粟裕推心置腹,留下了一段令人感動的革命友誼。
![]()
粟裕和陳賡是湖南老鄉,他們第一次協同作戰,是在南昌起義中。當時的粟裕是班長,而陳賡是營長,這個時期兩人還沒有什么交流的機會。
后來在南下的過程中,陳賡因腿部負傷輾轉香港、上海治療,等痊愈后又先后在中央特科、鄂豫皖蘇區、中央蘇區工作過,經歷的波折比較多。
而粟裕跟隨朱老總在三河壩阻敵,后又經歷湘南起義、井岡山會師、開辟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等重大事件。
本來這個脈絡是標準的中央嫡系,但1934年他作為紅七軍團參謀長,隨部先行北上抗日,這就使他也有了一個轉向,后來獨自領導了一方的艱難游擊戰。
![]()
抗日戰爭時期,陳賡是八路軍主力129師386旅旅長、太岳軍區司令員,粟裕則是新四軍第一師師長、蘇浙軍區司令員,兩人職務相差不多,但由于距離太遠,聯系就比較少。
不過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們又再度攜手作戰。為實現反攻,中央調動三路大軍挺進中原:
劉伯承、鄧公是中路,直插大別山;陳毅、粟裕是東路,進逼蘇魯豫皖;陳賡、謝富治是西路,進攻豫西。
在此期間,粟裕曾指揮過陳賡。1947年12月,為掩護劉鄧挺進大別山,主席給東、西兩路下達指示:“由粟親率(華野部隊)南下與陳(賡)謝(富治)會合,并歸粟統一指揮,沿平漢向南直迫武漢”。
1948年1月,主席多次致電粟裕,讓他不要有顧忌:“粟裕及陳謝兩軍統一由粟指揮,由現地向豫鄂陜邊行動”、“陳謝及十縱、十二縱受你們指揮,你們應當放膽指揮”。
![]()
兩部攜手,將國軍的防線攪得天翻地覆,破擊隴海路和平漢破擊戰都打得很好。
后來的淮海戰役,華野、中野配合作戰,兩位大將都出力甚多,彼此也都借鑒了對方的經驗。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是殲滅黃百韜兵團,最初打得并不順利。
由于敵人在碾莊構筑了大量子母堡,憑借著工事據守,解放軍引以為傲的運動戰難以推進,所以遲遲沒有攻下來。
粟裕及時改變戰術,不再猛攻猛打,而是持續挖土推進,逐步蠶食國軍的生存空間。
![]()
這種方式對國軍來說有些無解,他們要破壞解放軍作業,就必須走出陣地進行野戰。
但野戰他們完全不是解放軍的對手,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槍口一點一點縮進,最終黃百韜兵團覆滅。
后來第二階段打黃維兵團,陳賡是主攻力量,他也采取了粟裕同樣的辦法,讓交通壕壓到敵人眼皮子底下再開始近戰,最終生擒了他黃埔一期老同學黃維。
兩位大將的來往并未就此結束,1954年粟裕成為解放軍總參謀長,此時軍委配備了11名副總長,不過真正在總參到過崗的只有4位,其中就有陳賡。
![]()
這段時期兩人除了工作以外,時常還會相聚暢談,他們對很多事情、政策的觀點是一致的,生出了知己之感。
不過,在待人處事及政治敏感度方面,陳賡要圓滑得多,很多事情能不涉及的他都盡量不涉及。
而粟裕就是直來直往的性子,有些事情自己認為正確就會去做,沒有去考慮其他人的看法,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就得罪了別人。
最終在1958年,粟裕遭到了彭老總、聶帥等人的批評,很快就演變成上千人的大會,許多將領也紛紛出言攻擊。
陳賡明白這種時候自己說話也沒什么大用,因此沒有去反駁會議的主旨,但有一次別人翻舊賬說粟裕在南麻戰役打得不好,陳賡就忍不住了。
他回擊道:如果粟裕都不會打仗,那你說我們中還有誰會打仗?不如請他站出來讓我看看?粟裕的戰績擺在那里,誰也不好意思說自己能勝過,因此這個話題就結束了。
![]()
軍委擴大會議結束后,粟裕的心情很失落,但是他身份還比較特殊,很少有人敢上門。陳賡卻沒有擔心那么多,他多次去看望粟裕。
有一次陳賡推心置腹道:從古至今,有兩種人最不受歡迎,一種是不愿迎合他人的,另一種是功勞太大的。你這兩樣都占了,能不被排擠嗎?
能把話說到這份上,可見陳賡是把粟裕當成真心朋友的。
陳賡大將在各方面都很優秀,但遺憾的是,他的健康狀況很不好。由于曾被國民黨用過刑、戰爭年代又太勞苦,到1961年時他就得到批準去上海療養了。
![]()
陳賡住進療養院后,每天不再需要處理那么多公務,閑暇時就會去花園里散散步。
有一天他驚喜地發現前面有個背影很像老友粟裕,就悄悄走過去,拍了一下對方的左肩,然后人站在右邊。
這人的確是粟裕,回頭瞧見是陳賡后哈哈大笑了起來:你說你,都這么大的人了,怎么還跟小孩一樣啊。
在這樣的地方遇見老友,生活就不至于那么枯燥了,陳賡后來常常去粟裕住處,有一次就開玩笑說:咱倆換換房子吧,你的官兒比我大,你應該住大一點的地方。
粟裕明白他的心意,就回道:用不著換,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可以經常去你那看看嘛,到時候你不要不歡迎啊。
后來那段日子,兩人幾乎是每天都待在一起,據陳賡的妻子傅涯說:當時,兩個人差不多天天從早說到晚,說了些什么,我也不清楚,反正兩個人都很高興。兩個人都快同居了。
![]()
人生能有這樣的至交,也是一大幸事。
遺憾的是,陳賡大將在1963年早早過世,很多人為之難過不已。粟裕聽聞噩耗后痛哭失聲,后來還不顧醫生勸阻、強拖病體去送了老友最后一程。
有的人,即便離去,卻也永遠活在別人的心里,陳賡大將就是這種人,天不假年啊,著實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