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馨小提示】:
大家也可在小號找到我,關注起來,以后不失聯~
1971年的戛納電影節,閃光燈如潮,一個十五歲的金發少年走出人群,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望著他說:
“看,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男孩。”
一瞬間,神話誕生。
而這句“贊美”,后來成了他一生的詛咒……
![]()
半個世紀后,神話的主角離開了人世。
據瑞典媒體報道,10月25日,演員伯恩·安德森去世,享年70歲。
直到生命盡頭,他仍被困在那個名號里。
他曾無奈地說:
“每個人仍想從我臉上看到最美的少年,而我卻成了世上最老的少年。”
![]()
![]()
伯恩·安德森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母親是個波希米亞式的藝術家,常年游蕩在歐洲各地,熱衷巴黎的藝術圈;而生父的身份,至今無人知曉。
十歲那年,母親自殺,他由外祖父母撫養長大。
![]()
少年時期他熱愛披頭士,組過樂隊,夢想成為音樂人——但外祖母卻希望他成為明星,帶著他四處試鏡。
——而她確實做到了。
![]()
在他15歲那年,外祖母帶他去參加《魂斷威尼斯》的試鏡。
后來,在紀錄片《世界上最美的男孩》的舊影像中,我們仍能看到那一幕:
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用意大利語輕聲問:
“他多大?是不是年紀有點大?”
翻譯答:
“稍微大一點,十五歲。”
![]()
維斯康蒂點點頭道:“太美了,讓他脫衣服。”
![]()
![]()
少年解開襯衫紐扣,脫到只剩下了泳褲,而鏡頭一直對準他的身體。
多年后,安德森在回憶中說,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感到被凝視、被性化——而這樣的時刻,在他此后的一生中,還會不斷重演……
![]()
在導演的凝視下,他成為了“塔齊奧”。
一個美得近乎非人的存在。
![]()
在《魂斷威尼斯》這部電影中,主角是一位中年作曲家,因精神疲憊前往威尼斯療養,卻在那里遇到一位金發少年,塔齊奧。
作曲家被少年純粹的美麗驚艷,為他失魂落魄,即便城市陷入瘟疫,他也不愿離開,只為再看少年一眼,最終在沙灘上凝視著塔齊奧的身影,孤獨地死去。
![]()
整部影片幾乎都是以那位作曲家的視角展開的凝視,鏡頭長時間停留在塔齊奧的身體上:他精致的五官、濕潤的眼神、金色的卷發。
而觀眾們坐在銀幕前,同樣凝視著伯恩·安德森。
![]()
安德森回憶道:
“拍攝期間我沒有遇到任何問題。但拍攝結束后,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塊被扔進狼群的肉。
雖然身體上沒什么問題,但感覺仍然很不舒服。”
噩夢從《魂斷威尼斯》戛納首映的那一天開始。
![]()
那天,導演帶著15歲的安德森走上紅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而那句“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男孩”,被現場記者迅速記錄并刊登在歐洲各大報紙上,從此成為“神話的起點”。
而那天晚上,導演維斯康蒂,就帶著他去了一家同性戀俱樂部。
![]()
安德森感到強烈的不適,像是導演在試探他是否是同性戀。
“他們毫不留情地看著我,仿佛我是一道美味佳肴。我知道自己不能有反應,那樣就等于自殺。
但這只是我遇到的眾多類似情況中的第一次。”
![]()
那晚,他靠狂飲麻痹自己,試圖擺脫那種孤獨與恐懼。
但他無法擺脫命運:這部電影讓他一夜成名,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男孩”,也讓他永遠被凝視,甚至決定了他的一生。
![]()
多年后他承認,《魂斷威尼斯》像一朵烏云,始終籠罩著他的生活。無論他去哪里、演什么角色,人們只想看到那個“美少年塔齊奧”。
有人請他吃昂貴的晚餐,提供公寓、零花錢——但這些好意背后都帶著意圖。
“那時我太天真了,還以為大家都這么好。后來我明白,我只是他們眼中一個流浪的戰利品。”
![]()
一年后,他被邀請到日本拍電影和廣告,被媒體稱為“少年神明”,登上唱片封面和電視節目,成為早期偶像文化的象征。
然而,這一切對他來說更像是一場幻覺。
![]()
他不會說日語,被化妝成“異域美少年”,被要求微笑、簽名、鞠躬。
每晚他靠安眠藥和酒精入睡,需要服用自己都叫不上名字的藥物才能夠面對閃光燈。
![]()
短暫的名氣之后,他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雖然繼續拍電影、錄音樂,卻始終擺脫不了“塔齊奧”的影子。
![]()
他出演過三十多部作品,卻形容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團糟”。
“我的事業從巔峰開始,然后一路走低。”
![]()
1980年代,他結婚、生女,卻仍舊掙扎于抑郁與酗酒。
1987年,他九個月大的兒子夭折,那成為他人生的崩潰點。
“他們說那是嬰兒猝死癥。但在我看來,那是因為我沒有愛。我陷入了抑郁、酗酒,用所有能想到的方式自我毀滅——這是一場自我膨脹的旅程。可憐的我,可憐的我,可憐的我。”
他不僅沾染上了酗酒的毛病,與妻子的婚姻也徹底走到盡頭。
![]()
此后幾十年,他幾乎從公眾中消失。
直到2003年,《The Beautiful Boy漂亮男孩》一書的封面使用了他年輕時的照片,他才站出來抗議。
![]()
“我從未同意讓他們再次使用那張照片。這本書是以一種我再熟悉不過的方式,重新消費那種對少年身體的凝視。我經歷過這種凝視,我知道那意味著什么。”
這種“藝術化的贊美”,正是他從十五歲起被性化、被物化的命運。
![]()
對他而言,美從來不是禮物,而是一種詛咒,直到最終長眠。
2025年10月25日,伯恩·安德森在瑞典家中去世,享年七十歲。
消息傳出后,媒體再次使用那張五十年前的劇照,作為他一生的定格。
只是這一次,那個被凝視了半個世紀的少年,終于從目光中解脫。
![]()
聽說
把【報姐】設置為☆星標☆
更容易搶到C位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