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國際法評論》已加入“北大法寶”法學期刊數據庫,請登錄www.pkulaw.com查看全文并訂閱后續更新。“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已收錄327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含CLSCI、CSSCI及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AMI綜合)149家,非核心期刊55家,集刊110家,英文期刊13家。截止2025年9月30日“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共收錄了109657位作者的331745篇文章,總期數21150期,總字數31億,誠摯邀請您的期刊入駐“北大法寶”,擴大影響,增進傳播,服務法治。
聯系郵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請點擊“閱讀原文”。
采購熱線:010-82668266
《武大國際法評論》2025年第4期要目
【海洋法研究】
1.《海洋法公約》海洋環保義務的勤勉標準:評ITLOS咨詢意見中的因素法
孔令杰、邵紅燕( 1 )
2.國際海洋法法庭的咨詢管轄權:實踐爭議、法律邊界與制度路徑
何田田( 21 )
【數字時代的國際法】
3.對接DEPA視域下我國政府數據開放規則的審視與優化
謝佳芮( 37 )
4.歐美供應鏈法的擴張適用及其檢視
李卓倫( 55 )
【專論】
5.新《民訴法》下涉港澳平行訴訟的程序處置
江保國、吳翔( 76 )
6.數字資產跨境交易爭議的沖突法解決模式探討
李偉( 92 )
7.我國涉外仲裁司法審查逐級報核制度研究
鐘瑛琦( 114 )
8.主權債務治理視角下官方出口信貸國際規則的局限與完善
楊釗( 138 )
【海洋法研究】
1.《海洋法公約》海洋環保義務的勤勉標準:評ITLOS咨詢意見中的因素法
作者:孔令杰、邵紅燕(武漢大學)
內容提要:在2024年氣候變化咨詢意見中,國際海洋法法庭首次將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定義為海洋環境的污染,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94條項下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污染義務定性為必要勤勉義務,要求各締約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履行該行為義務。關于該義務的勤勉標準,國際海洋法法庭采用因素法,首次提出著重考慮科學、國際規則和標準、各國所掌握的方法和能力三項因素。因素法為勤勉標準提供了一個基礎性的評估框架,但它在實際適用中卻面臨著科學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關系、《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氣候變化法的協調、不同國家義務的差異化公平實施等問題。通過分析國際海洋法法庭采用的因素法及其發表的意見,可以認為,科學不應取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應以氣候變化法為主導規范各國在減緩、適應和支持等方面的義務和承諾,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主導規制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給海洋帶來的有害影響,在海洋環保義務的勤勉標準上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與各自能力”原則,在海洋環境保護和保全上努力促進海洋法與氣候變化法的協同效應。
關鍵詞:氣候變化;國際海洋法法庭;海洋法公約;海洋環境污染;必要勤勉義務
2.國際海洋法法庭的咨詢管轄權:實踐爭議、法律邊界與制度路徑
作者:何田田(中國社會科學院)
內容提要:國際海洋法法庭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未明確賦權的情況下,于“西非次區域漁業委員會咨詢程序”和“小島嶼國家氣候變化咨詢程序”中行使了咨詢管轄權,引發了關于國際海洋法法庭全庭咨詢職能和咨詢管轄權法律邊界的討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未賦予國際海洋法法庭咨詢職能,該法庭原則上不享有咨詢管轄權,在實踐中依賴擴張解釋也不足以確立管轄權。國際海洋法法庭的咨詢管轄權應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尊重締約方的意愿,且受到咨詢功能定位的約束。在積極推進全球海洋治理的背景下,若國際海洋法法庭要正式確立咨詢職能,須遵循制度路徑,可以修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明確賦權,也可以在締約方會議下新設專門的附屬機構處理咨詢請求;同時還應深化研究國家同意原則的“不規避”面向,以完善咨詢程序中國家同意的理論建構。中國提出的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符合國際法的發展方向,能為解決國際海洋法法庭咨詢管轄權問題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國際海洋法法庭;海洋法公約;咨詢管轄權;國家同意;海洋命運共同體
【數字時代的國際法】
3.對接DEPA視域下我國政府數據開放規則的審視與優化
作者:謝佳芮(武漢大學)
內容提要:為了充分釋放政府數據的經濟價值,國際經貿條約開始納入政府數據開放條款,政府數據開放規則已成為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體系中的重要規則之一。我國已申請加入的《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同樣包含政府數據開放條款。在考察這一條款時,我國還需要關注與之相關的跨境數據流動要求和構建可信數據共享框架的要求。我國對接政府數據開放條款的挑戰主要在于政府數據開放的監管體系有待完善,政府數據開放的程度與國際規則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異,當前對政府數據的利用還不夠充分。為此,我國應對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體系下的政府數據開放規則進行更系統的文本解讀,全面考察對接該規則的潛在挑戰,以加強頂層設計、促進政府數據開放提質增效為主線優化我國政府數據開放的現行規范體系;對于高于我國現有保護水平的部分規則,可以在自貿區(港)先行先試,為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制度型開放做好充足準備。
關鍵詞:高標準經貿規則;DEPA;政府數據開放;跨境數據流動;數字經濟
4.歐美供應鏈法的擴張適用及其檢視
作者:李卓倫(蘭州大學)
內容提要:為在全球供應鏈中促進負責任商業行為,歐美諸國近年來陸續出臺披露型或盡責型供應鏈法。盡管歐美各國的供應鏈法立法模式存在較大區別,但此類立法均屬于具有域外影響的國內措施,可以經由主導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控制力實現域外擴張適用。歐美供應鏈法擴張適用會對發展中國家及其企業和民眾帶來系統性挑戰。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供應鏈中兼具東道國與母國雙重角色的重要參與者,我國需要高度重視歐美供應鏈法擴張適用對全球經濟秩序帶來的深遠影響,通過完善法律政策體系、提升企業責任意識與履責能力等國內措施,同時在國際層面充分利用WTO規則體系應對歐美供應鏈法不當擴張適用、通過聯合國等平臺持續反對歐美單邊主義供應鏈法、建設性地參與國際供應鏈規則制定等,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包容的全球供應鏈規則體系。
關鍵詞:國際經貿規則;供應鏈法;擴張適用;單邊主義;全球南方
【專論】
5.新《民訴法》下涉港澳平行訴訟的程序處置
作者:江保國、吳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內容提要:2023年以前,人民法院對涉港澳平行訴訟采用“起訴不受影響”疊加“是否受理個案裁量”的處理模式,對區際平行訴訟持相當程度的容忍態度。但《民訴法》2023年修正的最大變化之一,是對人民法院處置涉外平行訴訟管轄權積極沖突的程序規則進行了豐富和完善,采用了有條件的先受理法院原則和中止訴訟等程序處置方式。在我國涉外民事訴訟程序規則與區際民事訴訟程序規則基本同構的背景下,將平行訴訟新規則參照適用于涉港澳民商事案件時,既要考慮區際民商事案件與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屬性差異,也要考慮如何在個案中妥善行使裁量權。人民法院既往司法實踐中形成的管轄便利、權利救濟、協議管轄和承認預期等一些具有共識性的考量要素依然具有參考價值,而對同一糾紛認定、先受理時間判斷、承認預期原則適用以及規則銜接需要等問題也需要重點關注。
關鍵詞:民訴法;涉港澳平行訴訟;程序處置;先受理原則;個案裁量權
6.數字資產跨境交易爭議的沖突法解決模式探討
作者:李偉(江西師范大學)
內容提要:在區塊鏈技術加持下,數字資產交易已超越一國范疇并呈快速發展之勢,但全球范圍內數字資產法律屬性爭議、間接持有模式下數字資產“去中心化”交易、加密法下數字資產交易風險管控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對用沖突法解決數字資產跨境交易爭議提出了要求。縱觀當前三種主流沖突法模式,“中間人”模式存在“賬戶法”到“公司準據法”的轉變困難,數字連結點模式違背技術中立原則,合意選法模式在智能合約中實現當事人意思自治存在障礙。因此,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銳意改革,實現“中間人”模式向“相關操作機構或管理員所在地”規則的轉變,拓展當事人在智能合約中合意選法的方式,采納UNIDROIT數字資產私法原則并構建“瀑布結構”沖突法規則。對此,我國應明晰數字資產交易國內沖突法的構建思路,明確“雙碳”背景下數字資產公共秩序保留范圍,積極參與數字資產全球統一沖突法的制定。
關鍵詞:數字資產;數字資產跨境交易;區塊鏈;去中心化;數字連結點
7.我國涉外仲裁司法審查逐級報核制度研究
作者:鐘瑛琦(中國人民大學)
內容提要:為支持和促進我國涉外仲裁發展,最高人民法院最早在涉外仲裁司法審查中確立了逐級報核制度。近30年來,逐級報核制度的適用有效回應了我國涉外仲裁司法審查中無法上訴帶來的裁判不統一等問題,并被推廣適用至非涉外仲裁司法審查及外國判決的承認與執行程序中。研究近年來的逐級報核實踐,發現該制度有助于提升裁判標準的一致性、統一法律適用的尺度并糾正法律適用的錯誤;此外,該制度有助于增進實體裁判質量。不過,實踐中逐級報核制度的適用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存在影響審判活動獨立性的風險;二是審判程序質量可能受到上報流程的侵蝕。長遠來看,逐級報核制度對我國涉外仲裁的制度完善大有裨益,但需要在實踐中實現上下級法院分工、規范上報流程期限、保障當事人參與權、建立高效公正的司法監督互動機制。
關鍵詞:涉外仲裁司法審查;逐級報核制度;裁判標準一致性
8.主權債務治理視角下官方出口信貸國際規則的局限與完善
作者:楊釗(中國人民大學)
內容提要:官方出口信貸是出口國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增強出口競爭力,為本國出口商或外國進口商提供的一種中長期融資支持。官方出口買方信貸可能會因進口國反擔保等方式轉變成主權債務。歷史上,由官方出口信貸引發的主權債務惡性增長是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官方出口信貸國際規則對發展中國家不可持續債務問題缺乏足夠關注,由此導致相關規則未能平衡國家間競爭關系與借貸關系,同時也割裂了國家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官方出口信貸國際規則完善應考慮將主權債務可持續原則作為基本原則之一,借貸關系上融入“以我為主,合作共贏”理念,競爭關系上關注包容性發展;應考慮將“負責任主權借貸原則”融入《官方出口信貸安排》;另外,還應從場域、議題等方面做好構建新型債務可持續性官方出口信貸國際規則之準備。
關鍵詞:官方出口信貸;發展融資;主權債務違約;借貸關系;包容性競爭;債務可持續性
《武大國際法評論》是武漢大學主辦,國家高端智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編輯的國際法學理論期刊。《武大國際法評論》以集刊形式創始于2003年,2017年起改以雙月刊出版發行,是我國少數專注國際法領域的連續出版物之一。2008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2019年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2019-2020)。
責任編輯 | 王睿
審核人員 | 張文碩 范阿輝
本文聲 明 | 本文章僅限學習交流使用,如遇侵權,我們會及時刪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和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見或對相關法規/案件/事件等的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