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我發(fā)現(xiàn)身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活得特別“佛”。
不是那種真正的淡定,而是那種“無力”。
他們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努力了太久,卻看不到希望。
上次和我一個朋友吃飯,他說:“我現(xiàn)在一個月拿4500,早九晚六,工作輕松,也不想跳槽了。反正換哪都差不多。”
我問他:“那你以后打算怎么辦?總不能一直這樣吧?”
他笑了笑說:“以后?以后再說吧。能過一天是一天。”
這句話聽著挺輕松的,但其實挺讓人心酸的。
他大學畢業(yè)三年,一直在小城市的一個公司做行政。工資不高,房租、吃飯、社保一扣,月底也剩不了幾個錢。
我問他為啥不去大城市闖闖,他搖頭說:“去了也一樣打工,還不如在老家混混,起碼壓力小。”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說到底,就是“放棄了”。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其實很多都這樣。
上班的時候混日子,下班打游戲、刷短視頻,周末睡一天。
朋友圈發(fā)點“生活要有儀式感”的文案,但一轉頭,銀行卡里只剩下三位數。
你說他們不想變好吧,也不是。
只是,他們真的累了。
我有個同事,小張,26歲。
有一次大家在茶水間聊天,我隨口問他:“你平時有考慮以后發(fā)展嗎?”
他說:“發(fā)展?現(xiàn)在不被裁就謝天謝地了,還發(fā)展啥。”
這話一出,幾個人都笑了,但沒人反駁。
因為大家都懂。
現(xiàn)在的社會,卷得厲害。
你努力也好,不努力也罷,好像都逃不過焦慮。
房價高,物價高,工資低。
你拼命干一年,漲兩百塊;房租一年漲五百。
有時候真不是不上進,而是你使盡全力,依舊原地踏步。
我朋友阿杰前陣子說:“我現(xiàn)在每天上班都像在還債。不是還貸款的債,是還生活的債。”
這話我特別有共鳴。
很多人嘴上說“想改變”,可身體早就被生活掏空了。
早上擠地鐵,晚上回家還得做飯,根本沒力氣折騰。
你讓他學習提升?他說:“等不這么累的時候再說吧。”
但那天永遠也不會來。
有一次聚會,一個朋友突然說:“你們發(fā)現(xiàn)沒,現(xiàn)在三五千工資的人越來越多了,但大家也都習慣了。買不起房,買不起車,也就算了。反正周末還能看看劇、點個外賣,日子就這么過唄。”
我們都沉默了。
這就是現(xiàn)實。
表面上大家都在笑,心里卻都慌。
慌未來,慌收入,慌自己會被時代拋下。
有個女生朋友最近在考慮辭職。她說:“我現(xiàn)在這份工作沒意思,每天都重復。可辭了又怕下份工作更差。”
我問她打算干嘛,她說:“可能先休息一陣吧,反正也不差這幾千塊。”
我笑了笑沒說話。其實我知道,她不是不差這幾千,而是她根本不知道該往哪走。
這種狀態(tài),其實挺可怕的。
年輕人不再期待明天,只想著今天怎么熬過去。
看著別人買房、升職、出國,心里羨慕,卻又說服自己“那不是我的命”。
但命運真的不公嗎?
有時候確實不公。
可更多時候,是我們被現(xiàn)實打磨得太早放棄了。
我不是想指責誰。畢竟我也一樣,早上不想起床,晚上還在抱怨生活。
我們都在這場游戲里,疲憊、麻木,卻又不得不繼續(xù)。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是以前那種“拼命三郎”了。
大家更像是一群在風里站著的人,知道該往前走,卻懶得再邁那一步。
但有時候,我也挺理解的。
畢竟,這個社會的天花板太低,地板又太冷。
想努力的人,被現(xiàn)實打趴;不想努力的人,也就這樣混著。
我們都在熬,熬著找不到意義的工作,熬著日復一日的循環(huán)。
也許,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窮,而是麻木;不是沒希望,而是不再去期待希望。
朋友那天跟我說:“其實我挺怕老的,怕三十五歲還過著現(xiàn)在這樣的生活。”
我說:“那你打算怎么辦?”
他苦笑著回了一句:“還能怎么辦,先活著吧。”
是啊。
對現(xiàn)在很多人來說,活著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努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