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開始看國產劇都是一場豪賭,賭自己是不是在自己找罪受,自己找氣生。這次我又輸了。因為打開了馮小剛監制,高葉、鄭愷等人參演,騰訊視頻出品、美拉傳媒聯合出品的《重影》。
![]()
第一集甚至用了蹩腳的Cold Open吊人胃口,結果,它呈現的不過是閃回內容的混剪。至于劇情,更是大水特水。
第一集前23分鐘,幾乎沒有多少有效劇情,出場的四個重要角色,沒有一個呈現出鮮明的角色特性,哪怕是片面的特性。半集內容過去,人物關系和主要故事矛盾都沒掀開,主角是到底誰,警察、嫌疑人,還是被害人?男的還是女的?主要故事矛盾是什么?
流水賬一樣冗長、無聊的審訊、偵查過程貫穿于前兩集的敘事,但對于劇情推進并無多少意義。尤其是第一集,不如從27分59秒“林暢還活著嗎?”直接開場,不影響任何劇情理解。
![]()
從第二集,劇集又沉迷于對犯罪進行角色豐滿性和獨特魅力的重磅塑造。不僅從第二集開始特別閃回交代犯罪有理,還用第三集、第四集的全閃回內容,鋪墊罪犯的成長是多么艱難辛酸、其遭遇又是多么可憐悲慘。更過分的是,為了鋪墊女主黑化的正當性,還把第三集、第四集拍成了浪漫市井情感劇。整部劇的制作、編導團隊該不會自動把觀眾當作跟他們一樣糊涂的存在吧。
看完前四集,迫切地想知道:都快2026年了,怎么還有這么難看、弱質的懸疑犯罪劇集?
但難看、弱質還不是這部劇最大的槽點。因為它還屬于現在國產影視劇中泛濫的一個詭異類型——犯罪有理、罪犯可憐可愛,通過劇集展開試圖讓觀眾理解罪犯、同情罪犯、甚至愛上罪犯。
近幾年,這種犯罪有理,罪犯可憐的影視劇在肆無忌憚地膨脹。它們最詭異的地方在于,往往用大量的篇幅呈現罪犯的人性高光,悲慘的身世、經歷,讓觀眾共情罪犯,覺得他們犯罪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然后在結局的時候,再讓他們被繩之以法,狠虐一把真情實感的觀眾群體。
換句話說,這類影視劇形成了它們的二律背反,即,它們一邊用至少大部分的劇情控訴法治無效,只得以惡制惡;另一邊又認為法治是有效的,會在結尾綴上一個正確的尾巴,讓罪犯最終得到法律的制裁。
似乎這就可以給大家一個交代——看,結局把罪犯都繩之以法了,還想怎樣(誰還能說我們的劇三觀扭曲、洗白犯罪和罪犯)?但,罪犯之所以是罪犯就不能因為他們真的邪惡,真的反社會嗎?到底誰在喜歡這種極度劈叉套路制作的爛片爛劇啊?
退很多步說,如果這部劇真的很想吃女性現實主義題材紅利,為什么要把女主設定成罪犯呢?水了四集的時長,把女主塑造成聰明、果斷、有情有義的形象,就不能不讓她犯罪嗎?就不能讓她用智商和心計幫警方偵查,助力警方將黑社會老大繩之以法嗎?
![]()
看過這部劇,要避雷國產懸疑犯罪影視劇的心更強烈了。畢竟,一時半會兒,這類影視劇的制作、出品方怕是很難戒掉對罪犯的溺愛情結。
總之,從前四集看,這劇不值得一看,尤其是歐美懸疑看得比較多的觀眾,更沒必要打開這部劇。
如果硬要給前四集找一找亮點,那就是高葉演技還不錯,飾演兒時呂丹順的那個小男孩挺讓人入戲的。
![]()
另外,如果導演、編劇不會塑造角色,其實可以在自己的這部劇中找一個正面例子,即第一集那個“出租店鋪的包租公”。他出場時間很短,但表情豐富,說話繪聲繪色,每一句臺詞都能暴露他有怎樣的性格、喜好,甚至與“被害者”的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