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榕樹朗讀會現場 賓陽 攝
日前,以“禮贊祖國,筑夢未來”為主題的大榕樹朗讀會在上思縣圖書館舉辦。“我們要強大,要進步,要屬于自己的光芒。哪怕再一次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夜幕降臨,地處廣西十萬大山北麓的上思縣圖書館,陣陣朗讀聲響亮激昂。
在廣西,大榕樹朗讀會可謂聲名遠播,是一個全民共享的文化品牌。這個中小學生、機關企事業職工和市民群眾均可參與的朗讀會,自2018年啟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了129期,累計參與者達3萬多人次。
“參與朗誦會可以增強表達能力和團隊意識、鍛煉膽量,還可以熏陶靈魂。”多次參與朗讀會的五年級學生小李說。當地一位作家這樣寫道:“在百年榕樹下,為思想尋一片蔭涼。當文字被聲音喚醒,當故事在風中流淌,這里沒有舞臺,只有分享;沒有聽眾,只有心靈的共鳴。”
“從最初四處動員參與,到如今各單位主動申請合辦,大榕樹朗讀會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機制,成為上思縣推動全民閱讀的有力抓手,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愛上圖書館。”上思縣圖書館館長岳志武說,如今,朗讀會已從圖書館延伸至鄉鎮、學校和社區,讓書香灑滿城鄉的每個角落。
上思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有壯、瑤、苗、侗和彝族等,民族風情多姿多彩。上思縣民族中學常年開設的非遺課程舞鹿、舞獅、“雖蕾”山歌等,深受同學們喜愛。“從小就看大人們逢年過節對山歌,即興創作,很是佩服。如今在學校跟老師學習,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知道這些文化遺產的藝術底蘊和悠久歷史,我感到很自豪。”對于能成為“雖蕾”山歌培訓班的一員,該校初一學生張浩鋮覺得很幸運。
“文化傳承最重要的是年輕人的參與,這決定著未來發展的基礎和方向。正因如此,非遺進校園是一種具有現實意義的方式。”岳建肖是“雖蕾”壯族山歌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作為文化志愿者受聘上思縣民族中學非遺教師超10年。他看著一批批青少年學生參與山歌學習,一種“后繼有人”的喜悅油然而生,上公益課時也特別帶勁。
“除了非遺特色課程,我們還開展拋繡球、板鞋競走、踩高蹺、跳竹竿舞等傳統民族體育項目傳承教學和競技活動,為各族師生的交往交流搭建平臺,促進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上思縣民族中學校長韋斯宇說。
據了解,這所民族中學超90%的學生是少數民族,學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民族特色教育有機結合,將民族文化根植青少年心中。近年來,該校先后被授予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自治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示范學校、自治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等稱號。
與縣圖書館“大榕樹朗讀會”、縣民族中學非遺傳承實踐的“小眾”不同,上思縣文化館組織的群文品牌“明江之夜”則是“大眾”項目,是當地文化共建共享的真實寫照。創辦了13個年頭,“明江之夜”用500多場精彩演出極大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上思縣文化館文化志愿者黃光魁介紹,依托“明江之夜”,文化館牽頭聯合全縣的文化培訓機構建立“氧都一家”公益聯盟,通過整合師資、場地等資源,有效推動了全縣藝術資源均衡發展,進一步助推全民藝術的普及,增強了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地方發展活力。
上思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注重文化對城市的塑造,圍繞“以文化人、以文聚力”持續發力,讓文化走進生活,浸潤人心。一系列優質文化活動,既擦亮了地方文化品牌,又凝聚起全民向上的精神力量,讓上思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走出了一條兼具地方特色與時代活力的發展之路。
2025年10月28日《中國文化報》
第3版刊發特別報道
《廣西上思:在百年榕樹下,為思想尋一片蔭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