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人口數據和結構變化,以及堅定推動教育改革,讓各個區域的學區房價格與行情,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被誤讀的教育試點內容,家長群體的焦慮從何而來
“成都試點取消中考”的消息,十月中旬開始在成都的家長群瘋傳,“教育大改革”“免考直升”等說法引發關注。
這場風波的起點,其實是成都市教育局2025年推出的一項改革,8所學校試點小-初-高12年貫通式培養。
官方其實早就說明了試點的內容和目的,只有8所學校開設兩個貫通培養班,學生自愿報名且可中途退出,既可以不參加中考直升,也能回歸統考軌道。
換句話說,這只是針對少數學生的育人模式探索,而不是全市范圍中考制度的取消。
而之所以引發誤讀,是因為成都家長群體對升學捷徑的焦慮,被放大了。近年來,成都的初升高升學率一直不高,頭部學區房的溢價卻一直攀升,這讓很多家長對政策的解讀跑偏了。
![]()
![]()
10月22日,成都市教育局聯合光明網、川觀新聞等權威平臺緊急辟謠,“貫通培養不影響中考正常實施,勿信謠傳謠”。
及時的辟謠直接戳破了兩個誤區,一個是試點規模只覆蓋個別學校的少數班級,而不是全域推行,二個是改革的目標是“全鏈條育人”,而不是簡單的“免考”,課程重構、多元評價才是核心。
“479遍布成都”,優質教育資源的普惠化
傳言發酵的短短幾天時間里,成都的學區房市場就出現了明顯的波動。有的熱門項目,賣家要惜售,買家著急要,隨著官方辟謠消息的及時發布,市場的震蕩立刻平息了。
其實,成都的學區房早已松動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成都的二手房成交量保持上漲態勢,但學區房方面卻是量價齊跌。部分對口知名重點小學的學區房,價格大跌不說,還出現了連續數月零成交的情況。有的知名學區房雖然還保持著高價位,但成交量跌幅超過了5成。
成都各個區域也在不斷摸索深化改革。比如,青羊區已明確,2026年的小升初,需要戶籍與產權雙達標,這直接讓“掛戶房”失去了市場。錦江區推動的教師輪崗試點,讓薄弱學校的升學率漲了15%以上,名校溢價被很好的稀釋了。
![]()
![]()
加上成都全域推進的多校劃片擴大至32所學校、指標到校比例提至60%等政策,已經把“房產綁定學位”的亂象打破。
這次成都辟謠“取消中考”,是給降溫中的學區房再澆了一盆冷水。
雖然現在的成都教育資源分布,看起來像是“479遍成都”,其實是優質教育資源開始普惠化。
并不樂觀的成都人口賬本,抽掉了學區房的底子
成都的教育改革,與人口數據的變化有著密切關聯。表面上看,成都的學齡人口依然很龐大,但新生人口的拐點已經到來。2024年的成都新生兒數量同比減少了7.8%,未來小學的學位壓力將逐步緩解,最直觀的變化是,成都的幼兒園數量已經在不斷減少。
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必然影響教育資源的調整。有教育集團人士表示,現在更傾向于均衡布點,新建校區都要求與名校集團化辦學。家長堅持用腳投票,但“名校單校劃片”的吸引力在持續下降。
短期來看,成都的優質學區房仍能提供一定的便利,對口名校的房產,確實能減少一些升學方面的不確定性。
此前,成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教育配套建設,但大多流向了高新南區、天府新區等熱點區域,龍泉驛等片區的投入相對滯后。這種資源分配的不均催生了學區房的溢價,但政策正在強力糾偏,教師輪崗、集團化辦學、指標到校擴容,都是有力舉措。
中考不會取消,名校始終存在,但“靠房子鎖定學位”的路徑越來越窄了,成都學區房的“虛火”正在緩緩褪去。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升學的關鍵是能力,而非學位,對學區房的追捧終會逐漸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