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小李飛刀
2025年以來,白銀一度狂飆80%,創45年新高,風頭甚至蓋過黃金。然而,近來幾個交易日,白銀又從高位重挫10%,震撼全球市場。
![]()
▲COMEX白銀走勢圖,來源:Wind
這場巨震背后,源于一場自1980年亨特兄弟操縱事件以來最嚴重的白銀市場危機。
【史詩級大逼倉】
上世紀70年代,亨特兄弟通過大舉買入白銀期貨,一度掌控了紐約商品交易所53%和芝加哥交易委員會69%的白銀存單,持有白銀現貨量高達數億盎司。
他們逼倉白銀,把價格推升至令人震驚的50美元,但最終遭遇監管干預,悲劇收場。
五十年后,全球白銀市場再次上演了一場史詩級的逼倉大戲。
2025年十一假期以來,借助中國短暫供給中斷,海外多頭資金再度集結,瘋狂推高白銀價格,迫使空頭紛紛爆倉離場。
多頭之所以敢于如此大膽押注,還因為瞄準了全球最大的倫敦白銀現貨市場庫存極度緊張、流動性接近枯竭的現實。
實際上,自2021年以來,倫敦白銀市場的庫存已經大幅下降三分之一,且可自由流通的白銀僅剩約2億盎司,相比2019年的高點萎縮了75%,應對實物擠兌的能力被大幅削弱。要知道,每日白銀市場的交易量就高達2.5億盎司。
庫存為什么會降到如此危險的水平?
一方面,近年來,白銀供給始終跟不上產業需求的增長,庫存自然去化。另一方面,與銅類似,白銀也面臨美國加征關稅的潛在威脅,導致今年早些時候,部分倫敦市場的白銀流向了紐約。此外,白銀ETF投資需求旺盛,大量白銀被提取并鎖倉。
于是,白銀現貨流動性危機爆發。
空頭期貨商難以找到足夠的白銀現貨進行交割,只能涌入租賃市場借入白銀(也大幅推高了租賃利率),否則就要承受平倉虧損。
正常情況下,一個月期限的白銀租賃利率在1%以下,而今年10月初一度飆升至5%,隨后更是一路沖高到40%以上。隔夜借貸成本甚至突破100%。
多空大戰,在短短四個交易日內,白銀期貨價格從47美元猛漲至近54美元,導致大量空頭砍倉出局。
緊接著,這一史詩級逼倉遭遇了重大波折。
觸發導火索來自倫敦現貨市場緊張態勢的緩解。據彭博社報道稱,過去一周內,可能至少有1000噸白銀從美國、中國流入倫敦金庫。加之俄烏戰場傳來可能停火談判的消息,進一步促使多頭止盈離場。
于是,白銀價格從10月17日開始大幅下挫,僅三個交易日又跌回47美元,跌幅超過10%。
這次重挫,很可能意味著持續近半年的白銀逼倉大戲暫告一段落。而這一事件,也將被載入金融史冊。
【大周期還沒完】
逼倉風波之后,白銀現貨價格已與2011年創下的歷史高位持平,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從產業供需看,過去幾年白銀一直處于偏緊狀態。在需求端,工業、珠寶首飾、銀器分別占比58%、18%、5%。
2024年,工業需求中電氣行業是白銀第一大應用領域,占比達23%。其次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光伏產業(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電極),占比已高達17%。
光伏作為新興綠色能源,過去幾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2019-2024年,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裝機量從119GW大幅增長至553GW。同期,光伏的白銀需求從2300多噸激增至6100多噸,貢獻了近八成的需求增量。
在供給端,白銀與銅等大宗金屬一樣,近年來受到制約。主要原因是全球主流礦業企業資本開支低迷,優質礦山日益減少,礦石品位下降,開采成本上升,供給增長跟不上需求步伐。
因此,白銀已經連續四年出現供應短缺,累計缺口達兩萬噸。這也導致白銀庫存持續去化。未來幾年,這一產業層面的供需偏緊格局恐怕難以改變。
除此之外,白銀還具備一定的金融屬性,扮演著黃金替代品的角色。因此,從中長期來看,黃金、白銀的價格趨勢大體保持一致。
如果黃金繼續向上突破,白銀大概率也會跟隨。這背后有“金銀比”在發揮作用——一旦黃金上漲過快,部分投機需求會流入白銀進行套利,從而推高白銀價格。
而黃金中長期上漲的確定性又比較強。未來,黃金可以被視為全球債務瘋狂擴張的對立面——尤其是美國債務持續膨脹,市場預期這些債務最終將通過印鈔來償還,這將削弱紙幣信用,強化黃金的價值。
近日,摩根大通發布報告預測,2026年黃金價格將突破5000美元,長期看多至6000美元。更有激進的投行,遠期看到一萬美元。
因此,白銀的上行大周期可能還沒完。
【漲價紅利VS高位減持】
銀價迎來趨勢性上漲,白銀上下游產業鏈也迎來豐收。
尤其是上游的白銀礦產龍頭受益最為明顯。截至2024年底,興業銀錫白銀儲量接近3萬噸,約占中國總儲量的三分之一,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八。
最近三年,公司白銀年產量從148噸持續提升至229噸,與公司其他錫、鋅、鉛等金屬業務保持同步增長。這主要是因為白銀礦山多與其他金屬共生。
目前,興業銀錫擁有三座世界級礦山,包括銀根礦業、布敦銀根和銀漫礦業,單體資源量均位列全球前六,且都位于內蒙古。按照公司遠期規劃,這三座礦山達產后,產量將比現有水平增長2.7倍以上。
可見,興業銀錫白銀業務將享受“量價齊升”紅利。該業務是公司第二大業務,占比27%,僅次于礦產錫業務,但后者的漲價邏輯遠不如白銀強勁。
此外,盛達資源的白銀產能規模也位居國內前列。2024年,公司白銀產量為139噸,后期目標將提升至200噸以上。
白銀產業鏈中游主要是冶煉和深加工環節,盈利水平受銀價上漲的帶動遠不如礦產端,代表性企業有湖南白銀、豫光金鉛。
2025年上半年,興業銀錫、盛達資源、湖南白銀、豫光金鉛凈利率分別為31.7%、11.4%、1.4%和2.2%。顯然,中游賺取的是加工費,屬于低毛利制造業,生意模式遠不如上游。
![]()
▲四大白銀龍頭凈利率走勢圖,來源:Wind
在白銀大漲風口下,以上四家企業股價均實現翻倍上漲。其中,興業銀錫最大漲幅超過兩倍。
股價狂飆之后,估值也水漲船高。截至10月24日,興業銀錫、盛達資源在股價回調兩成后,市盈率仍高達37倍、42倍,而湖南白銀更是超過100倍。
可見,這些公司絕對估值倍數都不算便宜了。尤其是處于冶煉環節、且行業估值最高的湖南白銀,未來或將面臨不小壓力。
這一點也可以從多家公司大股東的減持行動中得到印證。其中,興業銀錫第二大股東國民信托、盛達資源原大股東海南華瑞達已于5-6月分別減持2.5億元、3.6億元。
10月17日,湖南白銀第二大股東郴州市國資控股擬減持不超過2%股份。按照披露日收盤價計算,擬減持4.5億元。
萬物輪回,周而復始。白銀終究還是迎來了屬于他的黃金時代,一個超級周期正徐徐展開。而那些業績真正受益的白銀龍頭,股價短期跑得太快,自然面臨動蕩壓力。但若拉長時間看,或許還遠未走到盡頭。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