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國領導人齊聚馬來西亞開會,為何單單將特朗普排除在外?東盟選擇重啟RCEP領導人會議,又將對世界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
當地時間10月27日,借著東盟峰會舉辦期間,東盟10國邀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6國領導人,共同舉行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這也是該會議時隔5年后重新舉行。
![]()
為什么要時隔5年后重啟RCEP領導人會議呢?從本次會議的一些細節安排我們很容易就能夠獲得答案。
首先,該會議的舉行,專門選擇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束了東盟峰會的行程離開后舉行,擺明了是要將美國排除在外,因此分析人士也普遍認為,RCEP領導人會議的重啟,實際上就是要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沖擊。
而且特朗普這一次參加東盟峰會,為了彰顯自己重返白宮后的“亞太首秀”的成就,因此大張旗鼓地對東盟國家施壓,甚至將參加東盟峰會與簽署貿易協定掛鉤,逼迫東盟成員向美國妥協。
![]()
于是我們看到,特朗普趁著這次東盟峰會,不僅搶走了馬來西亞的風頭,主持泰國和柬埔寨簽署“和平協議”,還接連與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簽署貿易協議框架。只不過這些國家在簽署協議的同時,也留了一些心眼,只是承諾會取消對美國的關稅壁壘、開放市場,但因為美國自己都沒有直接降低對這些國家的高額關稅,因此相關措施是否會執行,其實都是懸而未決的。
![]()
其次,美國的“盟友們”也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因為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政策,美國走向了保守主義,破壞了全球貿易秩序,因此特朗普這一次亞洲之行,對于這些促進區域合作、自由貿易的機制,基本都選擇了不參加,包括后續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也不在特朗普的行程范圍內。
但美國可以“自絕于全球貿易”,它的盟友們卻不這么想,因此我們看到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國家的領導人也都出席了本次會議。
![]()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本身是在2019年因為談判失敗,沒有加入RCEP協議的,但是這一次也依然選擇了參加。而眾所周知的是,印度現在正面臨著美國的極限施壓,因此在這個時候選擇回到RCEP框架的討論中來,實際上就是美國逼迫的。事實上,其他15個國家愿意在2020年簽署RCEP協議,這背后特朗普的對外政策同樣是發揮了重要影響力的。
RCEP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作為一個覆蓋全球約30%的人口、GDP和貿易總額的全球最大自貿區,RCEP在對沖不確定性,促進全球化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也可以為區域乃至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最后,RCEP對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不容忽視。
為了應對美國的關稅沖擊,這也使得RCEP的意義本身已經超越了經濟本身,有了RCEP作為后盾,東盟自然就能夠在面對美國的地緣政治與貿易規則施壓中,保持戰略自主與制度發言權。
不僅如此,這還是中國、日本、韓國三國首次共同參與的自貿協定,因此它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未來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奠定了基礎。
![]()
而中日韓自貿區的推進,其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可以推動中日韓三個重要經濟體的經貿合作,完善供應鏈、實現互惠互利的共同發展,更重要的是,美國一直試圖將日韓打造為其在亞太圍堵遏制中國的“橋頭堡”,在軍事部署上也想讓日韓沖鋒在前,未來不排除美國會在中日韓之間暗中煽風點火。
但如果有了中日韓自貿區這個經濟基礎,三方也就有了更多不愿意爆發直接沖突的理由,也有共同利益的驅使,讓中日韓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這對于亞洲乃至世界的安全,都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
或許對于特朗普而言,他對RCEP等區域合作機制是不屑一顧的,但是RCEP的出現,本身就代表了地區國家的集體呼聲,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合力反抗,恰恰說明美國是在違背國際社會的主流意志,對抗歷史大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