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理解教育是播種和平的種子,是搭建溝通的橋梁。
作者 | 本報記者 黃浩
96歲的顧明遠、89歲的加藤幸次、84歲的成尚榮,當三位耄耋之年的中日教育專家同臺對話,將碰撞出怎樣的智慧火花?
10月25日,在“國際教育發展論壇2025暨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良鄉大學城學校研修發表會”上,一場難得一見的“大家對話”吸引了不少與會者的目光。
當今時代,世界局勢復雜多變,充滿著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之下,我們該如何加強彼此之間的“理解”?國際理解教育的核心關切是什么?江蘇省教科所研究員成尚榮先生在開場時拋出的這個問題,不僅引發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和日本個性化教育學會會長加藤幸次先生的思考,也深深考問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
“大家對話”
從“了解”到“理解”
何為國際理解教育?是對他國文化習俗的了解嗎?北京師范大學國際理解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英敏認為,對國際理解教育的認識,需要超越“了解”這一層面。
![]()
姜英敏教授演講
“對國際的‘了解’不是國際理解教育的主要內容,注重培養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態度和相關能力,注重對全球事務的責任態度和擔當,才是國際理解教育的核心。”姜英敏說,回答“個體與世界的關系”,成為各國基礎教育中不可回避的內容,也成為各國國際理解教育的宗旨。
日本個性化教育學會理事中澤米子在分享中同樣強調,“即使在快速變化的國際社會中,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他們的生活與國際社會緊密相連,并幫助他們帶著主人翁意識去學習,而不僅僅是獲得知識性的理解”。
![]()
中澤米子分享日本國際教育的經驗
為什么國際理解教育如此重要?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北京明遠教育書院院長郭華看來,國際理解是人類理解能力中最高級、最復雜的方面,是提升學生理解力與實踐力的重要課程,也是提升學生同理心、同情心、好奇心、思維品質的重要路徑。
“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在文化上都有差異,國際理解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涵養我們開放、包容的態度。”顧明遠先生說。
![]()
顧明遠先生在對話現場
加藤幸次對顧明遠的觀點表示贊同,“今天有許多人走出國門到其他國家去,在這樣一個互通的時代,其實大家更應該對話、交流,加深互相理解”。
![]()
加藤幸次先生
“國際理解教育是個人形成穩定三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總說讓孩子形成世界觀,當你連世界都不理解的時候,能形成什么世界觀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北師大國際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滕珺反問。
事實上,為了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世界各國都在積極行動。2020年,我國發布《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領域,我們將加強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青少年”。
“我們要通過推進教育來加強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共同面對我們所面臨的全球問題。對話世界、共創未來,這是我們的哲學,這是我們理想,也是我們的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說。
![]()
劉寶存開幕致辭
從“奢侈品”到“必需品”
過去談到國際理解教育,似乎總與高大上的貴族學校、國際學校相關聯。普通的中小學能不能做國際理解教育?又該如何做好國際理解教育?在圓桌對話環節,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沙培寧拋出另一個“難解之題”。
今年是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主辦的第五屆國際教育發展論壇,也是論壇首次由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良鄉大學城學校這樣一所“普通學校”來承辦。對此,滕珺的解釋是,國際理解教育不是只有國際學校才配有的“奢侈品”,而是未來每一個孩子的“必需品”。
![]()
滕珺在沙龍中分享
事實上,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良鄉大學城學校校長熊梅曾長期研究國際理解教育,在她接手這所年輕的學校、確立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時,自然而然決定開展國際理解教育。
“國際理解教育本身就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它也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育人目標之一——所以不是學校想不想做,而是必須要做。”熊梅說。
![]()
熊梅校長分享學校改革經驗
問題是,一所剛起步的新學校如何做好?起初熊梅總是犯經驗主義錯誤,面對年輕的教師團隊,有些操之過急。但慢慢磨合之中,他們逐漸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
24日下午,圍繞 “文明互鑒與文化理解教育”“資源危機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產業變革與生態文明教育”“國家認同與和平發展教育”四個議題,專家學者與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良鄉大學城學校師生團隊一起 “共創”,呈現了一場關于國際理解教育成果的盛宴。
“八八席”是房山的傳統大席,每逢房山人婚喪嫁娶等重要場合都要“請”出“八八席”,今天房山的孩子如何認識“八八席”?學校面向四五年級學生開展的國際理解教育主題學習活動,便是通過了解、制作、創新“八八席”,引導學生探索飲食文化的根源、演變、碰撞與融合。
![]()
共創活動中,學生向來賓介紹“八八席”
當千年漢白玉遇見“綠色發展”的現代命題,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九年級的學生化身“小小調研員”與“城市規劃師”,深入房山大石窩,探尋漢白玉產業從資源開采、生態修復到技藝傳承、品牌創新的綠色轉型之路。當天活動現場,學生模擬政府官員、企業家、環保專家、文化傳承人等不同角色,基于調研成果進行陳述、辯論與協商,共同尋求兼顧經濟、生態與文化的綜合治理方案。
![]()
九年級學生舉行“專題協商議政會”
在這場共創活動中,老師和孩子們的表現讓與會嘉賓大開眼界,也打消了所有人對“一所普通學校能否做好國際理解教育”的疑慮。
“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試著去做,這才是最重要的。”中澤米子說。
“讓我們驚喜的是,我們看到了房山的學生在被激發、被引領、被帶動后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和無限創造力,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所堅守與實踐的教育是值得的,也是正確的。”北京市房山區委教育工委書記郭冬紅看到學生的精彩表現后,由衷感慨。
![]()
郭冬紅書記發言
從身邊的事開始關注,結合九年一貫制學校兒童的特點,按照同心圓課程構建模式,從家鄉“大美房山”逐漸拓展至家國天下,一步步打開學生的視野——這就是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良鄉大學城學校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路徑。
“同時通過課題帶動、科學推進,行動研究、提升質量,綜合統領、撬動杠桿,創新機制、綜合改革四大抓手,深入推進國際理解教育。”熊梅說,令她欣喜的是,許多原本對國際理解教育完全陌生的老師,“就這樣在懵懵懂懂、磕磕絆絆當中,不斷地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中成長起來了,而且成長速度遠遠超出了想象”。
熊梅如今信心更增,“不怕起點低,也不怕起步慢,就怕不努力,就怕不行動,只要我們行動,就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從這所學校的成果中我們可以找到普通學校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兩條重要經驗:一是‘共創’——讓老師、學生、家長全都參與進來,大家一起動手,一起收獲成長。二是‘本土化’——當老師對自己所研究的內容有了親近感,覺得有地方下手了,他就能盡情發揮自己的熱情和創造力。”沙培寧在總結中談道。
![]()
沙培寧主持沙龍
從“活動”到“學科”
盡管國際理解教育開展門檻并不高,但在學校教育中,它以何種形式開展更為合適?它會不會僅僅是“錦上添花”,甚至反而拖累教學成績?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
“學校教育中的國際理解教育主要有三條路徑,包括開設專門的校本課程,融入日常教學,融入綜合實踐活動。國際理解教育也許需要開設專門的課程,作為一種能力培養和素養提升的活動,它更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郭華說。
![]()
郭華分享“國際理解教育中的跨學科學習”
在郭華看來,國際理解教育一定會超越學科,而要做好國際理解教育中的跨學科學習,最忌學科拼盤,應該“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去經歷復雜問題的解決”。
她以“八八席”為例介紹,“八八席”的認知、制作、創新正是一種綜合學習的過程,學生綜合運用了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營養學等學科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
而在各地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實驗的滕珺則認為,讓國際理解教育在學校“低成本”開展的一個重要路徑,就是“在國家的學科課程中去做”,而不能僅限于無法保證課時的零散活動。
“我們最開始做國際理解教育,都是在外面‘打圈圈’不敢進學科,就是怕影響學科教學,但是近幾年的實證數據顯示,當國際理解教育進學科之后,反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滕珺說。
姜英敏同樣表示,在做國際理解教育時,要關注到其與地方課程目標的聯系、與學科課程目標的聯系,以及與既有課程中學習單元本身進行融合。“總之,我們不能在學科教學以外來做國際理解教育,一定要在學科的框架下來實施”。
熊梅則提醒與會者回到本質認識國際理解教育,“我認為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本身就是對單一學科局限的一種突破,我們特別強調引導學生從多重維度和多元視角去理解一個主題,這也是當前課程改革中非常重視的綜合育人和實踐育人導向。”熊梅說,“事實上,未來高考和中考的命題方向也在朝著這個維度推進。”
![]()
學生表演《稻香情》
在她看來,國際理解教育具有綜合性和跨學科的本質屬性,它帶給學生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幫助他們樹立世界觀,增強他們的全球思維和系統思維——這是顧明遠先生尤為看重的。
“國際理解教育是播種和平的種子,是搭建溝通的橋梁。我們要培養充滿人文精神的未來一代,真正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顧明遠說。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
![]()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