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
《中國改革報》發布
《“四變”透視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甘孜路徑”》
關注甘孜州高質量發展
![]()
全文如下
“四變”透視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甘孜路徑”
金秋十月,民族之花、圣潔甘孜壯麗動人:大渡河畔,幸福感滿滿的奎武村成為高山村民避險安置煥新蝶變的生動縮影;海螺溝與康定之間的中國紅石公園,肥碩的奶牛成群結隊在公路上悠閑漫步,醉人的"貢嘎紅石之谷"與神奇的“日照金山”交相輝映……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這里是一片浸潤著紅色基因的革命沃土,“飛奪瀘定橋”那十三條鐵索架起了通向共和國之路,長征精神和“兩路”精神在這里孕育生長,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雪域長歌。
據甘孜州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5周年。“十四五”期間,甘孜州委、州政府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和省委涉藏工作部署,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改革開放作為“關鍵一招”,大膽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高原特色的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之路。
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推動整體勢能之變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甘孜州委州政府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2021年12月27日召開的甘孜州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了“一二三四五”總體工作格局,開啟了全面建設團結富裕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甘孜新征程。
甘孜州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凝心聚力推動整體勢能之變,全州經濟規模不斷壯大。五年來,該州以每兩年跨越一個“百億”臺階的速度實現經濟增長,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80.52億元,人均GDP達到52488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60億元大關,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41959元,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20年分別增長15%、29%。
該州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達18.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一。
深化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區域發展之變
“近年來,州委州政府以深化區域協調發展為抓手,著力改革開放,推動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甘孜州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州內工業園區、農業園區、旅游景區乘勢拉開發展“骨架”,區域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不斷優化,為全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空間支撐。
州委、州政府主動謀劃,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積極服務四川建設全國戰略腹地,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牽引,合作共建甘眉、成甘、甘宜等多個飛地園區。
聚焦產業建圈強鏈,深度融入全省清潔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產業鏈價值鏈,加快推進康定、瀘定一體化發展區和甘孜、理塘州域副中心建設,“一核兩副三軸多點”的州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加快推進城鄉融合,啟動實施以城鎮供氣、供暖、供氧為主的宜居工程,啟動實施鄉村振興“雙百工程”,扎實推進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等,讓鄉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新都橋、磨西、青德等成功入選省級百強中心鎮,國家級、省級傳統村落分別達到94個、268個,均居全省第一。
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推動產業培育之變
近年來,甘孜州旗幟鮮明提出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以寫好文化旅游、高原農牧、清潔能源“三篇大文章”為重點,建體系、育集群、增動能、固保障,加快構建具有甘孜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域旅游井噴式增長,全州A級景區數量達115個、總量居全省第一,2024年接待游客438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81億元。
農牧業質效逐年提升,累計評定(升級)現代農業園區79個,認證牦牛、糧食、果蔬、菌類等有機產品證書253張,“圣潔甘孜”品牌價值達到84.88億元。
清潔能源優勢持續放大,布局建設東南西北中協同互補的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電站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全球最大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雅礱江兩河口抽水蓄能項目開建,清潔能源裝機達到2030萬千瓦、居全省第二,在建1900余萬千瓦,累計獲批光伏1702萬千瓦、光伏開發規模居全省第一。
堅持交通建設先行推動基礎設施之變
五年來,甘孜州把交通建設作為先導性、基礎性、支撐性工程來抓,為推動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通了“大動脈”、聯通了“大市場”,交通建設年度投資規模超100億元,國省干道累計建成5988公里,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2.74萬公里、居全省前列,實現縣縣通國道、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
雅(安)康(定)高速順利通車,瀘定大渡河大橋被譽為“川藏第一橋”,“世紀工程”川藏鐵路(甘孜段)和國道318提質擴容改造工程加快建設。建成運營康定稻城亞丁、甘孜格薩爾機場,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3座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高原機場的市州。
隨著一大批重大工程開工建設或建成投運,甘孜州實現了發展條件的千年之變、交通設施的百年之進。如今,甘孜基礎設施建設正乘勢而進、追趕跨越;生態底色和高質量發展成色更加鮮亮;“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向縱深推進;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日子越過越紅火。
來源:中國改革報
編輯:劉睿娟
校對:盧雪英
責編:楊雪
審核:白馬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