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韓金序)“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一個普遍誤區是認為‘年輕能扛’,把很多心臟與心理的早期信號,誤以為是疲勞而硬熬過去,往往把小病拖成大病。”10月23日,在關愛青年科技工作者“雙心”健康會議上,北京安貞醫院雙心醫學中心主任劉梅顏分析道。劉梅顏強調,心臟健康與心理健康密切關聯、互為影響,共同構成“雙心”整體,亟須引起重視并采取系統干預。
![]()
10月23日,北京安貞醫院雙心醫學中心主任劉梅顏在會上做分享。主辦方供圖
AI賦能,構建全天候“雙心”守護網
臨床中發現,很多科技工作者并非在體力勞動時出現心臟不適,反而是在高強度腦力勞動、精神高度緊張時出現心肌缺血。“我們通過定量精神壓力測試儀模擬連續高強度的算題任務,成功誘發出傳統心電圖難以捕捉的‘精神壓力性心肌缺血’。”劉梅顏介紹,這種由心理波及心臟的機制,在長期熬夜、攻關科研的青年科技人才中尤為普遍。
為破解篩查與預警難題,劉梅顏團隊正推動“AI+雙心”診療模式的落地。“我們通過智能可穿戴設備,監測一個人在工作、回家、運動等不同狀態下的心率、血氧、心電圖等數據,實現全天候的智能監測。”劉梅顏介紹,團隊正致力于構建一個多模態數據融合的云平臺,整合心電、檢驗、影像等多元信息,通過AI算法進行智能風險判斷,從而實現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將健康管理前移至未病階段。
關注頂層設計,為青年人才“解壓”
中國科協常委會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副主任齊讓介紹,青年科技工作者面臨來自科研考核、生活負擔等多方面的巨大壓力,“雙心”健康隱患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系統性風險。“這件事關乎國家科技事業的未來,其重要性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
![]()
10月23日,中國科協常委會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副主任齊讓在會上做分享。韓金序 攝
基于這些現實,齊讓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推動人工智能“適配”人,讓監測設備貼合科研場景,而非人“遷就”技術;二是用好“雙心”關愛基地平臺,吸引跨學科人才,實現健康守護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三是借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等契機,推動“雙心”健康納入政策體系,從“呼吁關注”走向“制度保障”;四是強化健康科普,用案例打破“熬一熬就好”誤區,引導青年科技工作者主動重視“雙心”健康。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醫療,雙心診療必須跟上這一趨勢。”原河南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淮河醫院黨委書記任學群在交流發言中高度認可劉梅顏團隊的AI應用探索。他認為,雙心健康是“心與心的相互影響”——心臟病會加重心理負擔,心理問題也可能誘發心臟不適,而AI技術為這種雙向關聯的精準評估提供了可能。
![]()
10月23日,原河南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淮河醫院黨委書記任學群在會上做分享。韓金序 攝
加大投入力量,打造可復制的“服務樣板”
“劉梅顏主任團隊的研究是能實實在在幫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方案——這正是我們要全力支持的。”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宋軍在會上明確表態,基金會將把“雙心”健康關愛作為核心工作,從資金與資源兩方面“搭臺鋪路”,打造可復制的“關愛樣板”。
會上,齊讓副主任與宋軍理事長共同為劉梅顏團隊試運行的“雙心”關愛模式授牌,正式命名其為“青年科技工作者‘雙心’健康之家”。這一舉措標志著該模式獲得了官方與基金會的共同認可,將從研究試點向標準化、平臺化的服務實體邁進。
![]()
10月23日,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宋軍在會上做分享。韓金序 攝
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張偉總結道,本次會議凝聚了“醫、社、研”協同發力的共識。接下來,基金會將在科協指導下,聯合北京安貞醫院推進基地試點、數據庫建設等工作,讓每一位為科技創新奮斗的青年,都能擁有健康的“心”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