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作者定會不負眾望,按時按量創作出更優質的內容。
18日中午,一則消息讓全網陷入沉寂 —— 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因病在北京安詳離世,享年 103 歲。此時距離他過完 103 歲生日,僅僅過去 17 天。
消息傳來,清華園率先披上素縞,官網首頁轉為黑白,高等研究院那座他晚年耕耘的紅磚小樓前,很快擺滿了師生送來的白菊。
![]()
這座小樓有著特殊的意義,不僅是楊振寧最后工作的地方,還是他父親楊武之當年在清華任教時的辦公地,父子兩代人的學術生命在這里完成了奇妙的傳承。
而此時,距離他 1957 年站上諾貝爾領獎臺,已經過去了 68 年;距離他 2003 年搬回清華園 "歸根居",也已經走過了 22 個春秋。
![]()
告別時刻
今天9點整,楊振寧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大禮堂正式舉行。還沒到儀式開始時間,公墓外就已經排起了數十米長的隊伍,人們身著黑衣,胸前別著小白花,安靜地等候著向這位科學巨擘作最后的告別。
![]()
走進大禮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環繞在遺體周圍的層層花圈,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內外科研機構的挽聯整齊排列,無聲訴說著對先生的敬意。
禮堂內氣氛肅穆,只有偶爾傳來的低低啜泣聲,打破片刻的寧靜。
![]()
在告別儀式現場,楊振寧先生的妻子翁帆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身著深色素服,頭發梳理得整齊素雅,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卻始終保持著端莊。
![]()
從儀式開始到結束,她靜靜站在一側,偶爾向前來慰問的親友微微點頭致意,眼神中滿是哀傷,卻沒有失態的哭泣,那份克制與堅韌,讓人看到了相伴多年的深情。
熟悉他們的人都知道,在楊振寧晚年健康狀況下滑的日子里,翁帆一直悉心照料著他的生活起居。
![]()
尤其是 2019 年先生摔倒住院后,以及 2023 年健康狀況進一步下滑以來,她幾乎寸步不離。
告別儀式上,除了學界同仁、親友故舊,更多的是自發前來的普通群眾。他們中有頭發花白的老者,有帶著孩子的年輕父母,還有背著書包的學生,每個人都帶著對這位科學巨匠的崇敬而來。
![]()
![]()
清華的決定:讓科學精神永遠傳承
在告別儀式當天,清華大學正式宣布了一項重要決定 —— 對外表示要將楊振寧的書屋正式開放,并且還會將其檔案資料庫建成啟用。
![]()
這樣的決定既是對楊振寧先生學術成就和教育貢獻的高度認可,也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他為清華、為中國科學事業所做的一切。
![]()
楊振寧先生自 1997 年擔任高等研究院名譽主任以來,把這里當成 "這輩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不僅捐獻了 100 萬美元現金,還募集超 1500 萬美元資金,更親自引進了姚期智、王小云等一批頂尖學者,讓這個研究院在國際上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
如今,清華的這一決定,也正是為了讓先生的科學精神和教育理念永遠傳承下去。
百年人生:科學巨擘的家國情懷
楊振寧的一生,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寫著 "熱愛" 與 "堅守"。
1922 年,他出生在安徽合肥,4 歲時跟著父親來到清華園,在這兒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父親楊武之是著名的數學家,一生也是心系國家,為祖國做貢獻。父親的行為也給他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
16 歲那年,抗日戰爭爆發,他跟著家人逃難,一路輾轉到了昆明,考上了西南聯大。在西南聯大,他跟著葉企孫學物理,跟著吳大猷學量子力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1945 年,他拿著庚子賠款的獎學金赴美留學,在芝加哥大學師從物理學權威恩里科?費米。1954 年,28 歲的他和米爾斯一起提出 "楊 - 米爾斯規范場論",這個理論后來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
1957 年,35 歲的他和李政道因 "宇稱不守恒" 理論獲諾貝爾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物理學家。
![]()
在美國的五十多年里,他始終沒忘家國。辦公室墻上掛著清華園的照片,書架上擺著父親手寫的詩集,連家里的家具,都帶著中式風格。
1971 年,中美關系還沒正常化,他冒著風險回國訪問,成了第一個踏上祖國土地的華裔科學家。那次回國,他走了 20 多個城市,見了很多科學家和學生,后來還寫了《訪華雜感》,向世界介紹中國的變化。
![]()
2003 年,81 歲的他終于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清華園,住進了自己取名的 "歸根居"。在這里,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工作。
他常說,自己這輩子做了兩件驕傲的事:一是研究物理,為人類科學做了點兒貢獻;二是回到祖國,為中國的教育和科研盡了力。
![]()
如今,這位老人走了,但他的故事還在繼續。他的資料會繼續培養優秀的科學家。
而在中國人心中,他更是那個讓民族自信心倍增的科學巨匠,是那個心系家國的赤子。
![]()
結語
如今,這位科學巨星已經歸航星河,但他的科學成就將永遠照亮人類探索未知的道路,他的家國情懷將永遠激勵著后人前行。
清華園里的紅磚小樓,將以他的名字命名,繼續傳承著他的學術理想;而那些被他影響的人,將帶著他的精神,在科學的道路上繼續攀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