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與 “重金征下聯” 兩個話題撞在一起,一場關于中國對聯的狂歡,悄然席卷全網。
今年六月,莫言為馬來西亞僑領葉亞來故居,有感其事跡,題寫上聯 “從南陽到南洋根深葉茂”的上聯,并以 10 萬元重金征集下聯的故事,在網上引起熱議。
經過數月層層評選,最終摘得桂冠的,不是資深學者,竟是一位 21 歲的廣東青年宋珂嘉拔得頭籌,捧走10萬元獎金。
他的下聯究竟藏著怎樣的巧思,能在數萬投稿中脫穎而出?
![]()
莫言先生的上聯,“從南陽到南洋根深葉茂”,巧妙皆意義非凡。
“南陽” 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中華文明的 “根” 之所在地之一,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 “帝鄉”,是諸葛亮隱居躬耕的 “臥龍崗” 所在地,誕生了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等著名人物。
古代中原戰亂,葉氏祖先就是從南陽一步步遷徙到了惠州,因此南陽是惠州葉姓家族、是葉亞來先生的“根”,它代表的是華人血脈里無法割舍的故土情懷,是 “根” 的起點。
南洋,則是華人華僑用血淚與汗水寫就的奮斗史詩。從明清到近代,超千萬華人背著“下南洋”的行囊,漂過驚濤駭浪,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的荒灘上扎下根。
他們挖錫礦、種橡膠、建商埠,最終成就了一定的規模,將優秀的中華文化帶到了南洋。
葉亞來先生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這位被稱為“吉隆坡王”的僑領,年少時從廣東漂洋過海,在馬來半島的白手起家,最終讓吉隆坡從荒村變成馬來西亞首都,被人尊稱為 “吉隆坡開埠之父”。
“根深葉茂” 也不只是景物描寫,而是對華人 “根在故土、葉展他鄉” 的生動寫照,更與葉姓相關。
莫言不愧是大師,上聯既表達了葉姓從中原腹地到南洋群島的空間跨越繁榮壯大,文化上是“根”在故土、枝葉在異鄉的生命延展,精神上是中華兒女“艱苦奮斗、敢為人先的體現,注腳,十個字裝下了一部華人遷徙與傳承的壯闊史詩。
![]()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寫一副對聯易如反掌,但他偏要以 10 萬元重金征聯,此舉本質上是一次 “文化破圈”,希望大眾能夠更加關注中國文化,想看看今天的中國人,是否還愿意為一個好句子下功夫。
事實也確實如此,如此文人雅事,吸引了無數對聯愛好者的積極參與,從垂暮老者到小學生,從海外華人到非遺傳承人,紛紛投稿自己的下聯。
當所有人都在猜測,能對出莫言上聯的會是哪位時,近日主辦方宣布是21 歲的廣東青年宋珂嘉的下聯獲得一等獎。
宋珂嘉他的下聯 是“自井壁及井畢角亢星張”。
宋珂嘉沒有選擇常見的地理、歷史詞匯,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星空,用星宿名來對下聯,意境瞬間開闊。
下聯的 “井壁”是中國鄉村中常見之物,在文學創作中常指代家鄉,比如背井離鄉。這里也是如此,承載鄉土記憶。
![]()
“井畢”“角亢星張” 則全是中國古代星宿名。“井畢”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與畢宿,井宿屬南方朱雀七宿,畢宿屬西方白虎七宿,兩者常并稱以象征天文分野或時空跨越;
“角亢星張” 更是精挑細選的四宿,角宿象征開拓,亢宿指凝聚,星宿表傳承,張宿主表舒張,這些星宿群,不僅氣勢磅礴,更是完美對應上聯枝繁葉茂。
從大地到星空:將華人遷徙的地理軌跡,升華為仰望星空的文明遠征。從現實到浪漫:“背井離鄉”的“井”字雙關,既指星宿又暗合鄉愁;從傳承到超越:根深葉茂的草木意象,在星輝燦爛中完成精神涅槃。
這種以天文對地理的構思,將華人扎根大地的務實精神,仰望星空的浪漫精神表達的淋漓盡致。
也難怪會榮獲一等獎,一字值千金。
當然這副對聯火了,爭議也隨之而來。有網友吐槽:“星宿名太生僻,不如‘自耕讀到耕云種月有景有情’親切。”也有學者認為:“下聯重天文輕人文,少了些人間煙火氣。”
![]()
但支持者的聲音更熱烈:“生僻不是問題,沒文化才是問題!”“能把天文典故融進對聯,這才是高手!”
爭議的本質,不是對聯好壞,而是我們是否愿意為一個好句子去補一點文化課。
除了宋珂嘉的下聯,這次征聯還涌現出不少優秀作品,雖然沒能奪冠,但也展現了全民對對聯文化的熱情。
針對這副對聯,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