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見證壯闊征程,時間鐫刻奮斗足跡。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這5年,對云南來說,既有砥礪前行、爬坡過坎的堅韌和勇毅,也有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浩蕩和豪邁。
“十四五”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上下,緊扣高質量發展和“三個定位”,錨定三年上臺階、八年大發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戰略發展目標,持續壯大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堅持學中求進、難中求進、干中求進、變中求進、穩中求進,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產業化、法治化、生態化、數字化進程,全省經濟轉型成“形”起“勢”,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
綜合實力實現新躍升
這是云南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5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考察云南,指引云南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牢記囑托,云南各族兒女錨定“三個定位”,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全面提升云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奮力闖出一條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之路。
繼2018年全省經濟總量達2萬億元后,“十四五”期間,云南于2023年邁上3萬億元新臺階,2024年達3.15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突破6.5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突破11萬元/人,民營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從2020年的46.5%提高到2024年的53.3%,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2020年的26.7%提高到2024年的52.1%,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2.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十三五”末提升4.1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國第三位。
實力更強、底氣更足,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的躍升上,也體現在質量效益的改善上。
“十四五”以來,云南聚焦“三大經濟”,著力構建符合云南實際、具有云南特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以資源換產業、以園區聚產業、以口岸推動產業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建設產業強省。
![]()
綠色鋁谷 文山州委宣傳部 供圖
資源經濟不斷壯大——能源、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支柱地位持續鞏固,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新三樣”成為工業增長新引擎,高原特色農業、文化旅游業優勢更加突出,資源經濟重點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穩定在45%左右。
園區經濟集聚成勢——安寧高新區等7個園區建成千億級園區,滬滇“16+16”園區共建機制不斷完善,“2+3+N”沿邊產業園發展格局初步形成。122個開發區以占全省0.3%的國土面積,貢獻了超80%的規上工業總產值。
口岸經濟彰顯活力——28個口岸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新成效,智慧口岸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磨憨鐵路口岸成為我國對東盟第一大鐵路口岸、我國首個經世衛組織認可的國際衛生陸港。
經濟向新,產業增綠。
“十四五”期間,云南電力總裝機從2020年的1.03億千瓦提升至目前的1.66億千瓦,增長61%,其中,綠電裝機達1.5億千瓦,居全國第一位。“西電東送”累計送電量超過2萬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一位,相當于為東部地區節約標準煤6.65億噸、減排二氧化碳17.3億噸。
國家戰略性有色金屬產業基地建設步伐加快,有色金屬產業鏈加快延伸,綠色鋁成長為新的千億級產業,形成全球第一且最完備的錫銦產業鏈、全國第一且最完整的鉑族金屬產業鏈,滇中稀貴金屬集群成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業基地建設成果豐碩,茶葉、鮮切花、核桃、咖啡、橡膠等種植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第一位。
開放云南煥發新動能
這是云南不斷深化改革、高水平對外開放的5年。
5年來,云南以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統攬對外工作,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厘清開放發展思路,一體推進沿邊產業園區、“一帶一路”南向國際陸海大通道、現代物流體系、口岸經濟、邊境高質量發展等5個方面核心工作,輻射中心“1+5”工作框架全面建立。
加強政策溝通,國際區域合作持續深化。云南主動服務國家周邊外交戰略,全面推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與周邊國家領導人互訪成果涉及云南事項,積極參與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中緬和中老經濟走廊建設,全面提升區域開放合作的層次和水平。與9個國家建立了12對多雙邊合作機制,實現對湄公河流域國家雙邊合作機制全覆蓋。
加強設施聯通,大通道建設成“形”起“勢”。中越、中老、中緬國際大通道高速公路國內段全部建成,“八出省五出境”鐵路通道不斷延伸。中緬油氣管道全線平穩運行,建成14條跨境電力聯網通道。2024年7月,昆明獲批建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國際通信領域“黃金大通道”著手興建,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信息合作進入全新階段。
![]()
“瀾滄號”列車飛馳在中老鐵路上 圖源:云南日報
加強貿易暢通,產業經貿合作活躍。在河口沿邊產業園區開遠片區發展面料紡織印染,越南建立服裝成品生產基地,兩地聯動開展跨境產業合作的“一企兩國兩廠”跨境產能合作優勢顯現;在瑞麗,“一企建一園、一園帶多企”新模式,實現了企業主導開展投資、建設、招商、運營與政府服務保障深度融合……云南啟動沿邊產業園區建設以來,“2+3+N”沿邊產業園區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創新發展模式,距昆明700公里的邊城磨憨由昆明市托管后駛入現代化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快車道,昔日的邊陲小鎮逐漸變為魅力綻放的“國門明珠”。
加強民心相通,人文交流走深走實。云南以教育、文化、旅游、體育、醫療等多領域合作為載體,讓友誼的種子在周邊國家生根發芽,讓合作的果實惠及千家萬戶。
美麗云南展現新面貌
這是云南生態與經濟協同共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5年。
5年來,云南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為先、治污為重、擴綠為基、轉型為要、發展為本的思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十四五”期間,全省出臺《云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等20多部地方性法規,累計完成180余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
截至目前,全省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1.35萬平方公里,劃建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333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5.25%、森林蓄積量達21.44億立方米,均位居全國前列。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點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愈發牢固。
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和10個標志性戰役。“十四五”以來,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連續4年都超過98%,穩居全國前5(其中,2022年、2024年居全國第一)。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5年公眾對生態環境滿意度達到94.12%,連續8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普洱的茶山,這座被譽為“綠海明珠”的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態擁抱生態與發展的平衡;大盈江碧波蕩漾,映照出萬畝良田的豐收盛景;犀鳥谷里,犀鳥展翅翱翔,承載著村民的致富夢想;碳票上的數字躍動不止,奏響綠色發展的時代強音……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用實際行動宣告著:邊疆絕非生態保護的邊緣地帶,而是“兩山”理念轉化的前沿陣地。
![]()
景邁山古茶林 盧磊 攝
生態顏值變經濟價值,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成為云南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注腳。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申遺,紅河元陽阿者科村入選聯合國旅游組織世界“最佳旅游鄉村”。“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叫響全國,2024年全省旅游總花費達1.14萬億元,“旅居云南”成為大IP、大生態、大產業,旅居人數達390萬人次。
截至目前,云南共有9個地區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培育打造了一批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云南實踐樣本。
行走廣袤云嶺,觸摸綠色脈動:生態瘡疤蝶變天然氧吧,綠色農業加快轉型,綠色能源優勢凸顯,綠色制造動能強勁,自然稟賦“撬動”鄉村振興,一幅幅生態畫卷徐徐鋪展,彰顯生態文明之美,閃耀綠色發展之光。
幸福云南共享新體驗
這是云南各族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的5年。
村容村貌干凈整潔、現代交通通村入組、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十四五”以來,云南邊境幸福村全面建成及升級版建設扎實推進,4000多公里邊境線上,一個個生態宜居、產業興旺、和諧穩定的邊境幸福村成為幸福云南畫卷中重要的拼圖。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云南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云南各項工作的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8個民族自治州經濟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374個邊境幸福村,累計創建137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民族團結、宗教和順、邊疆繁榮穩定的良好局面更加鞏固。
![]()
臨滄市滄源縣班洪鄉班洪村 滄源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車間建在“家門口”為群眾就業圓夢,孟連牛油果“334”、彝良天麻“721”、彌渡蔬菜“雙綁”等聯農帶農機制實現農民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緊密聯結,共享增值收益……云南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創新機制答好“群眾持續增收之問”,“十四五”期間,全省農民收入年均增長8%、脫貧縣農民收入年均增長8.6%,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社會事業向好發展,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當好“編外校長”“編外院長”,深化教師“省管校用”、醫護人員“省管縣用”等機制,職業教育資源、高等學校、三甲醫院實現州(市)全覆蓋,“一老一小”關愛服務網進一步織密,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安全發展護航新征程。“十四五”期間,云南以改革創新精神持續深化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實,從科技賦能到全民參與,建立健全防汛“1262”預警叫應機制和重大災害“123”快速響應機制,構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
營商“軟環境”向好向優,云南實施一系列務實舉措,“云南效率”“云南服務”“云南誠信”新品牌持續擦亮,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云南、投資云南。
歷史的指針,指向新的刻度。站在歷史交匯點上,展望“十五五”光明前景,在偉大旗幟指引下,云南各族群眾豪情滿懷,昂首奮進。
來源/云南發布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