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
崇州人
崇州,滋養著開放包容、樂觀友善、拼搏奮進的崇州人。他們或在家鄉、或在異地,共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默默奮斗。崇州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崇州市委宣傳部、崇州市融媒體中心攜手啟動《天南地北崇州人·第三季》大型采訪活動。在北京,在海南,在長三角,在大灣區,在重慶和貴州……崇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奔赴祖國大江南北,采訪10余名在外奮斗并取得一定工作成就的崇州優秀人才,記錄他們懷揣夢想,跨越山海,在異鄉書寫的奮斗故事!
在四川崇州
罨畫池的園林智慧
滋養了她的學術初心
在首都北京
傳統建筑的文化精神
鑄就了她的研究風骨
她是從崇州走出去的著名建筑倫理學者
——北京建筑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文化發展研究院教授秦紅嶺
![]()
秦紅嶺
北京建筑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文化發展研究院教授
● 第14屆、第15屆、第16屆北京市人大代表
● 第15屆、第16屆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專委會委員
● 曾任北京建筑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
● 2008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 2014年獲評全國優秀教師
● 2024年獲評北京市教育系統服務育人先鋒
![]()
![]()
在北京建筑大學校園里,記者見到了正在整理調研日記的秦紅嶺教授。優雅知性的秦教授談吐間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乏四川人特有的爽朗與熱情。
家鄉
建筑
園林智慧啟蒙建筑夢想
![]()
罨畫池博物館
年少時的秦紅嶺喜歡在罨畫池園林里游玩。那些精巧的亭臺樓閣、疊山理水的造園技藝,在她心中種下了夢想的種子。“我的建筑啟蒙來源于很多古建筑。”秦紅嶺笑著說。“罨畫池園林的含蓄內斂、師法自然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也是我所研究建筑倫理的重要學術底色。”
![]()
1987年,懷揣著夢想的秦紅嶺離開崇州,并于199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學位。而后,在北京建筑大學執教的春秋里,秦紅嶺逐漸成長為我國建筑倫理與城市文化研究領域的領軍學者。
學術
深耕
用倫理守護建筑的文化靈魂
![]()
許多人會好奇,一位有著哲學碩士背景的學者,為何會深耕于看似具象的建筑領域?而這,正是秦紅嶺學術之路的獨特起點。
在她看來,這次“跨界”并非轉向,而是一次深刻的回歸。她敏銳地洞察到,建筑絕非僅是磚石水泥的物理堆砌,更是一種深刻的“空間哲學”與“棲居藝術”,其背后關乎價值判斷、文化認同與人類對理想生活環境的追尋。“一棟建筑、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往往取決于其文化哲學底蘊的厚度。”正是這種認知,驅動她將哲學的目光投向建筑,在國內開創性地將倫理學引入建筑學領域,致力于構建一門充滿人文關懷的“建筑哲學”。
![]()
她先后出版了《建筑倫理學》《城市設計倫理》《她建筑:女性視角下的建筑文化》《城跡:北京建筑遺產保護新視角》《城市規劃:一種倫理學的批判》《建筑的倫理意蘊》等多部學術專著。
其中,《建筑倫理學》作為建筑倫理學的體系性著作,提供了學科發展的理論參照,促進跨學科,被譽為“國內該領域開創性著作”;她主持兩項國家社科基金和多項省部級社科基金,獲第十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為文化保護提供理論支撐。
闡釋
中軸文化
讓公眾更好理解
北京的文化根脈
![]()
作為第14屆、第15屆、第16屆北京市人大代表,第15屆、第16屆北京市人大城建環保專委會委員,秦紅嶺提出建構北京城墻記憶景觀環線、完善大運河遺產闡釋體系等數十項建議案,參與制定《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法規,為首都文化建設建言獻策。
![]()
![]()
秦紅嶺在永定門公園北門,查看和調研永定門公園2號探溝考古遺址
![]()
![]()
秦紅嶺調研天壇神樂署院落、文物修繕工作資料
![]()
秦紅嶺查看正陽門箭樓文物保護情況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北京中軸線的申遺保護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秦紅嶺教授從建筑倫理與文化價值的獨特視角,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支持。
她長期致力于北京中軸線價值內涵的研究與闡釋,通過大量的調研走訪得出“中軸線所體現的秩序與和諧倫理觀”“歷史城市保護中的價值判斷”等學術觀點,為理解中軸線超越物質遺存的深層文化價值提供了理論論點。特別是在《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的編制與中軸線建筑文化遺產價值內涵的闡釋過程中,她參與條例制訂研討和學術會議,提供專業見解,提供了關鍵理論論點框架。從倫理哲學層面深化了對中軸線“中華文明禮序傳承載體”的闡釋,幫助公眾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條軸線所承載的東方哲學智慧與人文價值。
![]()
城脊 北京中軸線建筑文化研究
秦紅嶺感慨道:“研究中軸線時,我也想起過崇州的古建筑,比如崇州文廟的軸線布局,那種深植于中國人血脈里的中正觀與秩序感,是無論京城還是州府都共有的文化基因。”這份由家鄉滋養的文化洞察力,最終也融入了讓世界讀懂北京、讀懂中國的申遺敘事之中。
鄉情
難忘
跨越千里的文化對話
![]()
雖然身在首都北京,秦紅嶺的心始終牽掛著家鄉崇州的發展。她說,崇州近年來在古城保護、古鎮開發和文化傳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些實踐與我的研究領域形成了有趣的對話。我經常在想,如何將建筑倫理學的理念應用于崇州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
談及對家鄉的期待,秦紅嶺眼中閃爍著光芒:“崇州有如此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完全有潛力成為建筑文化與城市倫理研究的‘樣板間’。”她建議崇州在傳統建筑保護與活化利用方面進行更多創新探索,保留原始風貌,留下街巷肌理,讓老建筑講述新故事,形成崇州城市發展特有的哲學和美學。“愿家鄉越來越好,讓世界通過建筑讀懂崇州的文化魅力!”
天南地北崇州人北京組
編輯|余霞 張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