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新中國開國大將之首,一路征戰,立下了赫赫功勞,軍事能力在全軍之中都首屈一指。不過人的精力有限,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一點,其他方面自然沒有那么突出,粟裕在政治上就沒有那么敏感。
在他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期間,曾經因為繞開國防部策劃攻打媽祖列島、訪蘇忽視外交紀律、志愿軍撤軍紕漏這三件事引起了領導不滿。
就事實而論,粟裕沒有其他心思,只是他的方式不符合當時的規定流程,這就使得1958年他遭遇了錯誤的批判,最終他在壓力之下做了違心的檢討,此后基本就退居二線。
那么在1958年,能夠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元帥各是什么反應呢?
![]()
在十大元帥中,朱德、劉伯承、徐向前沒有參與會議,因此沒有表態。
朱老總年事已高,在建國后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他來處理、協調,精力有限的他漸漸不再過問軍隊的事,這種會議他一般也不去參加。
粟裕在南昌起義時僅是班長,后來在三河壩跟隨朱老總阻敵、一路跟隨朱老總征戰、在井岡山時期還負責過朱老總的警衛工作。換句話說,朱老總是看著粟裕成長的,知根知底,所以如果朱老總參會,大概率是會幫粟裕說話的。
劉伯承則是因為跟粟裕“同病相憐”,1958年的運動中,劉帥和粟裕是受影響比較大的兩位,南京軍事學院當時被指責為“教條主義的大本營”,在這樣的背景下,劉帥自然不好參會。
而徐向前則是因為身體欠佳沒能出席。
![]()
一直沉默沒有發表意見的元帥有三人,分別是林彪、羅榮桓、賀龍。
林總對粟裕的能力是非常認可的,戰爭年代,兩人除了紅軍早期有過交集,往后一直都在不同的戰場。不過作為解放軍軍事才能極為突出的兩個人,林總一直對粟裕有所關注,且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贊粟裕,很有英雄惺惺相惜之感。
自從抗戰被誤傷后,林總一直沒有徹底康復,所以他就前期參加了會議,覺得沒意義后就直接說“我身體不是很好,后面就不過來了”,這也算是表達自己對會議的不滿。
![]()
羅帥為人厚道,在工作中無論是對待上級、平級、下級,他都寬宏大量、顧慮周全。
在電影《大決戰之遼沈戰役》中有兩個細節,一個是各縱隊司令員到野司開會,事情交待完,林總直接讓大家回去,羅帥連忙把人叫了回來,讓大家吃了面再走;
還有一個是段蘇權8縱丟了紫金山后羞愧難當,羅帥過去進行勉勵,從而掃去段蘇權的頹廢。
在真實的歷史中,羅帥也是這般細心平和,他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打壓過任何同志,對待犯錯的部下也總是愿意給別人證明自己的機會。所以在那場大會上,羅帥自然不會有什么攻擊之語。
![]()
賀老總是個有主見的人,在他看來粟裕的事即便有錯誤,但也不至于召開大會來批,所以一直保持沉默。
并且賀老總是個重情義的人,會議上王必成被要求進行揭發。
王必成卻說:我對粟裕同志有兩點要‘揭發’,在濟南戰役還沒結束時,粟裕同志就向上級提出要準備進行淮海戰役,中央同意了,最終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加速解放全國的腳步。這其中的‘謀’有多大,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我不加評論。至于陰,我不清楚。
這讓賀老總萬分欣賞,當即對身邊人耳語:王必成此人可交,可深交。
![]()
批評粟裕的三人語氣措辭各不相同,第一個發言的是陳毅陳老總,這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
戰爭年代,陳毅跟粟裕是一對親密戰友,從新四軍時期就開始攜手對敵。粟裕一直尊稱陳毅為“陳軍長”,即便到了解放戰爭后期也是如此,其中一層含義就是兩人的感情已久。
可也正是如此,軍中傳出批粟風聲后,陳毅的處境就有些尷尬。畢竟兩人關系那么好,粟裕的事情,如果陳毅不表態,那么可能會被認為也參與其中。大會還特別安排他率先發言,這里面也有考量。
不過陳老總批雖然批,但說的基本都是粟裕有“個人主義”,沒有往大了繼續發揮,可見他的為難之處。
![]()
后來毛主席就粟裕的問題與蕭勁光深談了一次,蕭勁光仗義執言,主席也開口:粟裕同志戰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
有了這句評語,粟裕再次做完檢討后,陳毅第一個鼓起了掌。粟裕也明白陳毅的不容易,所以陳毅的發言對兩人的感情沒什么影響。
在粟裕的回憶錄中,記載最多的三人是毛主席、朱老總、陳毅,對陳毅的也都是贊譽之詞。后來粟裕之女粟惠寧還嫁給了陳毅之子陳小魯。
如果父輩真有很深的過節,子女也不太可能走到一起。
![]()
彭德懷彭老總批粟時就較為嚴厲了,建國后不久,粟裕在總參工作,彭老總則主持軍委的日常工作,兩人的交集很多,彭老總是粟裕的上級。
只是他們的性格、做事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像本文開頭說的那三件事,令彭老總極為憤怒,在大會上批得就比較激烈。
粟裕還是比較厚道,次年彭老總成了被批對象時,有人就讓粟裕趁機也說幾句,但是粟自始至終未發一言,不愧是純粹的軍人!
![]()
聶榮臻說的話同樣也很嚴厲,甚至有些擴大。后來粟裕希望得到平反去找聶帥時,聶帥也坦誠是“上綱上線”了。兩人之間的矛盾,主要還是在總參工作期間。
粟裕建國之初曾去蘇聯養病,回國后先是擔任副總長,他的上級就是擔任代總長的聶帥。因為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有很多工作等著毛主席處理,聶帥出于幫主席分擔壓力的想法,就讓總參謀部減少對主席匯報工作的次數。
但是主席之前曾經跟總參說過要多匯報,聶帥出發點是好的,只是跟主席的意思完全相反了。主席眼看總參送來的消息越來越少,心中有了不滿,便把總參的領導干部叫過來開會,狠狠批評了一番,讓總參改變做法,主要負責人也要寫檢討。
粟裕出于軍人的想法,認為沒有服從命令的確是失職,所以檢討寫得非常誠懇,還將自己對總參接下來的規劃寫了出來。主席看后非常滿意,將這份檢討傳閱給朱老總、周總理等人看。
與此同時,聶帥本人寫的檢討也送到了毛主席那里,綜合來看,聶帥寫的不如粟裕深刻,毛主席就覺得聶帥不夠認真,叫過來又是一陣批評,還把粟裕的檢討拿給聶帥看,讓聶帥學習學習。此事讓聶帥誤以為粟裕在背后搞自己,很“陰”,所以心中一直有個結。
![]()
從當時的整體來看,沉默的雖是大多數,但他們沒有發表意見,這就使得批粟成了主流聲音,能在這樣的背景下為粟裕說話殊為不易。葉劍英元帥就選擇“逆流而上”,做了唯一一個幫粟說話的元帥。
大會上,葉帥說了一些粟裕以往的貢獻,然后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意見“粟裕同志是有些驕傲,但沒有原則性問題”。
從這里就能看出葉帥的聰明,既然大部分聲音都在批粟,葉帥肯定不好直接提出反對,所以前半句還有些批評意味。
但葉帥是說了粟裕的功勞后再說“驕傲”的,打出那么耀眼的戰績,有點驕傲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明貶實褒,內在意思也跟后半句一樣,就算粟裕有問題也是驕傲之類的個人問題,不會涉及到原則性。
![]()
畢竟葉帥一人的力量還是較為薄弱,不久粟裕被免去總參謀長職務,此時葉帥又向主席提出:軍事科學院剛剛成立不久,急缺高級軍事人才,不如將粟裕調過來擔任副院長。葉帥是軍事科學院院長,此舉其實也是為了保護粟裕。
由于粟裕當時的身份比較尷尬,去軍事科學院報到時情緒很低落,葉帥特意為他舉行了一個歡迎會。歡迎會上葉帥向所有人介紹:粟總戰功巨大,他的到來,加強了軍事科學院的領導力量。說完就帶頭鼓掌。
這個“粟總”還是將粟裕看成了總參謀長,葉帥的態度就是告訴大家,自己很認可粟裕,別想著搞什么小動作。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葉帥都是粟裕的良師益友,給到了很大的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