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位于合肥市蜀山區肥西路的“科里科氣”科創驛站安醫大站正式開園。這座由原合肥技師學院老校區蝶變而來的現代化科創空間,不僅成功盤活了閑置資產,更標志著蜀山區與安徽醫科大學在深化校地合作、共促生命健康產業發展上開啟嶄新征程。雙方將以此為契機,共同培育生命健康與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的新高地,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科創動能。
![]()
“科里科氣”科創驛站安醫大站。
“科創沃土”遇到“智慧種子”
構建科產融合新平臺
蝶變新生,科創動能澎湃涌動。走進由原合肥技師學院改造而成的安醫大站,總面積達6245平方米的建筑,已煥新為集科研、孵化、產業交流于一體的現代化科創載體,如今正奔涌著創新創造的時代熱流,成為驅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
航拍“科里科氣”科創驛站安醫大站。
安醫大站位于高校密集核心區,緊鄰中國科大、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等多所高校,“科研團隊步行入園、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正從愿景走向現實。
開園儀式上,安徽醫科大學與蜀山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科研成果清單與企業需求清單雙向對接機制,大力推動“產學研”精準匹配,加速推進蜀山區生命健康與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發展。
![]()
簽約現場。
“這是我們打破‘圍墻’的第一步。”安徽醫科大學學術副校長張智表示,驛站為師生創業提供“家門口”的試驗田,鏈接政策與市場資源,有效破解“找場地難、對接資源難”等難題。未來,校地雙方將依托驛站,常態化地開展“校地企對接”,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雙向奔赴”。
“高校師生創業,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將實驗室的成果‘落地生金’。”安徽醫科大學副教授、合肥青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鄺荔香對此深有感觸,作為首批入駐企業之一,她的團隊依托學校在芍藥研究的深厚積淀,致力于挖掘安徽地道藥材芍藥的潛在價值,研發的“芍藥特色系列”日化產品已初步在市場取得良好反響。“現在,驛站與學校僅‘一步之遙’,提供一站式、全要素服務,將助力我們的科研成果加速從‘花開墻內’到‘香飄市場’。”
![]()
入駐雙創團隊交接鑰匙。
從“創新種子”到“產業森林”
全鏈條服務打造創新生態
在蜀山區,一場以“科創+城市更新”為引領的“空間革命”正持續深化。近年來,“科里科氣”系列科創驛站、1986科創園、合肥人工智能大廈、新智造產業園等一批創新載體相繼落成。昔日的“沉睡空間”,經過硬件更新與功能再造,蝶變為現代化科產融合平臺,吸引眾多科學家和科技企業紛至沓來、回歸都市,逐步構建起產城融合、活力迸發的城市創新生態。
![]()
在安醫大站內,培訓師正在操作微創機器人。
在安醫大站,一臺搭載了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微創機器人移動車格外引人注目。培訓師坐在控制臺前,全神貫注地操控著機械臂進行手術模擬訓練。這是入駐企業人衛(北京)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安醫大共建的智能化外科培訓平臺。
“這里最吸引我們的,就是‘近水樓臺’的高校資源與蜀山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優質營商環境。”公司首席科學家袁舟指著近在咫尺的安醫大教學樓介紹,依托安醫大臨床醫學ESI全球前1‰頂尖學科支撐,企業能夠快速將臨床醫生的經驗和知識轉化為算法與智能體構建。“過去培養一名成熟的外科醫生,可能需要5到10年、數百甚至上千臺手術的積累。現在,通過融合AI技術的培訓平臺,醫生能在大量模擬訓練中得到實時反饋,培養周期有望縮短至兩三年。”他透露,公司計劃在全國建設5家國家級、15家省級培訓基地,并將安徽作為省級首站,未來以此為基礎,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化示范體系。
![]()
醫學生在融合AI技術的醫療設備進行模擬訓練。
在蜀山區,一粒粒源自實驗室的“創新種子”,正通過遍布全域的科創載體,生長為一片片生機勃勃的“產業森林”。蜀山區科技局負責人表示:“我們做的不僅是物理空間改造,更是通過‘成果轉化+科創服務+產業培育+金融助力’的系統性生態賦能,推動創新要素深度重組與價值躍升,讓科創產業在這片土壤中扎根成長、枝繁葉茂。”
“全域科創”
滋養“科學家創業”沃土
安醫大站是蜀山區實施“全域科創”戰略的又一枚碩果。在這片坐擁全市70%科教資源的“創新沃土”上,“科學家創業”已非零星嘗試,而是形成了可復制的生態范本。來自中國科大的博士團隊創立的元碩太赫茲、智地感知、可視科學等項目,已從最初的構想,在科創載體中成長為初具規模的科技企業。
“我們負責技術攻堅,驛站提供辦公空間、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全鏈條服務。這種‘專業人做專業事’的模式,讓我們能心無旁騖地搞研發。”可視科學創始人楊遠帆坦言,這種貼心的“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務,是讓他們安心留下來的重要原因。
![]()
“科里科氣”科創驛站安醫大站展廳。
“科創載體的核心價值不在于‘建成即止’,而在于‘運營增效’。”安醫大站運營負責人介紹,驛站將繼續架好“校地連心橋”,推動高校專屬科研資源與區域基金體系、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同步開放智慧醫療、公共衛生等應用場景,吸引全球校友資源與優質項目落地。
從改造一棟舊建筑,到激活一片老城區,再到編織一張全域創新網,蜀山區正用實踐詮釋著“創新策源地在哪,科創載體就建到哪”的理念。隨著校地融合不斷深化與創新要素持續匯聚,這些星羅棋布于城市肌理中的科創驛站,正持續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為蜀山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而強勁的科技動能。
來源 | 朱靜 葛慶釗 陳三虎 詹偉偉
審核 | 朱琛琛 責編 | 吳亞曉岳 編輯 | 李瑜琪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 安徽新媒體集團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