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6日《民主與法制時報》8版
原標題
安徽檢察機關
多措并舉守護新四軍抗戰資源
記者 邵春雷 通訊員 呂慧
2024年以來,安徽省檢察機關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與合肥軍事檢察院深化軍地協作,聚焦新四軍抗戰史跡、紀念設施及革命文物保護,通過“線索排查—聯合調查—檢察建議—整改跟進”閉環機制,推動多處紅色資源從“瀕危守護”走向“活化傳承”,為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筑牢法治屏障。截至2025年7月,已助力3處新四軍相關資源納入國家級、省級保護名錄,推動紅色資源保護與鄉村全面振興深度融合。
![]()
搶救淮西獨立團歷史:
從“被遺忘”到“紅名片”
![]()
新四軍淮西獨立團,這支曾在華中抗日戰場開辟淮西抗日根據地、建立壽東南縣級抗日民主政權的英雄武裝,經歷200余次戰斗,粉碎敵軍多次“掃蕩”,為抗戰勝利立下汗馬功勞。然而,這份壯烈歷史卻一度面臨“無人知曉”的境況。
2024年2月,淮西獨立團革命后代向長豐縣人民檢察院反映:團部相關歷史保護近乎空白。接到線索后,長豐縣檢察院立即啟動調查,通過翻閱《壽縣革命史》等文獻、走訪禹廟村80歲以上老人、邀請抗戰史專家論證,查明三大問題:其一,淮西獨立團及壽東南辦事處無任何紀念標識與設施;其二,步槍、公文包等革命文物散落在民間,未系統收集;其三,壽東南辦事處舊址——長豐縣羅塘鄉禹廟村禹廟小學遺址被挪作他用,且當地多數群眾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
“若不及時保護,這段歷史可能隨老一輩離去而消失。”長豐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表示。為凝聚保護共識,該院聯合合肥軍事檢察院召開專家論證會與公開聽證會,12名歷史學者、聽證員一致認定,淮西獨立團歷史是江淮地區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啟動搶救性保護。
![]()
長豐縣檢察院召開淮西獨立團、壽東南辦事處紅色資源保護和傳承案專家論證會。
2024年4月,長豐縣檢察院向縣文旅局、羅塘鄉政府等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明確“資源認定、文物收集、傳承傳播”三大整改方向。各部門迅速響應,出臺《紅色資源認定和保護傳承辦法》,將淮西獨立團、壽東南辦事處納入全縣首批紅色資源名錄;面向社會征集到革命書信、舊軍裝等文物37件;設計“紅色研學+鄉村體驗”旅游路線,投入280萬元在禹廟村建設淮西獨立團紅色教育基地,將其與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銜接,打造“紅色和美鄉村”示范點。
經過不間斷的工作,2025年7月31日喜訊傳來,淮西獨立團、壽東南辦事處紅色資源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規劃。以此為契機,長豐縣檢察院依托“人大+檢察”監督機制,推動縣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和傳承的決定》,為全縣23處紅色資源劃定“法治保護線”。
![]()
修復汀潭戰場遺址:
讓“戰壕記憶”重見天日
![]()
走進涇縣云嶺鎮,靜靜流淌的葉子河環繞著巍巍青山,一座座徽派建筑矗立在山林間,溪水蜿蜒、白墻黛瓦、田園阡陌,呈現出一派秀麗古樸的風貌。1938年8月至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入駐于此。1940年10月的汀潭阻擊戰曾是云嶺保衛戰的關鍵一役。這片現存較完整的戰場遺址,2021年被列為縣級不可移動文物,卻在2024年初陷入損毀危機。
“戰壕被雜草埋了,有的地方還塌了,年輕人路過都不知道這是打鬼子的地方。”當地村民的話,道出了遺址的窘境。這一線索源于涇縣人民檢察院推動的“人大代表建議—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機制——2024年初,縣人大代表提交的“加強汀潭戰場遺址保護”議案,被迅速轉化為公益訴訟案件線索。
為摸清遺址現狀,涇縣檢察院商請合肥軍事檢察院組建聯合調查組,歷時半個月開展實地勘查,徒步20余公里排查遺址區域,發現3處戰壕塌陷、10余處單兵掩體被山土掩蓋,部分區域因植被無序生長存在火災隱患;同時查閱《涇縣抗戰史料》等文獻,確認遺址歷史價值與保護緊迫性。
“戰場遺址是活的‘歷史教科書’,保護它就是守護民族記憶。”2024年5月,軍地檢察機關聯合召開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益心為公”志愿者及村民代表共商保護方案。聽證會后,軍地檢察機關向縣文旅局、云嶺鎮政府制發聯合檢察建議,要求立即開展搶救性保護。
![]()
涇縣檢察院會同合肥軍事檢察院就汀潭阻擊戰戰場遺址保護,邀請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益心為公”志愿者和當地村民代表召開聽證會。
接到建議后,相關部門迅速行動,在遺址入口設置2塊歷史介紹牌與3處警示標識;組織20余名志愿者清理戰壕內1.2噸雜草、枯葉;修建1200余米防火通道,配備5處消防器材;聘請5名當地村民擔任“遺址管理員”,負責日常巡查。此外,涇縣還將汀潭阻擊戰戰場遺址保護工程納入《涇縣紅色資源保護和傳承利用專項規劃》2024年度重點項目,同步籌備建設戰史陳列館暨雙擁館,目前館舍設計已完成,預計2026年對外開放。
![]()
修繕七師司令部舊址:
讓“紅色殿堂”煥發新生
![]()
地處皖中腹地的無為市,是新四軍第七師的組建地,也是皖江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域。這里的新四軍第七師司令部舊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建成的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館藏革命文物200余件,是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但2024年8月,無為市檢察院從人大代表建議中發現,這座“紅色殿堂”正面臨“老化危機”。
“墻體有裂縫,下雨天紀念館墻面滲水,有的展柜玻璃都破了。”無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現場勘查時發現,司令部舊址夯土墻出現3處長度超1米的裂縫,部分木制梁柱遭白蟻啃噬;紀念館內20余處墻面滲漏,15個展柜玻璃破損,噴淋報警系統老化失效,部分展示文本存在史實表述誤差。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文物保護,更會讓參觀者對歷史傳承產生誤解。”2024年9月,無為市檢察院向市文旅局制發檢察建議,提出“隱患排查、修繕升級、規范管理”三項要求。市文旅局立即成立專項工作組,聯合黨史辦、相關研究會等開展整改,針對舊址墻體問題,采用“最小干預原則”,邀請古建筑專家制定修繕方案,用傳統夯土工藝填補裂縫,對3根遭白蟻侵蝕的梁柱,采用環保藥劑滅殺白蟻后,進行加固修復;針對紀念館設施老化,更換全部老化噴淋系統,修復20處滲漏墻面,翻新30個展柜,將12件珍貴書畫文物轉移至恒溫恒濕柜保存;針對展陳文本誤差,組織10余名歷史學者對120余塊展板內容逐一核對,修正5處史實表述錯誤。
![]()
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墻體脫落、開裂等問題已得到修復。
無為市還以此次整改為契機,將舊址保護與紅色旅游相結合,編制《無為市紅色旅游集聚區建設方案》,統籌新四軍第七師紀念館、皖江烈士陵園、澗邊美好鄉村等資源,申報省級紅色旅游發展專項資金,計劃投資1500萬元打造“皖江抗日根據地紅色旅游帶”,目前該方案已通過安徽省文旅廳初審。
![]()
新四軍紀念館館內紀念品展柜已翻新。
此外,無為市檢察院還聯合合肥軍事檢察院撰寫《無為市紅色資源保護現狀與對策》專題報告,推動市政府投入600萬元,對全市29處烈士紀念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將9處散葬烈士墓遷入烈士陵園集中管護,實現紅色資源“全域保護、連片傳承”。
![]()
法治守護見成效紅色基因代代傳
![]()
從淮西獨立團的“紅色和美鄉村”,到汀潭戰場的“戰壕修復”,再到七師舊址的“殿堂煥新”,安徽省檢察機關通過“軍地協作、人大聯動、公益訴訟”三維發力,為新四軍抗戰紅色資源保護探索出“安徽路徑”。
截至2025年8月,全省檢察機關已辦理新四軍紅色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2件,推動制定紅色資源保護規范性文件5件,助力7處紅色資源納入省級以上保護名錄,帶動地方投入紅色資源保護資金超3000萬元。
“紅色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精神財富,檢察機關必須以法治之力守住這份‘根與魂’。”安徽省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安徽檢察機關將繼續深化軍地協作機制,建立“紅色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庫”,讓新四軍抗戰精神在新時代持續煥發活力。
第9376期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終審丨任小玲 二審 丨吳熒
來源丨民主與法制時報
編輯丨李昂
投稿郵箱丨ahjc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