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是中國首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也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更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也正因此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86版電視劇《西游記》的播出,更是那只潑猴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每年暑期都會重返熒屏,至今已陪伴了三四代人近四十年時光。
《西游記》劇照
![]()
吳承恩這位《西游記》的作者,也隨之名垂青史。歷史上,他與荊藩的第六代親王朱翊鉅有過數年相處,甚至《西游記》的最終定稿也有荊藩的貢獻在內。
朱翊鉅其人
朱翊鉅,生年不詳,為追封荊莊王朱載墭(音shèng)的嫡長子,荊端王朱厚烇的嫡孫,生母荊莊王妃馬氏。
其父朱載墭,生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并于嘉靖八年(1529年)十月受封永安王。雖為庶出,可由于其父荊端王自正德十年(1515年)起長期罹患疾病,他成為獨子,是荊王爵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朱厚烇患病后,經其嫡母荊和王妃劉氏奏請,由其二弟富順王朱厚焜(音kūn)代行禮儀。然而舐犢情深是人之天性,即便朱厚烇貴為賢王也無法抵擋,眼瞅著兒子年歲漸長,收回二弟手中權力的欲望越來越強。
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在他的奏請下,年及弱冠的永定王正式取代叔叔,被朝廷任命為代行荊王禮儀者。
“癸巳 從荊王厚烇請,命其庶長子永定王載墭代行禮儀。先是,正德中王病,其母妃劉(氏)奏以王弟富順王厚焜代行。至是,墭年已長成,具冊封為永定王。故更命之。”(《明世宗實錄》)
遺憾的是,身強體壯的朱載墭,竟然沒能熬過幾十年如一日纏綿病榻的老父親。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正月二十一日,永定王朱載墭薨逝,終年34歲,朝廷賜謚曰端穆。
荊王墓出土玉圭
![]()
好在永定端穆王留下了兩個子嗣:嫡長子朱翊鉅和嫡次子朱翊?(音zhuō)。其中朱翊鉅在父王去世前已被冊封為永定王長子,具體時間不詳。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六月二十二日,荊端王朱厚烇薨逝,在位47年,享年61歲。
朱翊鉅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頂著個永定王長子的頭銜主持工作多少有些不好看,故此當年十月,朝廷冊立他為荊世孫,以便他名正言順的管理府事。
“庚寅……改封荊府故永定王載墭長子翊鉅為世孫,賜敕管理府事。”(《明世宗實錄》)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以保定侯梁繼璠、吏科右給事中李遇元為正副使,持節前往湖廣蘄州,正式冊封荊世孫朱翊鉅為荊王,世孫夫人胡氏為荊王妃。
朱翊鉅襲爵后行事謹小慎微、恭敬事上,以忠孝聞名于世。
朱翊鉅生母永定王妃馬氏,一早便去世了,可其嫡祖母荊端王妃孟氏,和親祖母荊端王夫人劉氏依然在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奏請進封嫡祖母為太妃,祖母為次妃。
古代“太”通“大”,有始、世之意,代表著更高一級的身份,比如太子、太后,歷代以來文武官員獲得誥命之后,也會恩封其妻子及父母,其妻封夫人,其母則加一太字為太夫人。所以親王太妃即親王嫡系女性長輩之意。
然而對皇帝而言,先皇的嬪妃也是太妃。如此一來很容易搞混淆,故此朝廷絕少會同意冊封親王嫡系女性長輩為“太妃”。成化年間,襄定王朱祁鏞曾上疏請求冊封母妃靖氏為“太妃”,結果就被朝廷以“王所請非舊章”為由所拒。
至于次妃這個名號,自永樂朝起成為庶出親王之母進封的頂流,且想要獲取這一名號,有一個重要條件是嫡母已經離世。
回過頭來看朱翊鉅的奏請,可以發現,無論是為嫡祖母奏請太妃封號,還是給親祖母奏請次妃封號,都需要一定的勇氣,一個不好便會遭致朝廷的申飭。未成想,朝廷不僅不降敕斥責,反而全都準了。
已下一城的朱翊鉅決定再接再厲。
前文說過,永定王妃馬氏紅顏薄命,其后朱載墭又續娶壽氏為妃。朱翊鉅受封后第一時間為父母請封,永定端穆王被追封為荊莊王,追封馬氏為荊莊王妃。這是題中應有之義,然而壽氏的身份就有些尷尬了。
荊王墓出土金鑲寶石珍珠簪首
![]()
朱載墭明明有子,卻續娶壽氏,有違明英宗定下的“諸宗室王府凡無子者方許請繼室”這條祖制。瓦剌留學生的人品雖然被人詬病,可他定下的兩條詔令,卻晉升為祖制一直被嚴格執行:其一為廢除殉葬,其二便是這一條。
因此當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朱翊鉅奏請冊封繼母壽氏為荊莊王繼妃時,被朝廷毫不留情的駁回。
“乙卯,荊王翊鉅請封繼母壽氏為荊莊王繼妃。不許。令甲,親王元妃有子者,不得立繼妃,即繼配復有子,止封夫人,無進封繼母為妃例故也。”(《明世宗實錄》)
論到明代宗室,“一群不事生產毫無產出的蛀蟲”,幾乎是大多數人有志一同的觀點。這一論斷不能說錯,畢竟明初宗室人口稀少,小日子的確滋潤。可隨著成員暴增,宗室開始分層了,宗王一級的上層日子依舊逍遙,可對將軍、中尉這一層次的中低層宗室而言,卻每況日下。特別是積欠成為風潮后,中下層宗室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復返,嘉靖朝底層宗室集體鬧餉已不是什么新聞。
待到《宗藩條例》出臺,底層宗室的小日子愈發難過了,于是乎親王辭祿補貼宗室成為風潮。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月,朱翊鉅上疏辭常祿五百石,獲得明穆宗賜敕褒獎。
荊王與吳承恩的交往史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居士、射陽山人。他生于弘正之交,祖籍安東(今江蘇省漣水縣),元末明初家族徙居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
吳父為商賈,不過在那個年代人各有等,“士農工商”之中商人處于最后一等,因此十分希望兒子能考取功名,走仕途。取名承恩,寄托了期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的美好愿景。
吳承恩并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自幼勤奮好學,過目成誦,精于繪畫、書法、填詞、圍棋。與李夢陽、何景明等稱“十才子”的當世大文豪,寶應人朱應登,對他極為欣賞,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把自己私藏的一半書籍送給他,以提攜后輩。
吳承恩雕像
![]()
不過走著走著,吳承恩努力的方向就偏了,竟愛上了諸如《百怪錄》《酉陽雜俎》等,專門講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小說或者野史。猶如一個優等生,沉迷于游戲無法自拔。以至于在淮安隴西書院讀書時,雖得到葛木創辦書院的知府葛木賞識,可搜求奇聞已“貯滿胸中”的他內心躁動不安,有了在這方面一顯身手的打算。
也正因此,他的科舉之路并不順遂。
嘉靖十年(1531年),吳承恩來到南京的江南貢院參加鄉試,但不幸名落孫山。
嘉靖十三年(1534年),吳承恩再次來南京考試,又一次落第而歸。
嘉靖十六年(1537年),吳承恩又來到南京考試,同樣又是敗北。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人到中年的吳承恩,不得不面對現實,入南京國子監讀書。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約40歲吳承恩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結果落選。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在日后的“青詞宰相”、現下的翰林學士、好友李春芳的舉薦下,吳承恩得以出任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飲酒,寄趣于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
當年又升任河南新野知縣。在任兩年內,吳承恩深入實地訪遍新野每個角落,了解風土人情,熟悉河流水利,大興土木,避害興利,造福百姓,寫出了《水利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終因受人誣告,回到家鄉歸隱。
然后就到了我們今天著重要講的內容了。
隆慶二年(1568年),吳承恩出任蘄州荊王府紀善。
蘄州荊王府
![]()
蘄州當地有傳說稱,吳承恩來此是為給年邁的父親資料抑郁癥,他帶著父親從淮安一路向西游山玩水,抵達蘄州時聽聞荊王府招紀善,于是毛遂自薦被王府錄用。其后與一代藥圣李時珍交好,經對方妙手回春,得以根除。
說實話這一傳說阿越是半個標點符號都不信的。且不說紀善竟然有自己的官署,還建在離城十余里外的所謂“張百可灣望夫山腳下”。單說此時吳承恩此時年近古稀,他爹少說也在耄耋之年,一個古稀老人帶著患病的耄耋老父千里走單騎,在那個年代可能嗎?更奇葩的是,荊王府竟然可以自行招募紀善這種王府官。
要知道紀善雖然職秩才正八品,卻是明代藩國文官體系的核心機構之一,與審理所、典膳所等并列為長史司統轄的藩邸九所(伴讀、教授比較特殊,沒有專門設所),執掌“諷導禮法,開諭古誼,及國家恩義大節,以讓藩王明白大是大非,引導其向善,是九所之中專門負責教化的機構。
最重要的是長史司及其所屬兼具府官(輔佐藩王)與國官(代朝廷監管)雙重屬性,既然是國官,那自然得由朝廷任命,屬于朝廷命官。荊王區區一個藩王,何德何能可以招募。
正德年間,朱翊鉅的祖父荊端王朱厚烇,就因為奏請朝廷賜予本府左長史施魯四品俸祿,并保舉紀善陳錦出任長史,結果惹來明武宗雷霆之怒,直接下詔將施魯罷職為民,強令陳錦致仕,同時“戒諭天下宗藩”,將荊王殿下掛起來示眾。只是對王府官的人事變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就惹出偌大風波,朱翊鉅竟敢私自招募紀善,是嫌自己命長嗎?
由此可知,吳承恩的荊藩紀善一職乃朝廷任命,估計還是好友李春芳幫他運作的結果,因為對方恰好在本年接替徐階出任內閣首輔,位極人臣。
吳承恩出任荊藩紀善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隆慶二年到任,隆慶四年離任,在任約兩年,至于離任原因究竟是受荊世子朱常泠“殘賊淫縱”被廢而受牽連削職為民,還是荊王朱翊鉅去世后主動告老懷鄉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他在任期間,服務的對象為朱翊鉅。
《西游記》
![]()
吳承恩自蘄州荊王府回鄉之后,開始著力撰寫《西游記》。
當然《西游記》的創作并非一蹴而就。《西游記》由玄奘法師西行求法的故事改編而來,在他創作《西游記》之前,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就早已流傳民間。吳承恩也是在遣人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不過他并非只是粗暴的對民間流傳故事的簡單拼湊,而是進行了大量的改造,并深受當時的時代背景影響。孫悟空之所以要大鬧天宮,明世宗這位道君皇帝要負主要責任。
早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吳承恩便以完成《西游記》的初稿。此后的游歷及為官經歷又給他提供了眾多素材,荊藩紀善的經歷尤為重要。
受明太祖這位老祖宗的影響,大明諸藩不管宗室為人如何,但對文化事業都非常重視,各藩以藏書為榮,且紛紛刊刻書籍,明代典籍之精品“藩刻版”便源自于各藩。荊王府中藏書眾多,令吳承恩如入寶庫,給他提供了一頓豐盛的文化盛宴,為他重啟《西游記》創作注入了新鮮血液。
可以說,《西游記》能在萬歷元年(1573年)定稿,也有荊王朱翊鉅的一份功勞在。
阿越說
隆慶四年(1570年)二月初六,荊王能朱翊鉅薨逝,在位16年,朝廷賜謚曰恭。謚法“尊賢貴義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很符合荊恭王的個人形象。
荊王墓出土金鑲寶石佛像
![]()
至于其生年,按《弇山堂別集》“壽三十七”推算,當生于嘉靖十三年(1534),可據《明世宗實錄》記載,其母妃馬氏于嘉靖十五年初受封永定王妃,按此推斷他最早也的于當年出生。考慮到其子嗣問題,當生于嘉靖十五年或十六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