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國商務部依據《反外國制裁法》發布第6號令,將韓國韓華海洋株式會社旗下的5家美國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禁止中國境內任何組織或個人與其開展交易合作。
消息公布后,韓華海洋股價單日暴跌7.8%,市值蒸發約2.3萬億韓元(約126億元人民幣)。
韓國總統室緊急啟動中韓經貿溝通渠道,試圖“最大限度降低損失”。與以往的強硬態度不同,這次韓方的聲明未使用“抗議”措辭,轉而強調“通過對話減少損失”。
![]()
中方這次的制裁措施極具針對性,明確禁止中國境內任何組織或個人與韓華海洋5家美國子公司進行任何交易與合作。
這些子公司包括韓華海運、韓華費城造船廠、韓華海洋美國國際公司等。
根據制裁規定,中國將禁止向這些企業出口船用鋼板、柴油機等核心零部件,暫停其在中國港口的船舶靠泊與貨物裝卸申請,并終止所有船舶設計、建造技術合作項目。
制裁還采用“穿透式管控”,將關聯企業納入范圍,并延長海關通關審批時間至72小時,顯著提高了其運營成本。
韓華海洋為何成為中方反制的目標?
這些美國子公司深度參與了美國軍工產業鏈,例如承接美軍瀕海戰斗艦建造及艦艇電子系統集成業務。
10月11日,韓華海洋美國子公司與美國國防部簽署12億美元合同,為美軍建造3艘瀕海戰斗艦。
合同條款明確禁止向中國轉讓船舶隱身設計、模塊化建造等核心技術。
同時,該企業被指在美對華“301調查”中,主動提供中國造船業數據,構成了“協助美國實施歧視性措施”。
中方向來視這種行為的本質是“協助、支持美國政府相關調查活動,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
制裁令發布后,韓國政府的反應速度出乎許多觀察家的預料。
韓國總統室當天便發表聲明,表示政府已啟動韓中經貿溝通渠道,以最大限度降低韓企將蒙受的損失。
總統室發言人表示,今后有必要綜合考慮中方的措施是否會影響到“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SGA)項目。
韓方一方面試圖淡化事件影響,聲稱被反制韓企和中國企業之間的交易“不多”,預計中方措施給相關企業造成的影響將“有限”。
另一方面,韓方又密切關注中方是否會采取進一步的制裁。
李在明立即暫停內閣會議議程,緊急召開4小時專項討論。這一反應速度,顯示出韓國政府對事件的重視程度。
此次事件遠非簡單的貿易報復,而是中國反制體系的重大升級。
過去,中國的反制措施多集中在對美出口管制、貿易加征關稅、禁止某些高科技產品輸出、對美限制合作等層面。
即便有對歐美實體的制裁,也多以“不能向特定美國公司供貨”、“禁止某些關鍵技術出口”等為主,目標通常鎖定美國本土或涉事美國企業本身。
而這一次中方主動將第三國企業納入反制清單,意味著中國的反制體系已不再局限于技術出口或關稅報復,而是升級為一種更系統性的“生態制裁”模式。
中方向所有在關鍵戰略產業鏈上與美國緊密合作的企業發出明確信號:任何協助美國對華遏制的行為均將付出代價。
![]()
韓國經濟對中國依賴極深。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韓國半導體出口的約40%依賴中國市場。
特別是韓國造船業,每年消耗的鋼鐵近一半來自中國,其中70%用于造船業。
有韓企計算過,如果改用歐洲鋼材,一艘驅逐艦的制造成本將直接飆升23%,原本盈利的訂單會瞬間變成賠本買賣。
而美國承諾的“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計劃,實則是一個陷阱。
要拿美國訂單,韓企就得按美方要求“去中國化”,不用中國鋼材和零件。可這么一來,船舶成本會漲18%,要么賺不到錢,要么報高價丟訂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