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溪月
來源丨智聯招聘丨ID:zhaopin-com
推薦丨勵職派丨ID:tmp_356139977
工作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白天干什么都沒動力,時常走神;晚上睡不好覺,熬夜失眠。總在羨慕別人的生活,回望自身卻覺得糟心。
但就像網上流傳的一句話:焦慮的反面不是淡定,而是具體。
焦慮很模糊,但走出焦慮的方法很清晰。
在這里,向你分享10句陪萬千職場人走過職場低谷的金句,看完或許能幫你理清方向。
![]()
“我不會失敗,要么成功,要么學到東西”
愛迪生發明電燈前失敗上千次,卻稱:“我沒有失敗,只是找到了一萬種不起作用的方法。”
同樣道理,職場沒有真正的死路,每一條走不通的路都排除了一個錯誤選項,并為你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數據。
與其因為懼怕失敗,而不敢開始,不妨嘗試將“失敗”這個終點概念,轉化為“學習”這個過程概念。
所謂成長,就是把跌倒的次數,都換算成前進的里程。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對“失敗”的恐懼大大降低,因為每一次出發都注定有收獲。
![]()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我的前半生》有一句經典臺詞:“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交到朋友是驚喜,交不到朋友才正常。”
初入職場的Lisa對此深有體會。團隊里有個強勢同事,合作時常直接否定她的付出。起初Lisa痛苦不已,將大量精力放在迎合對方上,結果愈加束手束腳。
后來Lisa轉變策略,每次溝通前,她都準備好詳盡數據和邏輯鏈展開專業溝通,不再糾結對方態度。隨著合作的深入,那位同事被Lisa的專業態度折服,合作效率也大幅提高。
要知道,職場是一個以成果為導向的地方,人際關系雖然重要,但絕不能凌駕于工作目標之上。
當我們專注做好工作,憑借出色能力贏得尊重時,和諧的人際關系往往會作為副產品自然而來。
![]()
“現在開始,先做5分鐘再說”
心理學中有個“啟動阻力”的概念,形象地解釋了拖延的根源。
它指的是,事情拖延得越久,我們內心所需克服的心理能量就越高。
就像一輛汽車,起步瞬間耗油量最大,需要耗費極大的能量才能讓車輪轉動起來。然而,一旦車子動起來,慣性就會讓它越跑越順暢,輕松前行。
工作中也是同樣,當被拖延和畏難情緒纏上時,不妨試試對自己說:“只做5分鐘。”
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目標,門檻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卻能讓我們更輕松地邁出第一步,并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任務。
![]()
“我的簡歷又將增添精彩的一筆”
現實中,不少成功的轉行者并非一開始就目標明確,而是在原崗位的積累中,逐漸實現職業跨越。
因此,在接到艱難復雜,或是以前沒做過的項目時,不妨用“簡歷視角”看待眼前的工作,把每一個挑戰都視為豐富個人履歷和技能庫的機會。
當你為簡歷打工時,眼前的煩惱會變得更有價值感。
![]()
“誰痛苦,誰改變”
聯合國親善大使胡賽尼曾說:“如果你改變不了沙漠,又沒本事離開沙漠,那你只能把自己變成仙人掌。”
因現狀感到痛苦,指望別人改變來解除我們的痛苦,這無疑是最被動的做法。真正的強者,會主動改變心態,因為這是對自己人生高度負責的表現。
下次,當對工作流程、協作方式感到不滿時,與其一味地怨聲載道,不如靜下心來,多思考“我能做點什么來改善現狀”。
因為改變自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捷徑。
![]()
“我的價值,不由別人的評價決定”
網友@琳琳分享,她在原公司負責將線下培訓搬到線上,項目提前20天上線,為公司省下十多萬費用。
可年底績效,直屬領導卻因“跨部門溝通聲音太大,有人投訴你咄咄逼人”給她打了C。
那一刻,她感覺被釘在恥辱柱上,陷入“我不被認可,我價值為零”的自我懷疑中。后來她經過謹慎衡量,選擇跳槽去競品公司,轉年項目就被點名表揚,還拿到A 級績效+期權。
職場恰似一場馬拉松。一次績效結果、一場會議上的批評,甚至是一句閑話,都不足以定義你的全部價值。你的價值源于你的技能、經驗和獨一無二的貢獻。
當我們收到負面反饋或感到不被認可時,不妨告訴自己“我的價值不由別人評價決定”。吸取有用部分,過濾掉雜質偏見,堅定地繼續前行。
![]()
“工作是為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
心理學研究已證實,長期過勞會導致身心耗竭。
努力工作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和換取生活資料,而不是讓工作吞噬掉全部生活。時刻牢記這一點,能幫助你在想要過度投入時及時剎車。
可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在滿足他人的期待,忽略自己內心的需求,忘記生活本來的模樣。
當你猶豫是否要為一個項目持續熬夜犧牲周末時,不妨反問自己:這值得嗎?
![]()
“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職場同理”
職場晉升、人生路徑并非只有一條固定的軌道。
網友@阿俊,985本碩,工作三年裸辭去云南種咖啡。父母怒斥“瞎折騰”,他卻把冷鏈物流、電商直播帶進山村,兩年幫400 戶咖農收入翻番。
回城面試時,面對HR對“空白履歷”的質疑,他淡定展示供應鏈重構成果與GMV 3000萬的亮眼數據,當場斬獲快消巨頭運營崗,薪資還翻倍。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所謂“軌道”,不過是前人踩出的腳印。
不管是換崗、轉行甚至是裸辭,都只是代表邁入下一個階段,有了探索更多可能性的自由,無需為偏離“軌道”而焦慮。
![]()
“工作歸根到底就兩件事:
把事做好,把錢拿到”
看過一個句話:“把事做好,把錢拿到。除此之外,職場上,沒有什么事值得我們花更多精力。”
職友Lily被領導公開甩鍋,她只回一句“數據說話”,下班前甩出報告,錯誤源頭一目了然。
她說:情緒是別人的,銀行卡才是自己的。
降低自己的“情緒勞動”,不讓任何人干擾你的心情,才能在工作中舉重若輕,活得通透。
![]()
別把 “打工” 過成 “渡劫”,
守住邊界才能贏
剛工作時,總聽人說要眼里有活”,結果什么事都接,最后活成了公司的“免費雜役”。
而真正厲害的職場人,往往能清晰自身的職權范圍,守住邊界,對“過度負責”大聲說不。
博主@曉雯,就是典型的“過度負責”者。作為團隊負責人,她堅持凡事親力親為,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下屬長期懈怠、互相推諉,她總默默跟在背后收拾爛攤子,最終累倒住院。
病愈后,她開始推行考核制度,把具體工作分給下屬,自己負責把控方向。團隊反而做出了更好的成績,她也更加輕松。
記住,職場轉變的第一步,是先改變“思維”。
希望這10句話,能給正在職場里努力的你,多一些前行的勇氣,多一點明晰的方向。
作者簡介:本文首發于公眾號智聯招聘(ID:zhaopin-com),轉載請聯系智聯招聘。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