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娛 | yiqiduyu
文 | 蒜香啫啫角
《向往的生活》第八季以“戲如人生”為主題重啟,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首期0.4%的收視率本就不算亮眼,第二期更暴跌至0.28%,在全網綜藝排名中滑落至第25位。
與低迷收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托舉”熱搜話題,以及芒果TV上標注的“一期節目兩億人看”的驚人數字。
曾經的“慢綜藝標桿”,在停播兩年后選擇徹底告別田園模式,將場景從鄉間農舍遷至烏鎮劇院,內容從耕種勞作變為戲劇排練。這場冒險的轉型,揭開了老牌綜藝在當代市場中的生存困境。
1
從大眾田園到小眾藝術:
受眾重構的兩極分化
《向往的生活》第八季徹底改變了節目基因。黃磊從“黃小廚”轉型為藝術總監,何炅從暖心主持人變為戲劇制作人,節目核心從“一日三餐自給自足”變為“戲劇創作與排演”。
![]()
這種轉變直接導致了觀眾群體的重新篩洗。
曾經的《向往的生活》吸引的是廣大向往田園生活的都市人群。那些在寫字樓里加班到深夜的“城市牛馬”,通過屏幕中嘉賓們的種菜、做飯、閑聊獲得片刻治愈。這是一種基于生活共鳴的情感連接。
而新一季節目,則明顯轉向了對蘑菇屋家庭有感情黏性,且具備一定藝術感知力的細分受眾。
在第三期節目中,黃磊晚餐后講述《墻壁里的精靈》戲劇故事時,鏡頭捕捉到了在場演員眼中的淚光,這一幕形成了鮮明的觀眾分野——被戲劇打動的人深深沉浸,而無法進入的人則倍感疏離。“第一次直面戲劇的魅力,那種直擊心靈的感覺通過屏幕傳遞過來,”一位戲劇愛好者在社交媒體上寫道,而另一條高贊評論則直言“我是來看放松綜藝的,誰愛看你講戲?”
![]()
同樣,辛芷蕾與馬思純在第二期中的即興表演也引發了截然不同的評價。在有一定藝術修養的觀眾看來,這是“專業演員的爆發力與生命力”,而對更廣泛的觀眾群體而言,這卻是“尷尬到腳趾摳地的尬演”。
節目導演組可能低估了這種轉型的代價。當戲劇這一相對小眾的藝術形式成為節目主線,多數原有觀眾自然難以適應,這種受眾范圍的急劇收窄,直接反映在了收視數據的斷崖式下跌上。
2
理想主義的消逝:
從“向往”到“旁觀”的時代變遷
《向往的生活》第八季面臨的困境,遠不止是一檔節目的轉型陣痛,而是整個社會心理結構變遷的縮影。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理想主義逐漸消逝、詩與遠方讓位于即時滿足的時代。
《向往的生活》前幾季的成功是建立在都市人群對“另一種生活可能”的想象之上,觀眾通過屏幕短暫地代入那個遠離城市喧囂的田園夢境——種地、做飯、與朋友圍爐夜話。這種代入感的核心,是人們對美好生活仍懷有期待,相信在忙碌的現實之外,還存在著詩意的棲居。
![]()
然而,當下社會環境的變化已經徹底改變了這種心態。面對日益加劇的生活壓力和工作不確定性,許多人已經失去了“向往”的能力和意愿,當現實的重量讓人喘不過氣,那些關于詩與遠方的想象顯得如此奢侈而不切實際。
這種心態轉變直接體現在綜藝消費偏好上。現在的觀眾不再希望通過綜藝節目尋找自我的投射,而是更愿意做一個純粹的旁觀者——看明星們在強競技節目中拼盡全力,在戀綜里發糖,在熟人綜藝中插科打諢。
《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節目的長盛不衰,《半熟戀人》《心動的信號》等戀綜的持續走熱,恰恰印證了這一趨勢。觀眾想要的是無需思考的娛樂,是能夠當做“電子榨菜”的輕松內容,是看著別人努力或出丑時自己能獲得的那份簡單快樂。
有觀眾在節目前三集的評論區寫道“上班已經夠累了,回家只想看些不用動腦的節目”,這句話道破了當代綜藝消費的真相——人們不再尋求深度,只渴望即刻的滿足。因而當大眾已經放棄了對詩與遠方的追求,一檔以“向往”為名的節目,又該何去何從?
![]()
3
綜N代的轉型迷思:
老IP與新內容的博弈
《向往的生活》第八季的探索,實際上揭示了所有老牌綜藝IP面臨的共同難題:如何在保持核心魅力的同時實現內容創新。
從純內容角度看,第八季的戲劇主題并非毫無價值。節目中展示的劇本圍讀、即興表演、舞臺排練等環節,確實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戲劇創作過程的窗口。戲劇導演韓燕楠飛作為嘉賓參與的第三期節目中,她與郝小禾現場演繹的《蹺蹺板定律》相比前兩期節目更直觀的呈現了話劇的魅力,對于有藝術感知力的觀眾而言,這些內容無疑極具吸引力。
![]()
問題在于節目組選擇的轉型路徑——借助老IP的影響力為完全不同的新內容引流。
這種策略導致了嚴重的預期錯位:期待看到田園生活、煙火氣度的老觀眾,得到的是相對小眾的戲劇工作記錄;而被戲劇內容吸引的潛在新觀眾,又可能因為對《向往的生活》IP的固有印象而卻步。
如果這季節目以一個全新的名字推出,僅保留原班人馬做出相應的宣發,或許市場反響會有所不同。新題材+老成員的組合,往往能引發觀眾的好奇與嘗試意愿,而老IP+新方向的配置,卻容易因預期不符而引發抵觸情緒。
這種困境并非《向往的生活》獨有。眾多綜N代都面臨著相似的選擇:是堅持原有模式直至觀眾流失殆盡,還是冒險轉型可能加速衰退?《向往的生活》第八季的選擇至少提供了一種答案——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冒險一搏。盡管從收視數據看,這次轉型難言成功,但其探索本身為行業提供了寶貴案例。
《向往的生活》的“逃離田園”,是其在當下市場環境中求存的必然選擇。它的轉型雖未成功,卻清晰地標示出了一條老牌綜藝難以逾越的受眾鴻溝,為后續者提供了一個關于IP價值、受眾預期與內容創新之間如何權衡的真實案例。而從另外的角度來看,這季節目也映射了我們這個時代集體精神生活的轉向與困局。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