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養生食材,紅棗絕對是大眾餐桌上的 “常客”。無論是煮粥、煲湯,還是直接當零食吃,總能看到它的身影。
其實早在千年前,醫圣張仲景就格外青睞紅棗,在其經典著作中多次用紅棗配伍入藥,足見紅棗的養生價值有多高。
![]()
不過,很多人雖然愛吃紅棗,卻未必知道正確的吃法,要是吃不對,反而可能達不到養生效果。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紅棗健脾養生的那些事兒,以及必須注意的 4 點吃法,看完記得分享給身邊愛養生的朋友。
一、醫圣青睞的 “養生寶”,紅棗健脾有講究
提到張仲景,大家都會想到《傷寒雜病論》,這部著作不僅是中醫經典,其中對食材的運用也充滿智慧,紅棗就是其中的 “明星食材”。
在書中記載的諸多方劑里,紅棗常被用來配伍,比如大家熟知的一些經典方劑,都會加入紅棗,目的就是借助紅棗的特性來調和藥性、滋養脾胃。
從養生角度來說,紅棗的優勢很突出。中醫認為,紅棗味甘性溫,能入脾、胃經,對于脾胃功能偏弱的人來說,適當吃紅棗能起到不錯的調理作用。
現代營養學也發現,紅棗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像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種有益成分,這些成分能為身體提供支持,幫助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
![]()
生活中,很多人會因為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等原因,出現脾胃不適的情況,比如消化變慢、精神不佳等,這時候適量吃些紅棗就很合適。
比如早上煮一碗紅棗小米粥,軟糯好消化,既能暖胃,又能幫助健脾,長期堅持,對脾胃健康很有好處。不過,紅棗雖好,吃法卻有講究,這 4 點注意事項一定要記牢。
二、吃紅棗別大意,這 4 點吃法要多注意
注意 1:紅棗別直接 “生吃” 太多,煮熟吃更養脾
很多人習慣把紅棗洗干凈直接生吃,覺得這樣能保留更多營養,但其實生吃紅棗有不少講究,尤其不能吃太多。
生紅棗的表皮比較堅硬,而且含有一定的粗纖維,直接生吃很難消化,要是一次吃太多,容易加重脾胃負擔,還可能引起腹脹、消化不良等情況。
相比之下,把紅棗煮熟吃更合適,也更養脾。無論是煮粥、煲湯,還是蒸紅棗,煮熟后的紅棗表皮會變軟,營養成分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對脾胃的刺激更小。
![]()
比如煮紅棗桂圓粥時,紅棗的甜味會融入粥里,口感更好,也能更好地發揮其健脾的作用。建議大家平時吃紅棗,盡量選擇煮熟的方式,少生吃,尤其是脾胃功能本身就比較弱的人。
注意 2:紅棗核別 “忽略”,煮前最好去核
很多人在煮紅棗的時候,會直接把整個紅棗丟進鍋里,忽略了紅棗核,但其實紅棗核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點。
紅棗核性偏溫燥,要是帶著核一起煮,煮出來的紅棗會帶有一定的燥性,吃多了容易上火,出現口干、喉嚨痛等情況,反而不利于養生。
而且,帶著核的紅棗吃起來也不方便,尤其是給老人、小孩吃的時候,還可能有卡到的風險。所以,在煮紅棗之前,最好把紅棗核去掉。
去核的方法也很簡單,用剪刀從紅棗的中間剪開,然后把核取出來就行,這樣煮出來的紅棗不僅更溫和,吃起來也更放心。
注意 3:紅棗別 “過量” 吃,每天 3-5 顆剛剛好
紅棗雖然有很好的健脾養生作用,但并不意味著吃得越多越好,過量吃紅棗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
前面提到過,紅棗含有一定的糖分,要是一次吃太多,容易導致糖分攝入超標,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身體的代謝。而且,紅棗吃多了還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出現 “上火” 的癥狀。
那么,每天吃多少紅棗合適呢?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 3-5 顆紅棗就足夠了,這個量既能起到健脾養生的作用,又不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
要是脾胃功能比較弱,或者本身容易上火的人,可以適當減少數量,比如每天吃 2-3 顆,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調整。千萬不要覺得紅棗是養生食材,就無節制地吃,適量才是關鍵。
注意 4:特殊 “搭配” 要留意,有些組合別亂試
紅棗在搭配其他食材的時候,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是所有食材都適合和紅棗一起吃。比如,紅棗不宜和一些性質偏寒涼的食材大量搭配,因為紅棗本身性溫,和寒涼食材一起吃太多,可能會相互影響,降低紅棗健脾的效果,還可能引起腸胃不適。
![]()
另外,紅棗也不宜和一些不易消化的食材一起大量食用,比如紅薯、土豆等,這些食材本身消化起來就比較慢,再加上紅棗,容易加重脾胃負擔,導致腹脹、消化不良。
平時搭配紅棗時,建議選擇一些溫和、易消化的食材,比如小米、桂圓、山藥等,這些食材和紅棗搭配在一起,能更好地發揮養生作用,也更有利于脾胃健康。
三、結語:正確吃紅棗,健脾養生更有效
紅棗作為醫圣張仲景都青睞的養生食材,其健脾養生的價值毋庸置疑,但想要通過紅棗達到更好的養生效果,關鍵還在于正確的吃法。
記住別生吃太多、煮前去核、適量食用、注意搭配這 4 點,才能讓紅棗更好地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養生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一份簡單的紅棗粥,一次正確的食材搭配,長期堅持下來,就能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好處。
![]()
希望今天分享的關于紅棗的養生知識,能幫到大家,也希望大家都能通過正確的飲食,養出好脾胃,擁有健康的身體。要是你還有其他關于紅棗養生的小技巧,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