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的展廳里,AI生成的智能產品設計方案、融合非遺元素的文創展品、航天領域的數字化模型輪番吸引目光。這場全球盛會,不僅勾勒出上海設計產業“技術+文化+綠色”的升級藍圖,更讓在場企業頻頻提及一個痛點:“懂智能制造、會數字設計、能落地產業的復合型人才太缺了!”
而此時,上海電機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們,正拿著在米蘭設計周獲獎的作品、參與航天設備數字化設計的經歷,成為企業爭搶的“香餑餑”。這所院校的產品設計專業,早已悄悄跟上了上海設計產業的升級節奏,成為支撐城市設計創新的“人才蓄水池”。
![]()
回溯這一專業的發展脈絡,會發現它從誕生起就帶著“適配上海”的基因。2013年首次招生時,便瞄準上海“設計之都”與智能制造基地的雙重定位;2022年獲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后,更是把“智能產品設計”“文創產品設計”“航空航天產品數字化設計”作為三大核心方向,精準踩中城市產業需求的脈搏。
課程設置上,既有產品系統設計、人機工程學這類夯實基礎的市級重點課程,又早早引入AI生成式設計、數字孿生仿真等前沿內容——要知道,這些正是2025年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上被反復強調的“設計新工具”,而上海電機學院的學生,早已在課堂上用這些工具完成過智能家電交互界面、航天文創IP的設計實踐。
![]()
能讓學生快速對接產業需求,關鍵在于專業搭建的“專業培養—產業需求—城市發展”閉環。為了讓設計不只是“紙上談兵”,專業早早牽手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把企業的真實項目搬進課堂:2025屆學生的畢業設計里,有68%的課題來自企業實際需求,比如為諾誠電氣優化回流焊機的外觀與操作邏輯,為航天領域設計可便攜的醫療急救無人機。
這些設計不是空想,而是能直接服務上海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產業的實用方案。企業導師還會定期來校授課,從“市場落地”的角度指導學生,讓培養出的人才既懂設計創意,又懂產業流程,恰好填補了上海設計產業的人才缺口。
![]()
而“以賽育人”,則讓這個閉環的效果被持續放大。近三年,該專業學生累計拿下百余項省部級以上設計大獎,2024年更是在世界設計之都大會重點關注的賽事里“刷屏”:米蘭設計周上,融合海派文化的智能茶具設計獲國際認可;上海市工業設計大賽中,基于北斗系統的消防預警產品從千件作品里脫穎而出……這些成績背后,是專業把競賽與課程、產業項目深度綁定的巧思。
![]()
這樣的培養模式下,該專業畢業生年平均就業率在97%以上,甚至2024屆畢業生實現了“100%就業”。2024屆畢業生里,有人進入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參與航天器內飾數字化設計,有人加入上海磁懸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優化乘客交互系統,88%以上的人從事與專業高度相關的工作,遠超同類院校均值。
![]()
如今再看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上的產業需求,就能明白上海電機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出圈”的原因:它沒有盲目追逐潮流,而是始終錨定上海的城市發展方向,用接地氣的培養模式,讓設計真正服務于產業、服務于城市。
小編看來,在上海全力打造“全球創意產業策源地”的路上,上海電機學院會為城市設計創新輸送更多能落地、能干事的實用人才。對此屏幕前的你如何看待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