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像人的帝王
王人博|文
![]()
帝王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是天下第一等人,要權勢有權勢,要錢財有錢財——當然錢財本身不是個問題,權勢就是來源,可以隨時兌換。帝王既呼風喚雨,又受手下和子民的吹捧。普通人通常結婚生子過日子,而帝王為了江山社稷就得有三宮六院。不幸的百姓可能一生都娶不上媳婦,而帝王身邊的女人睡都睡不過來。
可想過沒有,帝王可能又是人世間最不幸的人。
打天下坐江山,那是把身家性命都賭上的。勝了為王,敗了則是寇。那些文韜武略的帝王被記載于歷史書中,為的是讓其子民萬代傳頌。可他的真實生活呢?
他手下的官僚大臣為了利益,一方面極力討好,盡阿諛奉承之能事,私下里又各懷鬼胎。帝王既要用他們,又要處處提防,時時留意他們的覬覦之心。
帝王的女人多,兒子也多。將來讓哪個兒子接班則是個最頭疼的事。兒子們當著老爹的面,個個討巧賣乖,暗地里都在拉幫結派,形成自己的勢力,時時為接班做準備。帝王不是不知道,除了不時的敲打,也沒有多少真實有效的辦法;老婆太多,個個不信任;兒子太多,個個靠不住。
于是,帝王通常都患上一種病:多疑、無名的恐懼。
帝王傳位得當,江山還能多對付幾年,傳得不好,要么自盡,要么被新篡位者所害。您說,與普通人相比,帝王這得有多累啊!
有一個帝王是例外,他活得還像個人。
這人三歲登基,一直住在他的宮殿里,若干年后成了一介平民。他的孩童時代應該比其普通的孩子有更多的玩法:他坐在龍椅上,看著一群文武大臣跪著他,有的喋喋不休;有的東拉西扯,其實都是極力討好而已。在孩子的眼里,眼前的場景就像是耍猴,他先是被大臣們玩耍,然后他也戲耍他們:爬上一個跪著的大官背上騎馬,就是一個快樂的游戲。
后來他擺弄花草,再后來有了體制的身份成了一名館員。
他曾回憶說,他小時候老師教他讀書識字,他調皮搗蛋,不好好學,老師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于是,他撕下作業本的紙,卷成一根細條去捅老師的耳朵,老師醒來后,打了一個很響的噴嚏,引得他哈哈大笑。教這類孩子的老師通常被稱作“帝師”,是讀書人最羨慕的職業。而現實生活中,這個角色也不容易。
這個人老了后,想回他的宮殿看看。沒想到游客特別多,而且他與普通游客一樣,也得買票才能進入,于是他買了票,排隊進了宮殿。他看見有一隊游客簇擁在一起聽講解員的講解。他出于好奇,也湊了過去。只見那個女講解員指著一個漂亮的花瓶說,“這是某某皇帝使用過的花瓶。”他情不自禁地給這位講解員糾正說,“那不是花瓶,是我用的夜壺。”這位講解員聽了后臉上顯然有了怒色:“請您這位老人嚴肅點。”他不依不饒地又說,“這是個夜壺,是我把瓶子里的水倒掉,換成了我的尿。”講解員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立馬說道:“請您出去!”“本來就是一個夜壺嘛!”說完,他不服氣地離開了……
想必您已經猜到,這人就是愛新覺羅.溥儀。
溥儀也不都是這么“憨”,其實,他“精”著呢!
有一張著名的照片,不少人都看過,是他晚年與兩個朋友的合影,一個叫鹿鐘麟,一個是熊秉坤。
![]()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三人情同手足,哪叫個親密啊!前者不是別人,是當年把他趕出紫禁城的人,后者則是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革命者。前者使他從皇帝變成流亡者,后者則是要徹底推翻他的統治,現在都成了朋友。不知此時溥儀心里的真實感受,但現實中,這肯定是他想要的效果。
還有一件事:他在蘇聯被關押期間,曾到日本東京,作為東京審判的證人出庭。他當庭說了這樣一段話:“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偉人孫中山領導國民黨推翻了滿清王朝的腐敗統治,這是一個非常進步的歷史運動。”說實話,我聽了差點笑出聲來,這樣說話這得有多大的心里定力啊!
不得不說,溥儀不僅情商高,也是個深諳世故的老江湖。
作為帝王是溥儀的不幸,能成為普通人是他的幸運。
來源:法學學術前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