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游戲圈里哪個圈層的玩家最有文化,那么應該當屬《率土之濱》無疑。
別急著反駁,你只要看看這群玩家在玩游戲之余,還搞出什么動作,就能看見他們有多會整活了。
前段時間,筆者就刷到個有意思的事:有個哥們為了進《率土之濱》的 “陷陣之志” 家族,抱著手機刷題刷到半夜,發朋友圈時反倒樂呵呵說 “比當年背高考古詩文還帶勁”。
![]()
原來這家族的招新方式很特別,招新看 “文化水平”,如果考試不及格,甚至會被“驅除學籍”,永不得加入。
![]()
雖然但是,玩家們不僅不覺得麻煩,反而玩得不亦樂乎!
現在玩家都管這個家族叫 “率土教委”,招新嚴格,但出的題一點不枯燥:既有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幾歲” 這種能勾起三國情懷的正經題;也有 “游戲里‘戰必斷金’戰法的‘必’字,到底是不是通假字” 這種結合游戲細節的 “摳題”;最讓人會心一笑的是道選擇題:“你跟女朋友說‘冷靜兩周別找我’,最可能的原因是?這種懂梗的題一出來,玩家們都在評論區調侃 “太真實了,這題我閉眼選 C”。
![]()
還有很多這種,洋洋灑灑用了幾頁紙認認真真作答的學霸同學!
![]()
這哪是篩選隊友,分明是一場充滿樂趣的 “文化同好見面會”,難怪玩家調侃:跟你們玩真開心,人又聰明,說話又好聽。玩了《率土之濱》我也是文化人。
本以為 “做題進家族” 已經夠卷了,結果前幾天又刷到個更離譜的。
南京大學一位物理博士,居然寫了篇學術論文指導同盟打比賽!
這位博士玩家是《率土之濱》“命中注定” 同盟的成員,為了幫盟主規劃戰略,直接把熱力學、量子力學搬上了游戲戰場。
![]()
他說游戲前期州內資源爭奪像 “孤立系統”,按熱力學第二定律,無序競爭只會讓同盟內耗越來越大,就像熵增一樣擋不住。于是提出 “熵減戰略”,靠明確資源分配和作戰分工減少混亂。到了跨州作戰階段,又用 “量子糾纏” 解釋盟友關系 —— 盟友利益綁在一起,動一個就影響全局,據此搞出 “量子化同盟” 模型,讓跨州協同精準到離譜。
![]()
更有意思的是,他還專門開了場 “戰術答辯會”,把高冷的物理概念拆成 “怎么防內耗”“怎么同步作戰” 的實操方法,連盟里平時不愛看理論的玩家都聽明白了。雖說最后同盟沒拿上征服,但盟主一句話說到點子上:“是非成敗轉頭空,過程最重要。有此軍師,足矣!”
![]()
你以為這就是天花板了?早在2019年,率土玩家就已經 “登堂入室”,登得有多高呢?都到央視上面去了。
他們寫的文言檄文、詩詞歌賦,被選進了國家圖書館的三國特展,《率土之濱》玩家才華已經得到國家級認可!
![]()
那時正是國圖建館110周年的大日子,他們辦了場 “三國典籍文化特展”,展出的都是《后漢書》《魏文帝集》這種珍貴古籍。讓人跌破眼鏡的是,《率土之濱》玩家的作品也在其中一同展出。
有玩家寫的《率土風云志》,把游戲里的爭霸故事寫成的文言史記,“金戈鐵馬”“逐鹿中原” 的氣勢,任誰看到不得夸一句“有三國那味兒”!
我知道你牛逼,沒想到能牛到這地步,居然能這些國寶級典籍一起展出,這牌面簡直無敵。
![]()
看了前面這些例子,大伙應該能明白這群人玩轉三國的水平有多高了。
從 “做題進家族” 到 “博士寫論文打游戲”,再到 “玩家作品進國圖”,《率土之濱》的玩家可是妥妥的把三國文化玩出了新的高度。
難怪有人說,玩率土的不是 “游戲玩家”,是一群披著游戲外衣的 “文化人”。
對此,小編也是深感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