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和小米17系列已正式亮相,在諸多令人興奮的變化中,有一個細節格外令人關注:在保守的國行市場,除了iPhone Air將使用eSIM,其他國行版本仍使用雙實體SIM卡;而在國際市場,iPhone 17系列國際版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推出了兩種不同版本:僅在特定地區(如中國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提供雙實體SIM卡版本,其他地區均采用單實體SIM卡+單eSIM 或雙eSIM,小米17系列國際版同樣如此,激活體驗已與過去截然不同。
往常激活iPhone時,我們會從包裝盒里找出那個小小的金屬取卡針(說實話,多數時候用的是回形針——畢竟取卡針往往是最先丟的配件),對著手機側面的小孔戳下去,再小心翼翼地撬開卡槽。
![]()
卡槽里裝著兩張小小的塑料卡片,表面帶著閃亮的金色紋路,活像從古埃及墓穴里挖出來的珍寶。
也許你覺得SIM卡并沒有那么“古老”(國內的推出時間可追溯至1995年,由中國聯通率先引入并商用,至今已30周年),但在蘋果眼里,它早已是過去時的產物。可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推出帶實體SIM卡槽和無實體SIM卡槽兩種版本?這確實是個好問題。背后既有現實考量,兩種設計也各有優劣。
重蹈microSD卡和耳機孔的覆轍
對部分用戶來說,這個話題可能有些扎心,但實體SIM卡槽的命運,大概率會和microSD卡槽和3.5mm耳機孔一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至今仍有人為旗艦機取消microSD卡槽而惋惜——而耳機孔的阻力則小得多,蘋果用AirPods把用戶們“馴服”得很成功,通過取消耳機孔創造了年銷售額高達180億美元的AirPods產業鏈。當然,對于microSD卡的消失,用戶們的反映也從一開始的強烈反對,變得越來越淡漠,因為如今的智能手機不僅擁有更快、更大的NVMe和UFS4.1存儲技術,還有云存儲加持,這些都讓microSD卡顯得過時了。
![]()
實體SIM卡的處境也是如此。在一臺集成了尖端科技的手機里,要靠一張塑料卡片來解鎖通信功能,想想也覺得有些違和了——甚至有人形容:實體SIM卡就像早年我們在街頭公用電話里插的預付費電話卡,十足的老古董風格。
那為何還要推出帶實體SIM卡的iPhone 17?
先別急著給實體SIM送終,它的留存背后還有不少現實顧慮。首先,全球運營商對eSIM(嵌入式SIM卡)的接納程度參差不齊,差距極大。
![]()
國內市場尚未對手機eSIM全面開放,除了聯通較積極外,移動和電信僅支持可穿戴設備和部分地區手機試點,有陰謀論者將不全面開放手機eSIM與當年國行手機閹割Wi-Fi相提并論。其實在世界范圍內,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等發達國家的eSIM手機算得上暢行無阻,但仍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仍不支持:想象一下,當拿著美版iPhone去非洲,當地營業廳的工作人員到處找卡槽卻一無所獲,當告訴他“這手機只支持eSIM”時,對方那一臉茫然的表情。而且運營商支持是一回事,普及率是另一回事,根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的數據,2024年全球eSIM普及率僅約3%,即便在美國,這一比例也才30%左右。
不過,無SIM化確實是未來趨勢。GSMA預測,到2030年,88%的手機都將只支持eSIM。那么,eSIM和實體SIM究竟各有哪些優缺點?
eSIM的優勢:激活快、省空間、多號碼切換靈活
eSIM的好處其實不少,不過部分功能能否實現,還得看運營商是否支持。首先,激活過程簡單得多:只需掃描一個二維碼,無需跑線下門店買卡(目前聯通首次辦理仍需通過線下實名認證),也不用到處找回形針(畢竟取卡針估計早就丟了)。
其次,eSIM能存儲最多8個運營商檔案和號碼,你可以在工作、個人、旅行等號碼間靈活切換,不用再反復插拔SIM卡。
![]()
另一個關鍵優勢是省空間——手機廠商可以把實體SIM卡槽占用的空間,用來提升其他配置。iPhone Air借此實現了超輕薄設計,iPhone 17系列則用這些空間裝了更大的電池,比如iPhone 17 Pro Max eSIM版的電池容量比實體SIM卡版大了265mAh。
eSIM的短板:普及率低、換手機麻煩
但在全面擁抱eSIM之前,我們還得面對它的不少問題。首先,并非所有運營商都支持eSIM,落后國家和地區(我真的不是特指咱們這里)尤其如此;即便支持,其激活流程也可能和插拔實體SIM一樣繁瑣。
![]()
更麻煩的是換手機:用eSIM換設備時,必須先在舊手機上注銷服務,再在新手機上激活,而這一步大多需要運營商協助——遠不如實體SIM拔下來插上去來得方便。
反觀實體SIM,你可以同時擁有多部手機,想用時把卡拔出來插上就行,既不需要聯網,也不用下載任何東西,簡單直接。
eSIM與“無接口iPhone”的夢想
eSIM是未來的大方向,這一點毋庸置疑,蘋果可能像閹割microSD卡、耳機孔甚至充電頭那樣,又一次成功“馴服”用戶。先別忙著譴責,更值得關注的是:蘋果或許在借著eSIM,推進一個多年的夢想——打造“無接口iPhone”。蘋果向來以刪減接口聞名,但這一次,刪減或許真的能帶來好處:更多空間留給攝像頭、更大的電池、更好的防水,以及更輕薄流暢的機身設計。
![]()
當然,無接口iPhone或許目前還只是個空想——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在更多地方做出調整(比如進一步推廣無線充電),但留給實體SIM卡的日子顯然已經不多了。iPhone 17系列和小米17系列推出多種SIM卡版本的嘗試,更像是在試探市場反應。
未來某天,SIM卡終將與軟盤、VHS錄像帶、DVD、microSD卡,以及諾基亞手機上的《貪吃蛇》游戲一起,被送進科技懷舊博物館。雖然想想有些傷感,但這就是科技發展的必然方向。
你怎么看?換手機時,你更愿意親手插拔實體SIM卡,還是能接受用二維碼和數字憑證來管理號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