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的大棋局中,金華正以驚人的速度,從“浙江之心”躍升為聯通世界的關鍵樞紐。通過建強陸港樞紐,打造高能級開放強市,金華不僅重塑了自身的區域地位,更為國家雙循環戰略提供了堅實支撐。這一切,離不開兩大核心引擎,義烏與金華高鐵樞紐的協同發力,以及中歐班列平臺的強大動能。
金華國際陸港樞紐的建設,首先體現在硬件平臺的全面提升。隨著《金華國際陸港樞紐專項規劃(2024—2035年)》的公布,一幅以“一軸兩核四組團多節點”為框架的宏偉藍圖正逐步變為現實。其中,華東國際聯運港和義烏國際樞紐港作為“兩核”,分別承擔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成為驅動整個樞紐體系的核心力量。例如,華東國際聯運港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項目建成后,將與金華南貨場整合為華東最大鐵路貨站,年運力達6000列,成為聯通歐亞的“黃金通道”。而義烏國際樞紐港的蘇溪集裝箱辦理站,更是將海港功能前置到內陸,讓企業享受“家門口就是出海口”的便利。這些項目不僅規模宏大,更通過鐵、海、空、公多式聯運,極大提升了金華的物流效率和輻射能力。![]()
“增網拓點”和“四港聯動”,不斷增強樞紐的輻射力。義烏作為浙江中歐班列的始發地,已開通26條運營線路,輻射歐亞大陸50多個國家160多個城市,境外站點超過100個。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班列開通5年來,已累計開行237列,貨值達6.52億美元,成為中國與中亞、歐洲貿易往來的重要橋梁。同時,金華通過海鐵聯運拓寬東向出海通道,聯通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及溫州港;通過內河航運打通向北通道,打造錢塘江、金華江Y型千噸級航道主骨架;通過卡航運輸構建跨境公路網絡。這種“東聯西進北上南出”的開放格局,讓金華從內陸城市一躍成為聯通全球的開放前沿。
創新模式則為金華國際陸港樞紐注入了持續發展的動力。通過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物權化改革、“先查驗后裝運”監管模式等一系列制度創新,金華實現了“軟建設”的高水平突破。例如,“鐵海快線+中東快航”模式使運輸時效縮短5天,物流成本降低18%;多式聯運“一單制”實現了“一次委托、一口報價、一單到底、一票結算”,極大提升了貿易便利化程度。這些創新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通關效率,更吸引了更多貨源向金華集聚,進一步鞏固了其樞紐地位。
金華與義烏的協同發展,形成了強大的雙輪驅動效應。義烏依托全球數貿中心和小商品城優勢,聚焦商貿服務和新行業拓展;金華則通過華東國際聯運港和鐵路樞紐擴容改造工程,強化生產服務和物流集散功能。兩者互為補充,共同構建了“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雙樞紐格局,成為金華國際陸港樞紐的核心競爭力。抓住自身定位、利用江海通達與寧波舟山港的優勢,搭建好對外開放的平臺,金華必將釋放出更大的發展潛力。
從中歐班列到多式聯運,從義烏站的改造擴建與金華站、金華南站未來的高普分流,金華兩大國際陸港樞紐的崛起,正在為浙江之心的傳遞源源不斷的血液,長三角鐵路推動金華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在全球經貿網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中國的高水平開放注入奔騰的力量。(陳震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