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因LOGO相似而被網友戲稱為“雅迪王”的深藍,如今正變得越來越高調。
9月8日,2025深藍汽車秋季新品全球發布會在重慶舉行。深藍一口氣發布了五款重磅新品——全新深藍S07開啟預售、深藍S09超長續航超充版上市,深藍L06全球首發亮相,DEEPAL S05、DEEPAL S07兩款車型則官宣將在歐洲上市。
![]()
其實,早在8月初深藍就開啟了“連環轟炸”式的預熱,先是S05全球超長續航版上市、2026款L07亮相成都車展,再到全新S07和L06被媒體曝光,幾乎每周都“刷屏”一次。
在當晚的舞臺上,盡管L06的亮相時間不長,僅相當于一次外觀內飾發布會,但長安對它的戰略重視,遠勝于其他兩款車型。
深藍品牌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搶占年輕市場。從SL03到L07,設計和配置都強調“年輕化”和“越級感”。但從銷量來看,這幾款轎車的表現并不理想。由于品控、價格背刺等原因,深藍甚至被稱為“年輕人的第一個教訓”。
當小鵬MONA M03、海豹06掃蕩年輕純電市場,長安必須拿出殺手锏。于是,L06搭載了全球首發的3納米車規級座艙芯片、京西集團第四代磁流變懸架、全系標配激光雷達……
甚至顧不上老兄弟SL03、L07的死活,L06必須對年輕人“一擊必殺”。
![]()
深藍L06,到底是再給年輕人一個教訓,還是真正的“年輕人的第一臺車”?
時不我待,“新央企”長安已經不想等了。
得年輕人得天下
在發布會現場,L06是全場焦點。即便在L07車友群里,大家也在熱烈討論——剛買L07的車主擔心被“背刺”,還在猶豫的新L07潛在用戶,也在等著看L06是否值得下單。
這種心態的背后,是對L06技術實力的關注:L06全球首發搭載與蘋果A18芯片同制程的3納米車規級座艙芯片,官方稱能夠提供更流暢、絲滑、趣味的人機交互體驗,且硬件性能領先1-2代,將為持續OTA升級提供基礎。
![]()
同時,這款號稱“長續航磁流變激光智能轎跑”的新車,還搭載了與法拉利296 GTB同款的京西集團第四代磁流變懸架系統,這也是首個實現國產的磁流變懸架系統。
磁流變懸架,全稱磁流變液減震器懸架,是一種基于磁流變液技術的智能懸架系統,該技術的核心優勢是通過電磁場調節液體粘度,以實現阻尼快速控制,可以實現每秒1,000次調節主動阻尼控制,相比電磁閥減震器,磁流變懸架的適配范圍更廣,尤其在急轉彎和顛簸路段等復雜工況下表現更為突出,能夠實現毫秒級響應,精準調節懸掛阻尼。
據悉,該系統由國外公司率先商用,曾被應用于奧迪、凱迪拉克、法拉利等品牌的高端車型。而深藍則是國產新能源市場那個率先“吃螃蟹的人”。
深藍L06的另一大“越級”之處,在于它全系標配了激光雷達,配合一段式端到端輔助駕駛算法與雙核智駕芯片,可以實現高速NCA領航輔助與城區NCA領航輔助,并支持全場景的泊車輔助和遙控泊車等功能。
![]()
深藍還提到,深藍L06的5秒級零百加速和隨速多擋可調電動尾翼,最高提供≥200N下壓力,駕駛樂趣和高速穩定性遠超同級別車型。而純電版深藍L06雖然是兩驅車型,依然具備5.9秒的零百加速。
事實上,不僅深藍L06在科技屬性方面拉滿。此前,2026款深藍L07也宣布搭載原力超級電驅、原力智能增程這兩大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重大研發成果。
官方稱,深藍L07的功率質量密度高達2.67kW/kg,扭矩質量密度達到50.85Nm/kg,并且運用了全球同級首發的“三V”電機磁鋼技術,能夠實現全球可量產最高速比24200rpm,搭配全球同級最高總成工況效率92.3%的新一代原力超級電驅,不僅動力輸出強勁,還能顯著降低用車成本。
![]()
此前,在與華為達成智駕層面的合作之后,深藍更是高調喊出了“左手深藍超級增程,右手華為乾崑智能”的口號。
別家生怕用戶聽不懂的術語名詞,深藍則一股腦地灌輸給用戶,目的顯而易見——深藍就是要給年輕用戶上猛藥,幫助深藍快速觸達重點鎖定的年輕客群。
去年小鵬MONA M03發布之后,業界一度調侃該車為“紅米汽車”,原因就在于前者在智駕與科技屬性“下放”的同時,還給出了足夠親民的價格。
現在,深藍要摸著小鵬“摸拿”過河。只不過,深藍的動作似乎還要更重手。這背后,既得益于央企長安的資源支持,更在于深藍迫切想要跑出自己加速度的決心。
![]()
站在年輕人的視角里,一款汽車的科技“附加值”越高,產品的性價比自然也就越高。
于是在12萬-15萬元級的轎車市場,深藍先是帶來了全系華為智駕的深藍L07,如今又推出了具有更多越級賣點的深藍L06,目的就是要盡可能地把年輕客群全部“收入囊中”。
軟實力欠缺,姜海榮救場
深藍的策略能成功嗎?從堆料的角度看,深藍已經幾乎傾其所有。剩下的問題,可能就在于軟實力方面了。
在筆者與廣州、東莞、深圳等地的深藍銷售面對面溝通的過程中,銷售們也有過表達:想不通為什么深藍L07銷量為什么那么低。他們對深藍L07的產品力非常自信。
甚至筆者所在的車友群里,有車友也經常質疑銷量偏低:一個月才兩千多臺?拜托,我們車友群都有三百多人呢。
當然,8月份新L07上市之后,各地L07銷量有明顯攀升。這些數據還未能統計進8月銷量數據中。
但一款車賣得好不好,有時候并不是堆料就可以。真正決定銷量的,還有品牌形象、服務體系等軟實力,而這恰恰是深藍的短板。
特別是今年以來,深藍品牌曾遭遇多輪輿情危機——今年5月27日,深藍汽車48萬車主在啟動車輛時,猝不及防地遭遇車機開屏廣告的“突襲”。
![]()
這個需要手動點擊或掛D擋才能關閉的“萬元購車券”彈窗,不僅引發了用戶關于“車機到底歸屬于誰”,以及“買車還是買廣告位”的靈魂拷問,更暴露出深藍在面對銷量不濟時的力不從心,以及面對負面輿情時的反應不及。
雖然彼時深藍CEO鄧承浩緊急叫停推送并道歉,但鄧承浩與深藍客服始終堅持的“感恩回饋”的說辭,后續又“引爆”了新一輪的爭議——消費者對此解釋拒不接受,一些用戶自發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臺宣布或呼吁放棄深藍。
由于“廣告門”直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行車安全與隱私保護的痛點,因此,在后續深藍官方處理不力的情況下,該事件還一度發展到了網絡熱梗的地步——一名網友在微博留言“深藍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多頂尖人才加入”的下方回復道:“深藍的車機需要更多廣告加入”。
而在另一條“深藍的全球化布局越來越清晰”的留言下方,另一名網友直言不諱地回復道:“量產車上投放開屏廣告,央企臉給你們丟光了”。
可以說,“廣告門”對深藍造成的負面影響,毫不遜色于前不久某品牌汽車與卡車碰撞測試帶來的輿論風浪。
而就在“廣告門”爆發前的一個月,深藍大規模投放“問界/理想”雙關語廣告,也被指出有碰瓷兩大流量品牌之嫌。
![]()
此外,為了營銷自家的深藍G318,深藍也曾公開鼓吹內部員工“購車離職”的奇葩政策,同樣也引得網上爭議不斷。
![]()
在屢屢負面新聞以及失敗公關之下,深藍“不得不”找來榮耀前CMO姜海榮出任深藍汽車CEO。
據悉,姜海榮在通信與智能終端領域擁有超過20年的行業經驗,在榮耀品牌體系內歷任多個關鍵崗位,主導榮耀“面向年輕人”“互聯網化”的品牌基因塑造,推動多代榮耀數字系列產品熱賣。
讓他“火上熱搜”的,是曾在榮耀X50發布會,因“連摔10部手機”而一舉成名。
懂年輕人,懂互聯網,會來事兒,長安任用姜海榮的目的很明確,還是想年輕人快到我的碗里來。
他能否如愿將深藍的超級增程、華為智駕等硬核技術,轉化為打動人心的品牌故事?
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企業與品牌形象,一直都是重要構成部分,對于年輕用戶而言更是如此。此前,就有車企因為“加班文化”引發輿論風波,在社交媒體遭遇大規模抵制,可見品牌價值觀對用戶選擇的影響。
畢竟,消費者可以“倒貼”為產品說話,但前提是品牌不去主動“背刺”他們。
諷刺的是,背刺,恰恰是深藍汽車揮之不去的另一個標簽。
“擰巴”是一種病
打開小紅書,輸入“深藍”,第一條推薦結果即為“深藍抵制廣告”,緊隨其后的便是“深藍背刺”。
![]()
而以“深藍背刺”為主題的帖子,內容普遍指向深藍汽車變相或公然降價的行為,涉及包括深藍S07、深藍S09、SL03和G318等幾乎所有熱門車型。
一名網友發帖稱,自己“4.30提車24款s07華為智駕215max,25天不到新款降價1萬,現在25款S07華為智駕215max價格與原來的24款一樣,而且多送充電樁,真是不拿老車主當人。與客服溝通,客服說啥政策都沒有,嘛補償都沒有”。
另一名網友則吐槽道:“長安深藍S09,上新不到半年同款就加配,又打算背刺老車主嘛?你讓我們才買兩個月的車主怎么辦,買車的時候我們頂著你各種負面消息力挺你,希望這次S09加配版發布同時不要再讓老車主心寒了,央企要有點央企的魄力和擔當,一錘子買賣的事千萬別再做了。”
然而,深藍背刺的不僅有價格,還有質量——在黑貓投訴平臺檢索“長安深藍”發現,涉及深藍汽車的問題共計2324條,其中涉及的質量問題包括輔助駕駛故障、電池質量問題以及制動失效等等,幾乎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
一則發起于今年3月份的帖子指出,自己購入的深藍S05僅4個月后出現空調管道破裂漏液及傳感器失靈問題,導致系統無法正常監測運行狀態,最終空調完全癱瘓無法使用。另一則帖子則聲稱深藍S7增程版自適應巡航失效,車輛無法保持在車道內行駛,撞向防護欄,且后續售后人員雖然采集了車輛信息上報,但再未與之聯系。
在抖音上,也不乏反饋深藍汽車質量問題的內容,用戶@蛛絲結雕梁發帖記錄了自己的深藍S7高速空調突然失靈的問題。另一名用戶@Azariaslu則在視頻中力勸用戶不要購買深藍,稱每個月都在返廠維修的路上,“兩年維修七次,提車兩個月門鎖異響,后門板脫膠”。
事實上,“深藍背刺”之所以會演變為一種處境,而非偶發個例,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于,深藍過于“擰巴”。
其中,典型的問題就是產品混亂——首款轎車叫SL03,隨后SUV命名為S7(后改為S07);之后又推出了與SL03定位相仿的L07;如今L07和L06軸距接近、定位相仿,卻分別主打不同技術。對用戶來說,難以建立清晰認知。
![]()
雖然官方表示SL03以年輕運動定位為主,L07則側重科技與家庭場景,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車型改名或序列調整會嚴重影響品牌認知,而深藍在短短幾年內連續多次犯忌,足見其產品戰略的隨意性。
如今,深藍知錯再犯。深藍L07與深藍L06,兩款軸距一致、定位相仿的車,卻在命名上被人為塑造出“差距”。
例如,深藍L07與深藍L06,一邊是華為智駕與純視覺方案,一邊是法拉利同款磁流變懸架與激光雷達,從命名的角度,完全可以歸于一個系列中的兩個版本,但深藍并沒有選擇為消費者的認知而“減負”。
深藍的“擰巴”還體現在另一款被寄予厚望的車型——深藍G318身上,后者上市12個月累計銷量僅16040輛,其中今年1月份,銷量只有499輛。
![]()
究其原因,在于深藍G318從命名到外形上,都定位硬派越野,但實車卻采用了承載式車身,與非承載式車身相比,接近角僅27°,遠低于方程豹豹5的35°(注:非承載式車身因獨立大梁具備更強抗扭剛度,可承受30°以上車身扭轉角度,適合極限越野場景)。
另一方面,對比市面上同類型的產品,坦克有燃油動力+Hi4-T/Z平臺,方程豹有DM-i混動與天神之眼,深藍G318卻未帶來技術方面的獨家賣點,就連“基礎”賣點之一的空懸也必須頂配才能享用,但其售價方面卻大膽對標30萬元級別,導致上市半年后不得不全系降價3萬,由此又引發了老車主的不滿,形成了新一輪的惡性循環。
縱觀深藍目前的車型與體系,不難看出,深藍既貪大,也求全,它什么都想要,但通常情況下,這種目的往往更難實現。
![]()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深藍定下的2025年交付目標為50萬輛,而在9月初這場以“奔跑”為主題的發布會中,深藍汽車主動下調了全年交付目標——2025年全年交付共36萬輛。
然而,1-8月,深藍汽車累計銷量為19.86萬輛,即便以36萬輛為年銷量目標計算,還有近16萬輛的缺口。這意味著在今年剩下的四個月里,深藍平均銷量需要達到4萬臺,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被寄予厚望的深藍L06是否能夠征服年輕用戶,或許會成為深藍能否完成下調后銷量目標的關鍵。而答案很快就將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