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冬的徂徠山寒風刺骨,時年才18歲的黃宇握著土槍的手掌滲出冷汗,這支只有三發子彈的步槍,讓這支新組建的隊伍被老鄉們戲稱為“三槍八路”。
但就是這個身材比戰友們還要矮半個頭的年輕戰士,卻在抗日烽火中迅速成長,他扛著炸藥包炸過鬼子的炮樓,還和日本兵拼過刺刀,許多當年參加過徂徠山抗日起義的戰友都犧牲了,他成了為數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七十年后在全國觀眾心中耳熟能詳的“亮劍精神”,其實在黃宇那一輩的老八路身上個個都有,黃宇才20歲就當了武工隊長,而他的第一項“業務”就是帶著手榴彈去漢奸家里“串門”。
面對“要錢還是要命”的選擇,漢奸只能乖乖就范,交出錢保命,當黃宇把裝滿銀元的褡褳甩在八路軍的糧車上時,游擊隊員們都笑稱這是最暴力的串門。
日子一久,黃宇成了當地鬼子和漢奸的心腹大患,聽命于鬼子的偽縣政府偵緝隊長公開懸賞2000大洋,要他的人頭。
![]()
解放軍時期的黃宇
結果就在1940年深秋的月夜,黃宇的刺刀捅進偵緝隊長肋下的悶響成了縣城日軍哨兵記憶中的夢魘。
這個被懸賞兩千大洋要人頭的八路,不僅取走了漢奸的項上人頭,還順手卷走了那筆“買命錢”。當他把沾血的銀元交給魯中軍區首長時,首長拍著他肩膀笑道:“你小子這是把閻王爺的賬本都撕了!”
抗戰后期,黃宇被軍區安排到延安學習炮兵專業,在延安炮兵學校的窯洞里第一次觸摸到蘇式野炮的炮管時,這個拼過刺刀的戰士突然紅了眼眶。
炮身冰涼的金屬觸感讓他想起犧牲的機槍手臨終前念叨的“咱們要有重武器……”,那一天起,黃宇和火炮結下了畢生不解之緣。
在1946年西豐戰斗中,黃宇大膽創新,使用單炮推進至敵50米進行巷戰,神出鬼沒的炮彈炸得敵軍心驚膽戰。
![]()
電影《大決戰》中的東野炮兵部隊
山城鎮北山攻堅戰中,黃宇指揮山炮營隨步兵插入敵側后方,圓滿完成攻取北山的戰斗任務。
但真正讓黃宇名震全軍的是1950年那個驚心動魄的黎明,海南島戰役中,時任40軍炮兵主任的黃宇創造性地將重型火炮安裝在機帆船上,組建了一支特殊的土炮艇部隊。
這支由民用船只改裝而成的海上武裝力量,在渡海登陸作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功掩護主力船隊突破防線,為解放海南島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完成掩護任務返航途中,由于機械故障,黃宇率領的土炮艇隊意外脫離了主力船隊。面對國民黨海軍第3艦隊旗艦“太平”號的猛烈炮擊,他臨危不懼,沉著指揮部隊進行反擊。
在激烈的海戰中,黃宇雖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作戰,最終重創了“太平”號,打死了國民黨艦長,炸傷了敵艦隊司令王恩華,創造了以簡陋木船戰勝現代化軍艦的海戰奇跡。
![]()
解放海南島之戰
黃宇“木船打軍艦”的戰績后來被改編為電影《碧海丹心》,他也因此被授予“全軍戰斗英雄”稱號,并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
但是英雄的傳奇故事并沒有就此停止,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作為炮兵第10師參謀長的黃宇帶領炮兵部隊趕赴朝鮮戰場,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上甘嶺戰役。
在激烈的戰斗間隙,借著美軍炮彈炸出的火光,黃宇用英文改寫志愿軍戰歌,鉛筆尖在炮彈呼嘯聲中抖動,他拼命地回想著當年教會學校老師教的英文詩韻腳……
我們無法想象,當美軍士兵在戰壕里聽見對面喇叭里播放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英文版時是何感想。
1955年,黃宇被授予上校軍銜,1959年晉升為大校軍銜,此后一路升任軍炮兵司令員,炮兵師師長、沈陽軍區炮兵副司令員(正軍級)。
![]()
黃宇(中)和炮10師的老戰友們在一起
黃宇雖然當了大軍區領導,兒子小黃卻還是扎扎實實地從基層做起,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前夕,小黃正在55軍163師偵察科擔任偵察參謀,剛剛回家探親。
很快,黃宇就接到了小黃的電話:他被調到163師某團紅軍連擔任副連長,立即回部隊報到,這可不是一個安全的位置。
看過電影《高山下的花環》的人都知道,在那次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像連長、副連長這樣的基層指揮員傷亡率極高,因為打苦仗硬仗時他們要帶頭沖在前面,是敵人集火的對象。
小黃不是沒有猶豫過,他雖然想要父親出面,把自己調到后方或者更加安全的位置上,但猶豫再三沒有開口。
次日的火車站臺上,黃宇破天荒地來給小黃送行,老將軍的軍裝挺括如刀削,他抬手敬禮的瞬間,小黃看見父親手腕露出的彈片疤痕——那是上甘嶺留給父親的勛章,如今注定要傳給下一代。
![]()
尖刀連任務重、風險大
黃宇堅定地對兒子說:“作為軍人,我曾經是個勇敢的戰士;作為父親,我也希望我的兒子是個勇敢的軍人,這是我對你唯一的要求。”
“等戰爭結束后,要么你把軍功章戴在胸前,回來看望家人;要么把軍功章擺在墳前,我和你媽媽帶著全家人去烈士陵園看你。”
言盡于此,接下來是英雄是狗熊戰場上見了!
163師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打得最猛,殲敵最多的一個師,師長邊貴祥由此聞名全軍,各部隊的仗也打得最為艱苦。
小黃剛到一線,他那個連就和團特務連合編成一支突擊隊,歸師部直接指揮向敵人后方縱深快速穿插,無后方作戰最大的危險就是:隨時可能陷入敵人包圍被包餃子。
![]()
163師攻擊同登火車站
這一場穿插戰的慘烈堪稱后人難以想象:突擊隊一路打掉了越軍的4個據點,炸毀了越軍一個炮兵觀察所,消滅了2個排的敵人,小黃所在的那個連傷亡慘重:連長犧牲,指導員負重傷,他自己右腿被彈片擊中,鮮血直流。
但小黃知道自己不能退,全連就剩下他一個主心骨了,如果他也往后撤,不說這次穿插的勝負將難以預料,這個連肯定是群龍無首。
拿下越軍第四個據點之后,小黃在混亂中敏銳地發現,由于越軍上級沒有料到我軍穿插得這樣快,據點的電話里竟然還在“嘰里咕嚕”地用越語講話。
他立刻讓隨軍翻譯一聽,果然是敵人上級在向這個據點的守敵下命令,他靈機一動,讓翻譯冒充已經被送上西天的越軍排長和對方通話,連蒙帶騙地拿到了附近越軍炮兵陣地的部署。
兵不厭詐!小黃立即用越軍炮兵觀察所里留下來的設備向師炮兵發信號,引導師炮兵對后方的越軍炮兵進行精準打擊,直接炸掉了越軍2個榴彈炮連和一個團指揮所。
![]()
自衛反擊戰中的解放軍
戰后論功行賞,小黃接到團里通知,擬給他報一等功,但他和連里的同志們商量以后決定:活下來的干部一律不報請一等功。
因為這次穿插,連里的干部戰士犧牲了20多人,為了給犧牲的戰友爭取待遇,干部們全都放棄了一等功,最后全連立了集體一等功。
小黃最后得了二等功,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和一等功擦肩而過,卻在軍醫院里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當火車汽笛劃破1980年的晨霧時,站臺上的場景讓小黃淚流滿面:父親穿著整齊的軍裝,敬禮的手臂穩如炮架,母親眼角細碎的淚光里映著三十年前的戰火。
此時小黃突然明白,父親用一生書寫的答案,就藏在那句要么軍功章戴胸前,要么擺在墳前的誓言里——這是軍人最浪漫的辯證法。
![]()
全軍戰斗英雄紀念章
從徂徠山到上甘嶺,從東海浪濤到南疆密林,那些硝煙、疤痕與誓言,終將鑄成不滅的軍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