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歐盟官員集體遇到了難題,計劃制造的百萬發炮彈未能按時交付給烏克蘭。軍火訂單拉來了,歐盟多國的軍工巨頭也接單了,當初接單的時候都拍胸脯稱能夠按時交付,但交付日期臨近時,卻又集體改口,實際能夠交付的數量不足70萬發!
![]()
這樣的結果令歐盟官員難以接受,軍工巨頭們忙著向歐盟官員解釋,紛紛稱生產炮彈的原材料匱乏,這才影響了生產進度。而在這群軍工巨頭們的解釋中,一個冷門的詞匯頻繁出現,它就是硝化棉。
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與法國軍工承包商同時提出硝化棉緊缺的問題,這讓硝化棉引起了眾人的關注,但可能很多歐盟官員甚至都不清楚,硝化棉對于軍工產業意味著什么,為什么之前沒聽說過缺硝化棉的情況?
硝化棉不是什么特別的東西,只是工業體系最底層的原材料,主要用于生產火藥。和平年代,戰爭消耗火藥的基數不大,所以硝化棉不顯山不露水,即便是完全依賴進口,也足以滿足大多數國家的軍事演習使用。
![]()
因此,歐盟官員對硝化棉不太熟悉,也沒什么太大的需求,2022年的時候,甚至還借此對新疆棉展開過制裁,導致當年大量的新疆棉出口受到影響,歐洲多個工廠拒收新疆棉,被歐盟稱之為“高風險來源”的棉花。
當年他們有多囂張,如今的處境就有多尷尬。當歐盟官員得知此事以后,當然不肯輕易向中國低頭,畢竟全球可不是只有中國生產棉花,例如印度就是一個棉花產量大國。所以,歐盟官員得知軍工巨頭們缺少硝化棉時,第一反應是給印度下大訂單,從而補足原材料的缺口,完成烏克蘭后續所需彈藥的訂單。
歐盟這么想,也確實這么干了,直接給印度下了一個年產4000噸硝化棉的訂單。印度的這家大型化工園區承接訂單以后,立刻開始了大規模的生產,但最終到了交付日期的時候,印度居然遲遲未能達產。
![]()
最要命的是,即使是印度交給歐盟的硝化棉,軍工巨頭們用著也不舒服,生產進度還是上不來。原因很簡單,硝化棉雖然是最底層的軍工原材料,但生產起來也是有一定門檻的。印度雖然是棉花產量大國,但印度的棉花卻有致命缺陷,不僅雜質率高,而且纖維強度很差,不適合制造硝化棉。
再加上印度的生產水平一般,對硝化棉的品控也比不上中國,多方面原因綜合下來,生產出來的硝化棉送給歐盟國家以后,用于生產火藥時風險極大,硝化處理時經常出事故。為此,歐洲的企業甚至還嘗試過與印度合資建廠,以期改變現狀,最終結果不甚理想,也就只能無疾而終了。
隨著俄烏戰爭的愈演愈烈,烏克蘭對炮彈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訂單數量不斷上漲。而歐盟的軍工企業產能跟不上,頻頻出現無法按時全額交付的情況,最終導致烏克蘭對他們的能力產生了質疑,甚至在安全會議上公開表態,希望歐盟在承諾產量之前,先解決原材料的問題。
![]()
與此同時,俄羅斯方面就顯得要從容很多,因為俄羅斯自從俄烏戰爭打響以后,就一直向中國進口硝化棉。在俄烏戰爭之前,俄羅斯幾乎不從中國進口硝化棉,隨著戰爭的時間不斷持續,訂單的數量也隨之增大,即便到了如今,也依然保持穩定的訂單需求。
中國每年硝化棉的產量有限,俄羅斯多買走一噸,全球的硝化棉就少一噸。若是放在以前不算什么,但如今俄烏戰爭持續消耗大量的彈藥,歐盟國家再也無法無視這個問題。畢竟此消彼長之下,烏克蘭在對陣俄羅斯時也會因為彈藥產能不足而逐漸落于下風。
一邊是昔日制裁吞下的惡果,一邊是逐年遞增的軍火訂單和嚴重不足的產能,這讓歐盟官員陷入了兩難之中。面對這種情況,歐盟內部出現了分歧,開始有人表示應該特事特辦,有先以解決軍火產能為主,但仍然有很多堅持反對,雙方一時僵持不下。
歐洲政客們可以僵持,但軍工企業卻受不了了,畢竟這些訂單是軍工企業的命脈,若不能盡快搞定,日后必然要面臨信譽受損,嚴重的話倒閉也不是不可能。于是,大難臨頭之際,軍工企業只能自己想辦法,通過在中東和東南亞成立公司的方式,從中國進口棉短絨。
![]()
只要棉短絨不標明來源地,就不算違反了歐盟的規定,幾經輾轉之下,這才總算是拿到了中國的硝化棉。這樣一來,既能提升產能,又能完成烏克蘭的訂單,表面上讓歐盟也有臺階下。但繞了這么大一圈拿貨,無論是采購費用還是運輸費用,肯定要比俄羅斯高很多。
面對這樣的處境,歐盟肯定不甘心,所以積極籌備自主生產硝化棉,盡快擺脫對中國進口的依賴。但問題在于,中國大量生產硝化棉并不是主要用于軍工產業,而是基于油漆、油墨等民用產品,即便沒有戰爭的時期,也能憑借生產高質量的硝化棉在全球打開銷路。
而歐洲國家則不同,無論是棉花的成本還是人工成本,都達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尤其是軍工企業,更加不愿意自己成立工廠,萬一烏克蘭的訂單有一天沒有了,他們守著這么大的硝化棉工廠必定會進退兩難,完全沒必要給自己找麻煩。
![]()
因此,歐洲國家雖然曾經高調的啟動過本土硝化棉生產線,但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成不了規模。即便是美國在德州嘗試建設硝化棉裝置,方案也遲遲沒能執行,到最后能夠否真正投產都不得而知。
反而是俄羅斯在硝化棉生產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一來是原材料供應穩定,二來是中國供應的原材料出國前經過干燥和降氮處理,后續工廠加工安全系數非常高。因此,俄羅斯的硝化棉產能日益趨于穩定,在前線的炮擊密度也逐漸上漲。
尤其是俄羅斯很聰明,將部分廠區合成出來的低純度硝化棉用于炮彈填充,而那些從中國進口的高純度硝化棉則只用于導彈和推進劑的制造。這樣一來,就能更加合理地分配資源,從而取得在戰場上的優勢。
![]()
歐盟國家與俄羅斯對硝化棉的爭相搶購,對外釋放出一個重要的信號!硝化棉這種平時不起眼的民用物資,在戰爭時期將成為軍工企業的關鍵原材料。而且,現代戰爭的優劣勢,也不僅僅取決于高精尖技術,哪怕是一個關鍵的底層的原材料,也可以間接影響前線的炮擊密度,甚至影響戰爭的走向也未嘗可知。
而歐洲國家和美國嘗試自主生產的一再延期,也充分證實了硝化棉不僅有很高的重要性,同時也不是誰都能輕易生產,至少西方國家想要在短期內擺脫對進口的依賴,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至于歐洲國家后續會采取什么樣的策略,讓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