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國縣域醫共體DR采購量突破2000臺,聯影攜新型號入場、邁瑞強勢入局,醫療器械集采已超越簡單的“價格博弈”,成為國家大健康戰略落地、市場需求重構與產業升級的關鍵樞紐。
2025年國內各地縣域醫共體大規模DR設備采購市場競爭格局
![]()
統計范圍為各省市衛健委公開牽頭的縣域醫共體大規模DR設備更新項目
單個醫療機構公布的常規采購不在統計范圍內。來源器械之家
有人將集采視為“價格屠刀”,也有人將企業的短期數據波動等同于“輸贏定局”。然而,從政策邏輯、市場本質與企業戰略三重維度審視,集采實則是為民謀福祉的民生工程,是市場回歸價值本質的凈化器,更是推動國產醫療器械走向“創新驅動、質量制勝”的催化劑。
對美的醫療旗下萬東醫療的評估,更應立足于“長期競爭力”與“行業生態重構”,而非囿于片面的”低價內卷”“最大贏家”之爭。
集采不是“壓價工具”,而是大健康戰略的“核心錨點”
醫療器械集采的底層邏輯,并非簡單的“以價換量”,而是“健康中國2030”戰略中“保基本、強基層、促創新”的具體實踐。從政策層面看,集采至少承載三重使命:
其一,破解“看病貴”的民生痛點。通過壓縮流通環節成本與非必要營銷費用,集采讓縣域及基層醫療機構能夠以合理價格獲取高質量影像設備。據行業報告顯示,基層醫療設備市場因集采實現價格理性回歸,DR設備采購成本平均下降約30%,顯著提升了醫療可及性。
其二,凈化市場生態,淘汰“草臺班子”。沒有核心技術、沒有自主研發體系、拼裝型制造是低質器械商的痛點。部分醫療器械企業靠“參數包裝”的概念營銷就能占據市場,甚至出現“同型號設備在不同地區價格翻倍”的亂象。集采以“臨床價值”為核心評價標準,將制造水平、售后服務、研發能力納入綜合考核,推動行業從“營銷驅動”邁向“產品驅動”。而缺乏核心技術與可持續服務能力的企業面臨淘汰,正是行業走向高質量競爭的必然結果。
![]()
重慶市腫瘤研究所一批影像設備采購結果公示圖片,來源器械之家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公示采購合同,來源中國采招網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中標結果公告,來源中國采招網
其三,推動國產替代與產業升級。政策明確向國產創新傾斜,不僅通過規模采購幫助企業攤薄研發成本,更以技術指標為導向激勵企業投入創新。萬東、聯影、東軟等國產影像巨頭的競爭,本質上是“國產替代深化”的縮影——當集采將“AI 算力”、“精準醫療適配性” 納入評分體系,企業的競爭焦點自然從“價格戰”轉向“技術戰”,這正是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意圖。目前,國產醫學影像設備的市場滲透率已從五年前不足40%提升至接近60%,國產化進程明顯提速。
市場需求:從“高價稀缺”到“價值普惠”,集采重構供需邏輯
有人擔憂“低價會導致產品質量下降”。但事實恰恰相反:集采下的市場需求,正在從“追求高價符號”轉向“追求醫療價值”。基層醫療機構需要的不是“參數堆砌的奢侈品”,而是“穩定可靠、操作便捷、售后及時”的實用設備——萬東能在縣域集采中占據市場第一,并非單純靠“低價”,而是其產品貼合基層需求的 “價值匹配”:比如針對縣域醫院醫護人員操作習慣優化的界面設計、覆蓋偏遠地區的 24 小時售后響應、適配基層常見病種的影像算法,這些都是“醫療價值”的真實體現。
與此同時,集采釋放的基層需求也為整個產業鏈注入活力。2000臺DR的采購量不僅帶動了萬東等集采中表現亮眼企業的營收增長,更拉動了球管、探測器、高壓發生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這種“需求-供給-產業鏈升級”的正向循環,正是市場健康發展的標志——企業不靠“信息差”賺取暴利,而是靠“規模效應+技術優化”實現盈利,市場才能真正服務于 “健康民生”。
聚焦長期主義:以創新夯實核心競爭力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之下,國內醫療器械龍頭企業正持續加碼研發,向上游核心技術和部件突圍,構建面向未來的創新體系。
聯影醫療通過高比例研發投入,致力于突破關鍵技術瓶頸,不斷鞏固其在高端影像設備領域的領先地位;邁瑞醫療憑借其在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領域的多元化布局,構建了強大的交叉研發平臺和系統化創新機制。萬東醫療在美的集團的加持下,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提升18.7%,表明公司正持續加碼創新能力,其牽頭工信部“醫療器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匯聚產學研用資源,聚焦前瞻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該平臺以孵化全球首臺無液氦超導磁共振設備,不僅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更解決了液氦資源稀缺和供應不穩的“卡脖子”問題,為我國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作出重要貢獻。
![]()
此外,這些頭部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推動產學研醫深度融合。根據聯影醫療、邁瑞醫療、萬東醫療公開的2022年年度報告及相關知識產權機構數據統計,三家企業在醫學影像相關技術領域年度共申請專利超1,200項,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顯著,集中體現了其在核心技術上的高強度創新投入與產出能力。
此外,這些頭部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共同推進磁共振、高端DSA等高端醫療設備的研發與普及,打破高端市場國際壟斷,實現高質量國產替代。
![]()
清晰的戰略規劃成為企業構建護城河的關鍵。頭部企業紛紛聚焦AI診斷、強化精準醫療算法、建設數智化系統、優化供應鏈與規模化服務網絡等方向。這些投入短期內或許影響利潤,但長遠看,將在技術、制造與服務領域構筑難以逾越的競爭優勢。
行業洗牌:邁向“價值生存”,而非“單一贏家”
醫療器械集采的本質,是一場 “市場生態的重構”——政策錨定民生與產業雙升級,市場需求回歸醫療價值本質,廠商競爭轉向核心能力比拼。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所謂的 “最大贏家”,只有那些能持續創新、貼合臨床需求、服務民生的 “價值生存者”。
對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而言,現有的市場份額與戰略布局,并非競爭的終局,而是引領國產醫學影像高質量升級的新起點。未來的行業競爭,必屬于那些能夠將技術突破轉化為普惠健康價值、以創新驅動品質提升的企業。頭部廠商憑借技術突破、平臺資源與前瞻布局,正展現出這樣的潛力。未來的賽程仍然很長,真正的好戲,還在后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