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共同思考討論
![]()
上一期說到中朝兩國關系產生裂痕,從1965年到1969年,盡管在這期間中朝來往比較冷淡,中朝的社會情緒比較對立。
但是從官方的角度來看,高層都不想看到中朝關系持續惡化下去,最終走到決裂的地步。
有網友說:中國為了擺脫外交孤立的困境而想保持與朝鮮的關系!
實際上,朝鮮無論是出于經濟還是安全考慮,更是無法接受中朝決裂的后果。
實際上雙方高層從來沒有放棄恢復中朝關系的這種試探。
1966年11月朝鮮駐華大使離任之后,朝鮮很快就任命了新任大使玄峻極,畢竟由于當時中國的這種狀況遲遲無法上任。
但是在1967年6月16號玄峻極還是趕到中國上任,在20號也向中國遞交了國書,中國方面很快也就做出了回應,當然也明白這是金日成有意釋放出來的一個信號。
![]()
在1967年10月毛里塔尼亞總統達達赫訪華,毛主席和周總理都接見了他,周總理就讓達達赫轉告金日成納賽爾和西哈努克,我們的使館確實在工作當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我們可以隨時改正。
我們對柬埔寨和朝鮮的政策,也是跟以前一樣支持他們的反帝斗爭。
幾天之后達達赫結束訪朝,路過北京的時候就向周總理轉達了金日成的四點口信。
第一,朝鮮對中國的政策沒有變,將來也不會變。
第二,他非常珍視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這種友誼以及雙方通過共同斗爭所建立的這種友誼。
第三,雙方確實存在分歧但是并不嚴重,我們可以通過見面討論來消除這些分歧。
第四,精神上表示我相信如果朝鮮遭遇進攻,中國還會向以往多次所做的那樣與朝鮮人民并肩戰斗。
這個“如果”很快就變成了現實,1968年1月朝鮮派特種部隊襲擊了韓國總統府,而且又發生了朝鮮抓獲美國間諜船普維部落號一下遠東局勢就變得非常緊張。
![]()
中國也趁熱打鐵,立即發表聲明支持朝鮮。
2月份周總理又托人向京城帶口信說希望中朝摒棄分歧,實現關系的正常化,中國也會對朝鮮提供全面的支持。遠東急市的緊張勢必就成了改善中朝關系的一個機會,或許這個機會是京城有意制造的,但是畢竟當時中國的文革方興為愛,所以實現中朝關系正常化時機還不成熟。
在1969年春天接連發生了三件大事,這對中朝關系的回暖就創造了客觀條件。
第一件事情就是在3月2號中蘇在珍寶島發生了武裝沖突,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把中蘇這種對立推到了極限。
第二件就是在4月1號中共九大召開,毛主席表示文革取得了偉大勝利,本意也就是想結束這場運動。
第三件大事就是4月15號朝鮮擊落了美國的一架大型電子偵察機,致使機上的31名成員全部死亡。
美國也立即派一支規模很大的艦隊就向朝鮮靠近。在朝鮮半島局勢再度緊張的背景下。
中朝出于共同安全的考慮,這就為中朝關系恢復正常開啟了一扇大門。
![]()
1969年5月1號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會見外國使節的時候就講到:中國愿意與世界各國改善關系。
6月份開始,中國就開始派出使節趕往世界各國上任中國的駐外使館,又開始重新恢復正常工作。
在6月份的時候,朝鮮也沒有派代表前往莫斯科參加世界工人黨共產黨的會議。8月份朝鮮的報刊又開始重新轉載中國的新華社的消息。
在1969年9月3號,胡志明去世,這為中朝兩國領導人進行直接的會談提供了一個機會。
當時前往越南參加葬禮的崔庸建在路過北京的時候就向中國方面提出希望在他回國途中途經北京的時候能夠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
最終在9月10號和11號,崔庸建與周總理舉行了會談。
對于這次會談,金日成后來表示雙方自說自話,沒有達成什么共識,沒有取得什么成果。
但是據中方的資料顯示,當時崔庸建向周總理轉達了金日成改善中朝關系的愿望,以及表達了反對蘇聯的亞洲集體安全體系的態度。
![]()
1969年是新中國成立二十周年,本應該隆重的慶祝,但是畢竟當時中國外交上處于孤立的狀態,所以也就決定不邀請外國代表團參加,以免讓自己陷入尷尬。
但是在9月30號下午,毛主席突然間決定邀請朝鮮代表團參加,下午3點多發出邀請,6點25得到朝鮮回復同意參加。
晚上11點半,崔庸建率領朝鮮代表團抵達北京,周總理親自趕往機場迎接。
在10月1號上午,毛主席和崔庸建在天安門城樓舉行了會談。毛主席一上來就表示中朝應該把關系搞好,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崔庸建立即回答道:
中朝歷史上并肩作戰,把血都流在了一塊。
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毛主席就表示:
美國和日本靠的很近,是一起的,他們要打的不只是你,他們的目標也是我們,所以,我們應該靠得更近。
![]()
毛主席還表示,說將來,我們還有一起反美作戰的可能性的。
會談結束之后,毛主席就挽著崔庸建的手,一起走向了觀禮臺。
在崔庸建訪華之后,中朝關系迅速升溫。
在10月5號到7號,周總理應邀訪問朝鮮,這是那場運動開始之后,我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出國訪問,也是中國總理時隔12年之后,再一次訪問朝鮮,周總理與金日成進行了四次共計14個小時的會談,雙方坦誠相見,強調共識,規避分歧,表示要團結一致,共同對敵。
金日成訪華期間,毛主席與金日成相談甚歡。
10月8號,雙方的會談當中,首先都對各自的進行了自我批評。
然后,這金日成提出希望得到中國的軍事援助,毛主席也表示同意。那么在談到朝蘇關系的時候,毛主席也表示說:
考慮到你們需要蘇聯的軍事和經濟援助,所以我不勸你們搞決裂。至此兩個老朋友,終于兵釋前嫌,握手言和了。
在金日成訪華之后,中朝關系開始迅速升溫,在10月17號,中朝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了《中國向朝鮮提供經濟技術援助協定》和《1971-1976年的雙方貨物共贏》的協定。
![]()
那么根據協定,中國要向朝鮮提供7.14億無息貸款,同時要承擔16個大中型項目,這其中就包括平壤的地鐵,除此之外,在8月10號的時候,中朝還簽訂了這軍事相關的協定,中國要向朝鮮的提供價值6億元的軍事援助,至此,中朝之間終于破鏡重圓。
但是,朝鮮并沒有一邊倒,依然是采取的與中蘇等距外交的政策,那么這也就意味著,中朝之間的分歧,只是擱置的,并沒有消除。
當中國的對外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的時候,中朝關系就會帶來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推薦《紅墻大事》
一本超級精彩的書 ——《紅墻大事》。
?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和詳實的史料,帶我們走進那些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它猶如一扇時光之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歷史風云背后的故事。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被書中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分析所吸引。作者以嚴謹的態度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