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以后,李德受到了批判,失去了軍事指揮權。
他認識自己錯誤的過程是緩慢的。
![]()
隨著長征一路北上,李德也對自己由于錯誤指揮所造成的紅軍慘重傷亡逐漸有了反省。
1936年,他在與斯諾談話時,說了心里話。他說:
“我終于明白了,中國同志比我更了解他們在本國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確的戰略戰術,我沒有根據中國的地理形勢、中國特有的作戰傳統進行指揮。”
從遵義會議之后到1939年離開中國,可以用三句話總結他,即:反分裂的斗士;稱職的騎兵教練;探索抗戰的研究員。
一、一個反分裂的斗士。
為何說他是斗士?
因為他不但公開反對張國燾南下主張,更用激烈的行動與之斗爭。
1935年,紅軍大學成立,李德被派往講授軍事理論課。
一天凌晨,紅大師生正集合準備出發。
幾匹快馬飛馳而來,那紅軍大學教育長、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氣勢洶洶跳下馬,大聲傳達張國燾的命令,要四方面軍的同志都隨張國燾南下,不要跟中央北上。
![]()
李德見李特十分囂張,上前拽住李特的馬頭,厲聲斥責道: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針是正確的,沒有毛澤東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把部隊拉走!
話不投機,兩人大打出手!
聞訊而來的毛澤東制止了他們的爭斗。
而此時的李特情緒非常激動,面對毛澤東也暴躁囂張,狂言不斷!
李德擔心他鋌而走險,猛地從后面將李特緊緊地抱住!
李特氣急敗壞,狂喊亂叫,拼命掙扎!
但李德的雙臂如同鋼筋,他怎么也擺脫不掉,只能狂聲暴喊。
毛澤東見狀,擺擺手,說道:“捆綁不成夫妻,誰愿意走,放他們走吧!”
見毛澤東發話,李德這才不情愿地松了手。
李德斗李特的事傳開后,紅軍指戰員對李德的態度有了明顯轉變。
當時在場的彭德懷目睹了這一幕,并說李德“這次表現很好,站在正確的方面”。
二、稱職的騎兵教練。
開國上將陳士榘曾說,在紅軍大學時,李德已經全沒有當年的狂妄。盡管他指揮反圍剿時讓紅軍吃了大虧,但他的課講得不錯,有許多新的知識性很強的軍事術語。他用一個德國人的視角讓紅軍將領們領略了現代軍事技術的魅力。應該說,他還是有一套軍事理論的,做教官完全稱職。”
不光如此,中央紅軍的第一支騎兵部隊的錘煉,出自于這個德國人之手。
紅軍在北上途中,遭遇了馬鴻逵騎兵的攻擊,吃了大虧,所以決心建設一支騎兵隊伍。
1935年10月11日,已改編成陜甘支隊的中央紅軍翻過六盤山走到青石咀附近時,得知駐青石咀的東北軍騎兵師第13團的兩個連正在休息,遂發起戰斗消滅了這股騎兵,繳獲戰馬100多匹。借此組建了騎兵大隊。
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道:
剛組建的騎兵隊還不會馬上開槍劈刀。所以他們的戰法經常是沖到前沿陣地,下馬向敵開槍。
這樣的騎兵,優勢大打折扣。
![]()
李德恰恰在前蘇聯伏龍芝學院專門學習了騎兵戰木,這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他專門設計了馬刀,用當地劣質的鋼鐵打制了一批。
他教會了戰士們馬上格斗,教了他們沖鋒時劈砍、掃撩敵人的刀法。
![]()
騎兵隊就是用這種粗劣的馬刀出征,多次獲得勝利!
這是李德在延安最為得意之作!
三、探索抗戰的研究員。
抗戰爆發后,為研究對曰作戰方法,總結紅軍作戰的經驗教訓,吸取國外軍事作戰成果,中央軍委成立了軍事研究委員會。
李德為委員,任編委會主任。
他開始專門研究打擊日本的戰木和武器的使用。
1938年下半年,他受司令部委托,先后寫了4篇反映現代武器在不同對日戰斗場合使用方法的文章。
它們是:《現代軍事技術》、《坦克及坦克斗爭的方法》、《空軍與防空》、《化學戰爭與防毒》。
李德回憶說:“這些文章統統發表了,并署了譯者的名字。”
其中前兩篇文章分別發表在《八路軍軍政雜志》上,后兩篇文章發表在《中國青年》雜志上。
這些文章都于1939年發表,也是他對中國共產黨最后的貢獻。
也就是在這一年,他離開了中國。
![]()
對于他將紅軍帶入至暗的絕路來說,他在長征后期和在延安5年的作為,不過是一絲微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