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點,急診室推來一個面色慘白的年輕人,33歲的小林捂著后腦勺喊疼,血壓儀顯示的數字讓醫生倒吸一口涼氣——200/130mmHg!要知道,正常血壓上限是140/90mmHg,這個數值已經踩在了“高血壓急癥”的紅線,隨時可能引發腦出血、腎衰竭。
追問病史時,小林的回答更讓醫生揪心:“平時沒感覺,就是最近總熬夜加班,餓了就點炸雞奶茶,周末窩在沙發里刷手機,半年沒運動過了。”而這些看似“普遍”的習慣,正是年輕人血壓飆升的“隱形殺手”。
![]()
一、別以為“年輕”就能扛,高血壓早已盯上90后
過去我們總覺得高血壓是“老年病”,但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8-44歲年輕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達4.9% ,更可怕的是,像小林這樣的“無癥狀高血壓”患者占比超60%——沒有頭暈、心慌,血壓卻在悄悄升高,等到出現頭痛、視物模糊時,血管可能已經受損。
醫生強調:“年輕人的血管彈性本應更好,但不良生活習慣會讓血管提前‘老化’,血壓失控只是早晚的事。”
二、這3個“作死”習慣,正在榨干你的血管
小林不是個例,很多年輕人都在重復這些“血壓殺手”行為:
1.熬夜+高壓:血管的“雙重暴擊”
長期凌晨1-2點睡,加上工作壓力大,會讓身體持續分泌腎上腺素,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有研究發現,連續熬夜7天,血壓可能比正常時高20-30mmHg。
2.高油高糖飲食:血管里的“垃圾制造者”
每天1杯奶茶、1頓炸雞,會讓血脂升高、血管壁堆積脂肪,就像給血管“裹了層油”,血壓自然居高不下。小林的體檢報告顯示,他的甘油三酯是正常值的2倍。
3.久坐不動:血管的“閑置殺手”
每天久坐8小時以上,血液循環變慢,血管彈性下降。醫生比喻:“就像水管長期不流動會生銹,血管長期不‘活動’,也會慢慢失去彈性,血壓必然升高。”
三、年輕人護血壓,記住這3個“保命動作”
醫生提醒,20-40歲的年輕人,哪怕沒有癥狀,也該每年測1次血壓;有家族高血壓史、肥胖、熬夜習慣的人,建議每3個月測1次。除此之外,做好這3件事比吃藥更重要:
1. 11點前睡:給血管“修復時間”
晚上10點半到11點入睡,讓身體進入休息狀態,血管才能放松,血壓才會穩定。
2. 每天動20分鐘:讓血管“動起來”
哪怕只是飯后散步、爬樓梯,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管彈性。堅持1個月,血壓可能下降5-10mmHg。
3. 少吃“隱形糖油”:給血管“減負”
少喝奶茶、少點外賣,多吃蔬菜、粗糧和優質蛋白。比如把奶茶換成無糖豆漿,炸雞換成清蒸魚,簡單調整就能減少血管負擔。
小林經過緊急降壓治療,血壓終于降到了150/95mmHg,但醫生警告他:“如果再不改掉壞習慣,下次可能就不是頭痛這么簡單了,一旦引發腦出血、心梗,后果不堪設想。”
年輕不是“高血壓”的免死金牌,血管的損傷一旦造成,很難逆轉。別等到血壓飆到200mmHg才后悔,從今天開始,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運動,才是對自己血管最負責的做法。#奕健行##高血壓##高血壓離你有多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