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4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六力”深刻闡明了我國作為教育強國應具備的基本特質,其中,思政引領力位居“六力”之首。思政引領力關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教育根本問題,是每所學校和每位教師都應努力提升的本領,不斷增強思政引領力是廣大思政工作者肩負的責任。
在新時代,嶄新的數智技術是提升思政引領力的堅強利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強調“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塑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空間和育人生態”。面對新時代的數字原住民,思政教育必須打破傳統的“你說我聽”的單向交流模式,讓學生在感悟和行動中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認同,逐步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數智技術能大幅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悟力。今天的各類虛擬化、智能化技術,遠超多媒體時代的圖片、音視頻,令人神往的古老文明、激動人心的革命畫卷,都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人身臨其境。VR、AR技術的運用,更是讓學生可以將自己代入到真實場景中,參與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互動。B站、抖音等各類新媒體平臺頗具個性化的表達,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深度對話,在極大地豐富思政教育素材的同時,更拉近了與青少年一代的情感距離。
數智技術能大幅促進思政教育的行動力。不少地方借助LBS技術發布本地區的“紅色地圖”,讓學生用人工智能規劃探訪路線,再用Vlog記錄下自己的行走足跡,配合技術支持的多主體、伴隨式、全過程的評價體系,讓思政教育走出教材、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從而把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大大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時空寬度。
我們相信,數智技術必將成為提升新一代青少年思政引領力的強大引擎,為踐行鑄魂育人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不竭動力。
本文作者:
魏寧
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文章刊登于《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5年第16期
引用請注明參考文獻:
魏寧.數智技術賦能,提升思政引領力[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5(16):1.
歡迎訂閱
![]()
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