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讀者朋友都知道,中國工農紅軍有三大主力部隊,他們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其中紅四方面軍是紅軍主力中最兵強馬壯的一支,為共和國培育了700多位開國將領。1931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為主力,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成立。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政治部主任劉士奇。下轄紅四軍,紅二十五軍和紅九軍,全軍共有六個師,總兵力共4.5萬人。而這支軍隊名號最響亮的四個人莫過于是蔡申熙,徐向前、陳昌浩、張國燾,當時被稱為紅四方面軍四大巨頭,雖然后面張國燾與黨悖離了,但平心而論,這四人為鄂豫皖蘇區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蔡申熙是鄂豫皖蘇區早期的靈魂人物。他出生在湖南醴陵,中學讀書的時候,就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深受孫中山先生影響,早年入中山先生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后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在軍校他更是如魚得水,與左權、宋時輪等組織"社會問題研究社",積極探討救國問題。當然學習也非常棒,我們知道,黃埔一期走出過許許多多的優秀將帥,而蔡申熙是這群人里的佼佼者,他畢業留校在教導團,教授自己的學弟們。
他以營長的身份,參加了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和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后面更是交換到有鐵軍之稱的第四集團軍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大革命失敗后,被上級派赴鄂東地區領導游擊斗爭。他身先士卒,指揮機智,作戰勇敢,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集中當地分散游擊的武裝力量,組建了紅15軍,他是紅15軍首任軍長,率部東進皖西,先后攻克太湖,英山、羅田等地,參加第一次反“圍剿”。因為他出色的領導和指揮能力,被任命為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兼軍委副主席,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彭(湃)楊(殷)軍政學校校長、第二十五軍軍長等職。在軍校中,他主持了4期教學,為鄂豫皖蘇區培養了大批軍政干部,在"肅反"期間,也對曾中生、許繼慎等干部進行保護。這為他在紅四方面軍樹立了超然的地位。
1932年7月,因張國燾推行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嚴重受損。在危難之際,蔡申熙重整部隊,親自指揮余部和皖西地方武裝,在南起英山、北到庥埠的廣闊地域內,與各路進犯的國民黨軍不斷展開激戰,予敵以重大殺傷。同時也掩護紅四方面軍西撤。不幸的是,在湖北黃安河口鎮戰斗中,他指揮部隊頑強抗擊敵人,腹部中彈,可即使這種情況,蔡申熙捂住傷口,咬緊牙關,躺在擔架上堅持指揮戰斗,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6歲。一代將星就此隕落,讓人惋惜不已。
![]()
山村小學老師徐向前,沒有想到他會從軍,五四運動期間,因為他經常在課堂上給學生宣傳愛國主義思想,被學校無情的辭退,結束了他早期的鄉村生活,當然也開啟了他另一段奇異的軍旅生涯,徐向前從山西五臺南來,在韶關加入了孫中山北伐部隊,因為有文化,在北伐勝利后,他進入黃埔軍校一期,接受系統正規的軍事訓練和學習,參加了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和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畢業后在武漢南湖學兵團當指導員,在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經歷大革命的風風雨雨和廣州起義失敗的磨煉后,徐向前在政治上愈加成熟、堅定。他受黨中央派遣,到鄂東北任紅一軍31師副師長。在對敵作戰中,善于總結的他,制定了建軍和集中作戰、分散游擊、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等七項游擊戰術原則,對鄂豫邊紅軍的發展壯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30年春,徐向前升任紅1軍副軍長兼紅1師師長,協助軍長曠繼勛指揮部隊接連挫敗國民黨軍對蘇區進行的第一、第二次“圍剿”。張國燾十分欣賞他,并對他進行了大力提攜,很快徐向前升任紅四軍軍長,并在隨后組織指揮了黃安戰役、商潢戰役、蘇家埠戰役、潢光戰役,殲敵正規軍近四十個團,紅軍發展到4萬余人。
紅軍在第四次反圍剿時,因張國燾的錯誤而失敗,徐向前便來到川陜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徐向前對戰術研究十分透徹,他還自創了的“收縮陣法”,在1933年底劉湘召集25萬多部隊兵分六路對川陜革命根據地進攻,徐向前采取“收縮陣地法”將敵軍打得落花流水。此次反圍剿行動展現了徐向前的出色指揮能力及戰略部署能力,戰士們對他贊不絕口,也為他在紅四方面軍,奠定了超群的地位。
![]()
武漢人陳昌浩是一枚妥妥的大學高材生,他早年在武昌大學學習,是共青團湖北省委宣傳部干事。大革命失敗后,他在武漢地區轉入地下黨,從事地下斗爭工作。因為有文化,經黨組織選派,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學成歸國后,又受中共中央派遣,由周恩來親自委托顧順章安排,陳昌浩跟隨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張國燾化裝成商人,從上海楊樹浦碼頭乘船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擔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兼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共青團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紅四方面軍成立,由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委。在“黨指揮槍”的原則下,陳昌浩成為這支勁旅的直接指揮者,時年僅25歲。
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利,陳昌浩和徐向前被迫率紅四方面軍進軍秦嶺、大巴山區,創建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并把它創建成僅次于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蘇區。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川陜革命根據地,陳昌浩一直是張國燾的得力支持者和追隨者,所以他的地位一直在張國燾之下,是紅四方面軍真正的二把手。張國燾公開在四川卓木碉另立“中央”,妄貶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中共中央北方局”。陳昌浩認同了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反黨行為,并接受了張國燾的任職。犯了路線和方針的根本性錯誤,導致紅四方面軍重大損失。
徐帥對陳昌浩評價:“昌浩同志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積極奮斗的一生,對黨和人民做出了很多有益的貢獻”。他犯過一些錯誤,但“那時年輕幼稚,屬于好人犯錯誤”。
![]()
張國燾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他出身在江西萍鄉一個官紳世家,家里有田,又有錢,張家生活富足,家世顯赫。學習也不錯,應該算一枚學霸,張國燾早年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見多識廣,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口才很好,每次演講,把大家鼓動得熱血沸騰,斗志昂揚。
從蘇聯回國的張國燾,被中央安排赴鄂豫皖根據地,主持黨政軍全面工作。在張國燾的主持指揮下,紅四方面軍越戰越強,根據地日益擴大,成為三大根據地和三支主力紅軍中發展最快最強的一支。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的老人們至今還記得“跟著張主席,天天打勝仗”的歌謠。可見當時,在革命老區,張國燾是紅四方面軍真正的巨頭。
本文內容僅代表平安讀書自媒體觀點。
歡迎大家留言和評論,喜歡請關注平安讀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