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第二六三期)
![]()
我和王振深感藝術之魅力,書法之有用,遂商定申請一公號,名“兩塊磚墨訊”,以此為平臺與書友文朋通聲氣。
莫言
2019年11月12日
![]()
攝影 莫言
![]()
莫言 王振在俄羅斯海參崴玻璃海灘 攝影 陳玲
攝影 陳玲
莫言題名
![]()
釋文:
玻璃海灘
翡翠文字
乙巳大暑后二日
書于海參崴 莫言
![]()
莫言在俄羅斯海參崴玻璃海灘 攝影 王振
攝影 陳玲 何燕云
莫言手書海參崴玻璃海灘小記
![]()
![]()
莫言 王振 王萌萌(中間)在俄羅斯海參崴玻璃海灘 攝影 陳玲
釋文:
乙巳大暑后一日,吾與鄉友王振同游海參崴玻璃海灘。此地乃前蘇聯時期玻璃廢品傾倒場,聚集了數百噸玻璃廢品,成為人跡罕至之地。在海浪數十年的沖激之下,銳利的玻璃碎片被磨得圓潤光滑,在雨天或陽光下放射著璀璨的光芒,吸引著人們前來觀賞,此地遂成為享譽世界的旅游景點。
我們漫步海灘,腳踩著瓊屑亂玉,看著橫躺豎臥的俊男靚女,不由深深感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竟將垃圾變為美景,這大概也是那些垃圾傾倒者作夢也沒想到的吧。
在海灣左側的被海浪沖蝕得坑坑洼洼的黑色崖壁上,我們看到了中文與俄文涂鴉的文字,不禁手癢,遂搬石墊腳,在崖壁上涂寫了“墨仙”、“硯王”、“畫神”等字。后來,王振在海灘上發現一塊碑狀臥石,在經得海灘管理人員同意后,遂由我以石片在碑石上刻畫出“兩塊磚墨訊”五個大字,王振又以尖石進一步刻畫,使字跡更加顯眼。我們佇立石傍,想起前年在非洲海灘上以枯枝寫“兩塊磚墨訊非洲行”一行大字,被一當地漁民兄弟用翠綠海草將字逐個鑲嵌起來,成為一時盛景,引來游人觀賞之事,王振忽道:是否可以用海灘上的碎玻璃將這五個字鑲貼起來?眾皆拍手稱好。大學生王萌萌,王振兄親侄女也,聰明多才,主動請纓完成這個任務。當時正是正午,陽光如火,萌萌率二位助手,買來膠水,撿拾玻璃碎片,精心選擇,大小形狀,調整搭配,組成字形,既不失原作風貌,又有細節生發,吾等趕來,又作局部調整,以海水與淡水各兩瓶沖洗后,一件閃爍著奇異光彩的海灘藝術即告完成。雁過留聲,人過留蹤,此乃人之所好者也,吾等游名山大川,如見古人所留字跡,即生思古之幽情,若干年后,吾等若再游此地而此作品尚在,寧不感慨萬千乎?
吾等才疏學淺,人微名輕,于此地此石留字,的確不夠資格,幸有俄方管事者同意而能讓同胞于此令吾等浮想聯翩之地見到中國文字,亦可生故國神游之感乎?書以記之,時在乙巳閏六月一日,于海參崴。
七十叟 莫言
![]()
攝影 王振
攝影 王振
王振自作詩《在破碎與完整之間》
![]()
王振自作詩《在破碎與完整之間》局部之一
![]()
王振自作詩《在破碎與完整之間》局部之二
![]()
王振自作詩《在破碎與完整之間》局部之三
釋文:
海用漫長的耐心告訴我們:
所謂廢棄物,不過是
尚未找到位置的寶藏
當玻璃的棱角被潮汐撫平
它便懂得了——
破碎不是終點,是另一種成形
石筆落下時
斜躺著的巖石忽然有了呼吸
加粗的痕跡像一道橋
架在“存在”與“被看見”之間
你讓碎玻璃移動位置
這不是創造,是喚醒
那些被定義為“無用”的碎片
本就是大地藏起來的彩虹
等待一個瞬間,以鑲嵌的方式
說出團結聚攏的真理
親愛的,萬物從不需要“寶上加寶”
它們只是在彼此的陰影里
找到屬于自己的光源——
就像兩塊磚的低語
能讓沉默的石壁
長出會思考的年輪
我們終會明白
所有的變廢為寶
都是宇宙在練習溫柔:
把散落的星
串成照亮自己的項鏈
乙巳大暑后二日,陪莫言老師在海參崴玻璃海灘題壁有感,今在庫頁島即將返回北京之際書之。
六月初六日 王振
攝影 何燕云
莫言在俄羅斯海參崴玻璃海灘拍下這些照片
![]()
![]()
![]()
![]()
![]()
![]()
![]()
![]()
![]()
![]()
![]()
![]()
![]()
![]()
![]()
![]()
![]()
![]()
出品:兩塊磚墨訊
責任編輯:樊建明
編 輯:陳玲玲
《兩塊磚墨訊》上期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