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天安門城樓上一直都懸掛著一副掛像,而這個人就是我國偉大的領袖毛主席,他對于國家和人民來說都極具深遠意義,因此天安門城樓的掛像懸掛也被視作為榮譽的象征。
![]()
不少人都以為城樓上唯一懸掛過得畫像就是毛主席,殊不知從清朝滅亡到建國這段時期內天安門城樓上一共懸掛過12個人的畫像。
當我們回看過去這12個人我們都非常熟悉,甚至他們都曾代表著那一段特殊的歷史記憶,只是其中有一人身份十分特殊,你知道他是誰嗎?
![]()
天安門城樓在封建制度終結前都未曾懸掛過任何一人的畫像,直到袁世凱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治,雖說他有私心想要自己登基做皇帝,不過最終卻也只是“黃粱一夢”。
袁世凱最初是以推翻王朝統治作為理由結束了清朝的封建承襲制度,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在那之后卻宣布要承襲帝制,與自己之前的理論倒行逆施。
![]()
因此也遭受了許多人的反對,畢竟已經有許多人準備開始迎接民主法治的社會,所以袁世凱的皇帝夢也僅僅只做了88天。
![]()
這張照片就是袁世凱穿著自制的龍袍在懷仁堂宣布登基繼位之后所拍攝的,此時他正接受著滿朝文武百官的朝賀,但是整體的裝扮看上去卻有些“不倫不類”。
![]()
他本想通過統治來完成自己的“帝王夢”卻忽略了民眾反帝的呼聲太過激烈,最終他也只能選擇順應民意,不過做不成皇帝他也沒有放棄這個“統治天下”的位置。
將皇帝位改成了民國大總統,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利,袁世凱就將自己的畫像懸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妄之心。
![]()
然而好景不長中國各個區域都開始宣布獨立,從最初反帝之心變成了集體抗袁,要求袁世凱退出大總統位置的聲音此起彼伏。
也正因這個緣故袁世凱氣惱成疾可他為了填補身體的虧空開始大量食用鹿茸、狗海腎等藥材,最終導致尿毒癥發作醫治無效死亡,他死后不久畫像也被群眾從天安門城樓上取下。
![]()
因為懸掛的時間并不久,所以也鮮少有人知道他竟是在天安門城樓上放置畫像的第一人,而繼袁世凱之后能夠有能力懸掛畫像的第二人,就是我們敬仰的孫中山先生。
可以說孫先生的一生都在為了革命事業所奮斗,即便是身死也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忠勇、優秀的革命志士,他能夠懸掛畫像可謂是“名正言順”。
![]()
孫先生不僅僅是推翻帝制的先驅,更是民主革命的標桿,他曾說要以“天下為公”,點燃了辛亥革命的燎原星火,將嶄新的民國帶到了大家面前。
不僅如此從他成為民國大總統之后一心想的就是帶領民眾走向自主平等的道路,將封建制度徹底摒棄,他的“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時至今日都仍令人心潮澎湃。
![]()
孫先生能夠被稱之為“國父”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的理論為最初的共產黨奠定了基礎,他的夫人宋慶齡在他離世后也一直牢記丈夫的信仰與理想,奔赴在革命的第一線。
作為一代偉人孫先生并沒有像袁世凱那樣標榜自己的功勛,而是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引領和激勵著有志之士為嶄新的中國和未來而努力。
![]()
所以他的畫像也并不是自己要求掛上去的,而是后人們為了紀念他同時表示對他的敬仰與緬懷,因此才決定將孫先生的畫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
說到第三位在天安門懸掛畫像的人想必大家對他是再熟悉不過了,時至今日中國臺灣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也有他的“手筆和計謀”在其中。
這個人就是蔣介石,他最初一直跟著孫先生效命于民國政府,頗受孫先生的賞識與信任,在孫先生離世以后他就開始統治國民黨,而這一開始就長達了半個世紀。
![]()
如果回看蔣介石的一生對他的人生經歷也會十分感慨,他的確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物,然而卻在權利中迷失了最初的革命之心。
特殊且殘忍的政治手腕讓他逐漸失去了民心,獨裁的統治思想更是讓中國軍隊和百姓死傷無數,他與毛主席之間的“爭斗”也能看出他的野心和虛妄。
![]()
而在他統治國民黨期間為了能夠一家獨大,他也選擇將自己的畫像懸掛于天安門城樓上,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能力和功勛。
只可惜隨著權利逐漸到達頂峰,他的所念所想都發生了巨大的偏差,雖說在抗日戰爭結束前國民黨在全國的軍隊人數高達430萬人,但抗日戰爭過程中蔣介石的“剿共”行為也讓更多百姓、軍人看透了他的私心。
![]()
在這期間就連曾經為了實現國局統一從而決定東北易幟的張學良都看不下去了,為了讓他在抗日戰爭中與共產黨一起抵御外敵,甚至不惜引發了“西安事變”。
然而蔣介石的“妥協”也不過是障眼法,抗日戰爭結束不久他又再次撕毀盟約,無奈之下共產黨不得不打響解放戰爭,蔣介石敗退后逃往臺灣,在臺灣地區建立自己的統治區,導致現如今臺灣仍然有許多國民黨不滿內陸地區。
![]()
而四位能夠將畫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就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中國終于迎來了嶄新的面貌。
毛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懷揣著緊張和激動的心情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驕傲的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從那之后毛主席的畫像就被高懸于天安門城樓的正中央,這不僅僅是百姓對他的愛護與敬仰,更是毛主席功勛的象征與肯定。
![]()
這張照片就是懸掛當時所拍攝的,能夠看到那時毛主席所懸掛的畫像還十分年輕,和現如今那副慈祥的模樣有一定差距,此時的畫像更加彰顯了他的朝氣,就宛如新生的中國一般。
或許有人會認為畫像的懸掛會停止在毛主席這里,畢竟時至今日天安門城樓上懸掛著的也僅僅只有毛主席一人。
然而在毛主席的畫像懸掛上去之后還有幾位也相繼懸掛過畫像,只不過位置有所不同,不是在城樓的正中央,而是在城墻之上。
![]()
這張照片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有7位領導者的畫像也被一同懸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不過他們的位置卻是在主席的正下方。
![]()
這7個人分別是:朱德、周恩來、劉少奇、聶榮臻、林彪、任弼時與葉劍英,這幾位對于新中國的成立都貢獻了巨大的力量與心血。
周總理甚至還在新中國成立后主動挑起了外交的大梁,在共產黨與國民黨斗爭期間,他也多次在危難中逆行,為共產黨尋求一份別樣的生機。
![]()
而在這七個人當中有一個人的畫像還被單獨拿出來懸掛過,這個人就是朱德,就連蔣介石都曾評價過他稱朱德最大的本事就是你永遠看不出他有什么本事。
所以難以揣測和探究,當你想要站在他的對立面時,他的神秘就像一把利刃永遠懸掛在你的頭頂上,朱德與毛主席一起被并稱為“朱毛”,兩人一起合作了近半個世紀。
而在這期間,兩人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密,朱德對于毛主席的策略方針都是毫不猶豫的執行,在他看來,毛主席就是新中國唯一的主席領袖
![]()
朱德作為十大元帥之首,他的能力和功勛是不容忽略的,因此在1949年七七抗日戰爭十二周年紀念日這一天,人們把朱德和毛主席的畫像一同懸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
這既是對兩人多年來合作情誼的認可更是對兩人工作能力和功勛的感激與敬仰,哪怕時隔多年他們都用真摯的心詮釋了何為“朱毛不分家”。
![]()
最后一位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人你絕對想象不到,甚至有不少人都直言他不應該出現在城樓上,因為他并不是中國人。
這個人就是斯大林,1953年3月斯大林因為腦溢血突發而離世,終年74歲,眾所周知在共產黨最艱難的時期,斯大林所統治的蘇聯曾與中國建立了友好的歷史情誼。
![]()
并且還在此時期內容納了許多烈士的遺孤和革命子女讓他們能夠在蘇聯伊萬諾沃學校學習技能,保護他們的安全。
因此在斯大林離世后毛主席為了緬懷他同時也是對蘇聯曾經的情誼表示感激,于是決定在天安門廣場為斯大林舉行追悼會。
在哀悼的當天,斯大林的畫像被懸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當天也有近100萬人前來參加他的追悼會,這足以展現中國對蘇聯深切濃厚的革命情誼。
![]()
從那之后天安門所懸掛的畫像就再沒有更換過,一直都是毛主席,哪怕后來重新修建了天安門城樓也僅僅只是將主席的畫像進行了更換。
將曾經青年的模樣換成了暮年時期,照片的更迭也代表了中國這一段艱苦的奮斗歷程,毛主席的畫像雖說是水平像,目光也只是單純的注視前方。
![]()
然而當你站在天安門城樓前就會發現,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去,毛主席的目光都始終注視著你,就仿佛無時無刻他都在看著如今嶄新的中國和他熱愛的百姓。
畫像雖說簡單,但卻是歷史的銘記,是毛主席精神的傳承,更是激勵全體中國人民向前邁進和努力的動力源泉。
參考資料:
譯品網——天安門懸掛過12位人物的畫像,其中竟然還有一名外國人?2023年01月04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