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2635字,4圖
閱讀預計:5分鐘
在新德里社區,最熱鬧的晨景出現在牛奶站。
家庭主婦或傭人提著一兩只不銹鋼奶筒排隊打奶,將代幣或硬幣投入孔眼后,牛奶便像自來水一樣流入奶筒,足夠全家人喝一天。
我通常在便利店買袋裝奶,暢銷袋裝奶的保質期僅有一兩天。
房東告訴我,把袋裝奶煮沸、晾涼后,可在冰箱里保存五天,喝時需再煮一次,只是口感略差。
![]()
新德里婦女在社區奶站打牛奶
印度人一日不可無奶茶和乳制品。我也學會了煮奶茶,偶爾喝一杯酸奶飲料(Lassi),尤其喜歡 Amul 牌和 Mother Dairy 牌的冰淇淋 —— 里面帶有碎果仁,一口下去,奶香在口腔中彌漫,甚至會縈繞出 3D 般的醇厚感。
印度教節日眾多,多是大神巡游人間或戰勝惡魔的慶典。
大神們似乎格外偏愛人間甜食,于是乳制品搖身一變,搭配各種輔料成了節日甜點,最常見的有玫瑰奶球(Gulab Jamun)、果汁奶油(Ras Malai)、奶豆腐湯圓(Rasgulla)。
每一種都甜得令人暈眩,或許在這種恍惚中,才能確信大神真的降臨了。
世界牛奶日是 6 月 1 日,印度人卻有自己的牛奶日 ——11 月 26 日,這是維爾基斯?庫里恩(Verghese Kurien)的生日。
國民以此感謝這位理工男讓印度 “牛奶成河”。沒錯,上世紀 70 年代,庫里恩主導了 “牛奶洪流行動”(Operation Flood),又稱 “白色革命”。
在印度政治文化領域,“革命” 一詞使用頻率不高,卻廣泛用于民生行業:綠色革命提高了小麥和水稻產量,讓印度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并出口海外;粉色革命大幅增加了肉類和家禽產量;藍色革命推動水產養殖業發展;金色革命則提升了食用油品質。
白色革命讓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的牛奶生產國,庫里恩因此被尊為 “印度牛奶之父”,也被民眾親切稱為 “印度送奶工”—— 這是一個含義豐富的尊稱。
對印度人而言,牛奶不僅是營養豐富的飲料,更是大神的饋贈。
![]()
維爾基斯?庫里恩先生
維爾基斯?庫里恩 1921 年出生于喀拉拉邦的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是公立醫院的醫生。
他從小就喜歡機械裝置,1943 年畢業于馬德拉斯大學工程學院,獲機械工程學士學位,隨后進入塔塔鋼鐵技術學院工作。
印度獨立后急需各類專業人才,鼓勵優秀大學畢業生赴海外留學并提供獎學金。
庫里恩提交了申請,希望學習冶金類專業,申請雖很快通過,卻被定向要求學習乳制品工程技術 —— 無論牛奶采用巴氏滅菌法還是高溫快速滅菌,都需要一套高效復雜的不銹鋼管道設計。
庫里恩服從國家安排,先到班加羅爾的帝國畜牧業學院補習乳制品生產知識,隨后赴美留學。
1948 年,他從密歇根州立大學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后被分配到古吉拉特邦的乳制品研究所,負責當地乳制品設備。
他發現,當地農民仍按傳統方式飼養奶牛,僅改進技術設備無法提升牛奶品質。
一杯好牛奶,除去水和脂肪后,蛋白質、乳糖、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越高,品質才越好。
當庫里恩被任命管理阿南德地區的一家乳品廠后,他決定實施自己設計的牛奶生產流程。
1950 年,他成立 Kaira 奶農合作社,砍掉中間商環節,讓牛奶從牧場直接送上餐桌。
每天下午,奶農擠完牛奶后立刻送到奶站,現場檢測蛋白質含量并按質定價;牛奶被拉到加工廠滅菌后,即刻送入社區奶站。
奶農收益顯著提高,合作社還為他們提供獸醫服務、配種服務及飼料配比指導。
1956 年,庫里恩訪問瑞士雀巢公司,那里的先進設備和豐富奶源給了他很大啟發。
回國后,他立刻大規模推廣水牛飼養,用水牛奶生產煉乳,逐漸占領國內市場。
他還竭力消除當地的種姓歧視和奶農沖突,讓阿南德牛奶聯盟有限公司(Anand Milk Union Limited)統一管理該地區的合作社。
該公司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組合為 “Amul”,這一品牌于 1957 年注冊,1966 年推出品牌形象 —— 一位穿著紅點裙子的藍發女孩,其天真活潑的形象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
養水牛專業戶在擠牛奶
1964 年尼赫魯總理去世后,夏斯特里被推選為總理。他當年跟隨圣雄甘地參與獨立運動時,曾被英國殖民者投入監獄,女兒活活餓死,因此深知糧食和牛奶的重要性。
1965 年,夏斯特里委托庫里恩組建國家乳制品發展委員會,推廣阿南德的牛奶生產銷售一條龍模式,最終促成了 1970 年的白色革命。
這場白色革命持續 5 年,印度基本實現牛奶和乳制品自給自足。實際上,印度奶牛的日產奶量并不高:黃牛日產 2.5 公斤,水牛 5 公斤,拉賈斯坦邦的優質品種 Rathi 奶牛日產 9 公斤,仍不及荷蘭奶牛的一半。
印度采取的是 “牛山人海” 模式,4.3 萬個鄉級奶牛合作社、425 萬奶農提供的牛奶占總產量的 80%。
隨著奶源豐富,印度奶業誕生了數十個品牌,其中 Mother Dairy 和 Nandini 成立于 1974 年,Aavin 成立于 1981 年。
除牛奶外,它們生產的黃油、冰淇淋、酥油、奶酪等在不同地區都有龐大消費群體。
1991 年,印度逐漸開放國內市場。庫里恩認為,競爭才能提高產品質量,進而產生真正的行業王者。
他加大優良奶牛品種推廣力度,將乳品銷售網絡延伸到所有城市。1998 年,印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牛奶生產國。
同年,77 歲的庫里恩離開國家奶業管理機構的最高職位,只同意擔任古吉拉特邦合作牛奶銷售聯合會主席。
![]()
一家乳制品加工廠外景和質檢員
印度成為世界牛奶業老大后,勢必遭遇國際乳業巨頭挑戰。此時,印度乳業管理層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必須走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以降低成本;庫里恩則認為,建造大型奶牛場將上萬頭母牛圈在鋼鐵圍欄中,既不符合印度文化,也會損害奶農利益 —— 奶農沒有耕地,一旦養奶牛虧本,只能到城里謀生,這勢必帶來不安定因素。
可惜他的意見未被董事會采納,2006 年,他辭去了古吉拉特邦合作牛奶銷售聯合會主席一職。
庫里恩對印度牛奶業的貢獻為他贏得了多枚重量級獎章,包括 1989 年世界糧農組織獎章、1999 年印度總統頒發的蓮花賜勛章,以及 1997 年法國頒發的農業功績勛章。
印地語電影《攪動》(Manthan)就是根據他的生平改編的,這部電影由 50 多萬奶農投資,每人出資兩盧比,足見奶農對他的愛戴。
庫里恩于 2012 年去世,他一手締造的牛奶帝國仍在擴展。
據印度權威部門數據,印度奶牛存欄量居世界第一,牛奶產量占全球 25%。2023 至 2024 年,印度生產了 2.3 萬公噸牛奶,人均日供應量 471 克;還向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和新加坡等國出口 63,738 公噸乳制品,賺取 2.7 億美元。
為紀念這位 “印度送奶工”,國家乳品發展委員會和各級奶業聯盟 2014 年一致決定,將庫里恩的生日設為印度牛奶日。
每個牛奶日都會致敬庫里恩,研討印度奶業發展戰略,2024 年的主題是 “用人工智能和 IT 技術提升乳品質量”。
本文為印度通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注明出處),免費平臺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臺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
>> 熱文索引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