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北京市統計局發布2025年1-6月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顯示,北京該領域共有5135家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737.75億元,同比下降3.7%;營業成本360.19億元,同比下降1.2%;利潤總額2.47億元,同比驟降67%。
分行業看,住宿業1613家單位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3%,利潤總額僅5980萬元,降幅高達92.9%;餐飲業3522家單位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3%,利潤總額1.88億元。
細看分行業的情況,更是讓人心頭一緊。住宿業1613家單位,今年上半年總共賺了5980萬元,比去年同期少了92.9%。算下來,平均一家酒店半年凈利潤不過三萬多元,甚至可能還不夠交一個月房租。
餐飲業稍好一些,收入降幅只有2.3%,利潤總額1.88億元,但同樣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
在經濟學的利潤公式里,利潤=收入-成本。這一次,收入和成本之間的平衡被徹底打破。
先看收入。住宿業收入下降7.3%,餐飲業下降2.3%。這個數字看起來不算“腰斬式”暴跌,但對于高固定成本的行業來說,即便收入減少幾個百分點,利潤也可能被放大成幾十個百分點的跌幅。
酒店的水電、人工、保潔、安保,餐廳的廚房租金、服務員工資——這些費用無論有沒有客人,都得照付。這些行業只要收入下滑,都會瞬間壓力山大。
再看成本。上半年,北京住宿和餐飲業的營業成本下降幅度只有1.2%,遠遠低于收入降幅。這說明企業很難在短期內壓縮開支。人工成本是剛性的,房租更是寫在合同里的白紙黑字,你想省,也沒法立刻省下來。
而在需求下滑的背景下,不少商家只能寄希望于降價促銷,吸引更多顧客。但這往往變成一場沒有贏家的價格戰——大家都降價,結果誰也沒多賺到錢,反而把整個市場的價格預期壓低了。
這種互相消耗的局面,在經濟學上叫“囚徒困境”。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住宿業比餐飲業更慘?答案在于兩者的商業結構。
餐飲的可變成本比例更高,客流減少時,食材采購可以相應減少,虧損的速度慢一些。餐飲的客源結構也以本地人為主,即便外地游客減少,本地聚餐和外賣還能撐起部分收入。
而酒店的客源更多依賴外地游客和商務差旅,受宏觀經濟波動和會展恢復節奏的影響更大。更何況,餐飲還能通過新品、套餐、線上外賣靈活調整價格,而酒店的價格調整往往慢半拍,還受制于平臺規則和節假日周期。
![]()
這些行業變化并非“最近行情不好”那么簡單,它折射出更大的宏觀信號。
首先是消費信心的不足。經濟學有個“消費函數”原理,居民消費不僅取決于當下的可支配收入,還取決于對未來的預期。即便收入沒明顯減少,如果預期變得悲觀,人們也會傾向于儲蓄,而不是把錢花在旅行、住宿、聚餐這些可選消費上。
這種心理變化,往往會先在服務業的數據中顯現出來。
其次是旅游和會展恢復不及預期。北京是國內會展和高端旅游的中心,但今年上半年,高消費的商務差旅和中高端旅游尚未完全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這意味著酒店失去了最愿意為高價房間買單的客群,而低價散客的增加并不能彌補利潤缺口。
最后是成本壓力仍在。雖然整體物價水平不高,但在一線城市,人工、房租、能源等成本依舊高企,價格又難以上調,利潤空間自然被持續擠壓。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已經不僅僅是周期性的低谷,而是結構性困境:需求端疲軟、成本端僵化、行業競爭過度。
在一個接近完全競爭的市場里,長期來看,經濟利潤會趨近于零。北京的住宿和餐飲業似乎正在逼近這種狀態——市場供給充裕,價格戰激烈,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讓利潤線跌破零點。
出路在哪里?一條路徑是降低固定成本比例。酒店可以嘗試輕資產運營,與業主方合作減少自有物業投資;餐飲則可以通過短租等靈活形式降低租金風險。
另一條路徑是提升服務的邊際價值,讓顧客愿意為差異化買單——主題化酒店、沉浸式餐飲體驗,都是試圖跳出價格戰泥潭的方式。
同時,客源的多元化也很重要,酒店可以增加長租、團建、會展等業務,餐飲則可擴大線上銷售和品牌延伸。
![]()
這些是給從業者的建議,從根本上來說,還是需要消費整體回暖、經濟正式復蘇才行。
利潤驟降67%的數字,不只是行業經營者的噩夢,也是一面放大鏡,讓我們看到當下消費端的真實困境。人們普遍收緊錢包,商家則被高成本困住,低價競爭在消耗彼此的耐力。
這種狀態如果持續太久,關店潮可能會接踵而至。
短期的寒冬不可怕,可怕的是結構性的問題被忽視。如果消費信心不能恢復、成本結構不能優化,這份半年報很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對于消費者來說,也許意味著更多促銷和折扣;但對于商家而言,這是一次必須答完的生死考題。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