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開峻
不得不說,俄烏戰爭是一場沒有劇本的戰爭。
從2022年2月24日到今天,俄烏戰爭已走過三年多,戰場硝煙與外交場合的笑臉交替出現,像一部無限續集的連續劇——觀眾想看大結局,演員卻還在即興表演。
普大帝最自信了,說它會像“閃電戰”一樣,幾個月收場。但是三年多了,有無可能像阿富汗戰爭那樣,拖上二十年?答案沒有那么簡單,但有跡可循。
開峻今天就來大膽預測:短期全面和平幾乎沒戲,中期階段性談判有機會,長期凍結沖突概率最大。不僅給結論,還要告訴你,什么時候會發生、發生前會出現哪些信號。
![]()
榮耀屬于烏克蘭
一、戰爭還在加速——并非僵局
——戰場:前線依然有攻守轉換,烏軍在部分地段利用西方裝備嘗試反擊,俄軍則在東部加大炮火密度。雙方消耗巨大,彈藥、兵力和后勤壓力像絞肉機一樣運轉。
——外交:各路領導人忙著會談、打電話、發聲明;美國和歐洲承諾繼續援助,俄羅斯則堅持原有目標,不愿在核心議題上退讓。
換句話說:槍聲未停,嘴炮沒歇。
二、決定“何時結束”的四大變量
1. 戰場態勢
誰在關鍵時間點取得突破,誰就更有資格在談判桌上敲條件。可問題是,目前雙方都沒法在短期內形成壓倒性優勢。
2. 外部支持
烏克蘭能打多久,很大程度取決于西方軍援的量與質;俄羅斯能抗多久,取決于能否繞開制裁、找到替代供應鏈。援助一旦斷崖式下降,戰局會迅速傾斜。
3. 國內政治
戰爭不僅是國與國的較量,也是政權與社會的較量。傷亡、經濟壓力、輿論走向,都會影響決策者的“耐力”。
4. 黑天鵝事件
重大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領導人意外、第三國軍事介入,都可能在幾周內改變格局。
三、三種結局路徑(附概率)
1. 短期被動停火 / 局部停火(概率 20%)
時間窗:數周到數月
條件:一方在關鍵戰線上遭遇慘重損失,或外部大國施壓要求降溫。
特征:多為戰術性停火,換俘、撤離或補給,不解決根本政治分歧。
2. 中期階段性談判(概率 45%)
時間窗:1~3年
條件:雙方發現“再打下去不劃算”,且國際社會提出可接受的交換方案。
特征:先停火、再撤軍、最后談安全與政治,分階段推進。
3. 長期凍結沖突(概率 35%)
時間窗:3~10年
條件:雙方都打不贏,外部也無法逼迫達成協議。
特征:前線穩定化,但小規模沖突不斷,關系長期凍結,類似朝鮮半島局勢。
![]()
四、時間線推演與“預警信號”
1. 短期停火信號(數周-數月)
前線某一方發生戰略性失敗(失守關鍵城市)
雙方出現大規模交換戰俘或撤離平民
聯合國或第三方發布“臨時人道走廊”且迅速執行
2. 中期談判信號(1-3年)
西方援助規模穩定下降
俄烏雙方國內出現強烈反戰輿論
俄烏雙方都釋放“條件性讓步”的信息(例如不再堅持全部領土)
3. 長期凍結信號(3-10年)
戰線變化趨近零
雙方外交場合基本互不接觸
外部援助長期維持低烈度
戰略觀察家開峻以為:
戰爭不僅關乎軍事與外交,它還是資源耐力賽與政治耐力賽。短期看炮彈,長期看國庫。任何一方的戰意,不僅取決于前線的地圖,也取決于后方冰箱里的食物、加油站的價格、社會輿論的方向。
戰爭不是鐘表,不能按我們的日歷停下;它像兩艘在風暴中互相撕扯的巨輪,既受舵手意志掌控,也受外部風浪擺布。真正的結束,要看誰先意識到——再打一天,代價更大,收益更小。短期的全面勝利不現實,中期的分階段談判最有可能,長期凍結也是高概率結局。
下注要押在1~3年內的階段性談判,同時保留心理準備——這場戰爭有可能演變成長期的消耗戰,有可能短期結束不了,就看有無黑天鵝事件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