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洪城紅·老黨員紅色驛站舉辦了一場“八一”建軍節初心座談會,三位曾為國防事業奉獻青春的老兵——戴廷耀、王軍、羅合毅,以獨特方式詮釋著退役不褪色的革命情懷。作為紅色文化傳承的踐行者,他們通過史料挖掘、實地走訪和持續宣講,構建起連接革命歷史與新時代的紅色紐帶,共同詮釋了退役不褪色的革命情懷與紅色文化的傳承力量。
紅色使命的踐行者——戴廷耀
![]()
一位 1973 年投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雷達兵的老兵戴廷耀,自2000年起,毅然挑起傳播紅色文化的重擔,踏上了傳承紅色基因的漫漫征程。戴廷耀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奔波數萬公里,采訪了340位江西籍和在江西工作的老紅軍,后又采訪 200多位抗戰老兵和數十位抗美援朝老戰士。每一次采訪,都是與歷史的深情對話;每一個故事,都銘刻著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為留存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讓紅色精神得以延續,戴廷耀精心撰寫了4本記錄革命歷史的書籍。他先后加入關工委五老報告團,并擔任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宣講團團長,走進中小學、大學、政府機關和工礦企業,累計進行了近500場宣講。不僅如此,他還參與讓愛回家志愿者協會和江西關愛抗戰老兵團隊,長期堅持慰問老兵,傳遞社會溫暖,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對紅色使命的堅守與擔當。
長征精神的傳承者——王軍
![]()
王軍,一位有著26年部隊服役經歷的中共黨員,在部隊時,班長講述的紅軍長征故事如同一顆種子,在他心中深深扎根。退役后,王軍毅然踏上重走長征路的征程,以腳步丈量歷史,用心靈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2006年,他跟隨中央電視臺“我的長征”隊伍,全程走完了中央紅軍的長征路線,此后又多次帶領紅軍后代重走革命路線,在漫漫征途中追尋先輩的足跡。座談會上,王軍動情地講述了飛奪瀘定橋22勇士的英勇事跡,特別是其中1名江西籍勇士楊田銘的事跡,飛奪瀘定橋時,他主動加入突擊隊,與21位戰友在13根鐵鎖鏈上沖鋒,長征路上他3次負傷,建國后因傷殘轉業地方,仍堅持到學校等單位開展紅色傳承教育,將一切獻給了黨和人民軍隊。近20年來,王軍化身紅色精神的傳播者,走進學校、企業、單位等場所,深情宣講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八一起義的壯舉以及長征的偉大精神,累計宣講近1000場次,其事跡也頻繁見諸媒體,成為激勵人們傳承紅色基因的鮮活榜樣。
紅色文化的宣講者——羅合毅
![]()
羅合毅自2014年起便致力于紅色文化的宣講工作,給自己定下了兩個“500”場宣講目標。憑借著不懈的努力與堅持,如今第一個500場目標已圓滿完成,截至目前他已開展了600多場宣講。而第二個500場目標,他預計要在80歲時才能達成,但他堅定地表示,只要身體允許,一定會矢志不渝地完成。座談會上,羅合毅強調了江西作為紅色文化發源地的重要地位,以及江西人民為革命付出的巨大犧牲。他呼吁大家不能忘記老百姓對中國革命的貢獻,要繼續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
此次“八一”建軍節初心座談會,三位老兵以鮮活的故事與真摯的情感,搭建起跨越時空的紅色橋梁,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南昌市洪城紅·老黨員紅色驛站將持續發揮紅色陣地作用,通過更多元的形式講好英雄城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南昌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市老干部活動中心 供稿
南 昌 老 干 部
唱響主旋律 傳遞正能量
交流好經驗 展示新作為
微信號:nclaogan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