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清軍入關時,面對的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甚至比漢唐盛世時的疆域更為穩固。
然而三百年后,當清朝結束統治時,中國的疆域已因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大幅縮水。
這種對比,讓后人不禁思考:若清朝能延續明朝在疆域治理和國防上的某些特質,近代中國的命運或許會有所不同。
![]()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率軍直抵北京城下,此時的嘉靖帝雖沉迷修道,卻也在危急時刻迅速調集周邊軍隊勤王。
他采納徐階的建議一邊加固城防,一邊派使者虛與委蛇拖延時間,待援軍趕到后發起反擊,最終迫使俺答汗撤退。
這場危機中,明朝雖暴露了邊防的松弛,卻展現了天子守國門的底線,即便京城告急,也絕不割地求和。
就算萬歷年間,當時明朝內部面臨張居正改革后的權力真空,外部有遼東女真的崛起,
但在維護藩屬國安全、阻止日本擴張這一問題上,朝廷態度異常堅決。
![]()
萬歷帝曾對大臣說,朝鮮屬國,若失其地,遼東危矣,于是明朝在國力有限的情況下仍堅持出兵。
明英宗率軍親征瓦剌,兵敗被俘,瓦剌首領也先以英宗為質要挾明朝開城投降。
此時的明朝沒有選擇妥協,而是在兵部尚書于謙的主持下另立景泰帝,于謙調集各地軍隊加固城防,最終擊退瓦剌軍。
可以見得,明朝皇帝君王死社稷的底線就是,絕不因個人生死而放棄都城,更不愿以百姓為籌碼。
到了清朝初年,隨著康乾盛世的開啟疆域持續拓展,最終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版圖規模遠超明朝。
![]()
但在疆域維護的理念上,清朝與明朝存在差異。
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劃定了兩國東段邊界,該條約雖然明確了領土歸屬遏制了沙俄的南下勢頭,也將外興安嶺以北的部分土地劃歸沙俄。
康熙看待條約時更多著眼于穩定邊境貿易,不像明朝那樣,把每一寸土地都視作祖宗留下的基業。
鴉片戰爭爆發,道光帝先是主戰,后見英軍勢大,便派琦善與英方談判,最終割讓香港島。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此后清朝一次次在戰敗后割地、賠款,疆域不斷縮水。
![]()
香港老照片
![]()
為何會出現這種轉變呢?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權,其統治核心在于維護內部穩定,尤其是對漢人的控制。
在面對外部威脅時,統治者往往認為邊疆蠻荒之地,棄之不足惜,只要能保住中原核心區域,犧牲一些邊疆利益也無妨。
明朝在軍事技術上的投入曾領先于世界,即便到了明末水師同樣強大,鄭成功仍能率領水師橫渡臺灣海峽。
實際上,明朝在國防上具備一定的威懾力。
清朝入關后,對火器技術的態度逐漸保守,康熙帝雖重視火炮,但統一后為防范漢人開始限制火器研發,乾隆年間火器制造技術甚至出現倒退。
![]()
![]()
清軍的主戰裝備依舊停留在弓箭、刀矛等冷兵器時代,及至鴉片戰爭爆發,軍中仍有大量火炮是明朝遺留的舊貨,性能遠不及英軍的新式火炮。
海軍建設上滯后更為明顯,
清初為壓制鄭成功勢力推行海禁,水師僅承擔近海巡邏之責,清軍水師的戰船火力遠遜于敵,根本無力與西方列強的戰艦抗衡。
這種軍事技術的落后,并非清朝沒有能力追趕,而是缺乏明朝那種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緊迫感。
明朝在與倭寇、葡萄牙人的接觸中積極學習西方火器技術,甚至仿制佛郎機炮、紅夷大炮。
而清朝改革不徹底,始終未能建立起真正強大的國防工業。
![]()
若清朝能延續明朝的某些特質,比如像明朝那樣重視邊疆防御,或許能在面對沙俄蠶食時采取更堅決的措施,
若能像明朝那樣積極吸納新技術,或許能更早實現軍事現代化;
若能像明朝皇帝那樣堅守守土有責的底線,或許不會簽訂那么多不平等條約。
但歷史沒有假設,清朝的統治有其特殊性,
作為少數民族政權它更注重內部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也導致了在面對外部威脅時的保守和妥協。
![]()
而明朝的骨氣,雖讓其在多次危機中屹立不倒,卻也因過度強調守成而缺乏靈活性,最終在內部矛盾和外部壓力下走向滅亡。
從明朝到清朝,中國的疆域經歷了從拓展到收縮的過程,
一個國家要想強大,既需要堅守領土完整的決心,也需要與時俱進的智慧,二者缺一不可。
參考資料:
1. 《明史》(張廷玉等撰,中華書局標點本)
2. 《清史稿》(趙爾巽等撰,中華書局標點本)
3. 《明實錄》(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
4. 《清實錄》(中華書局影印本)
5. 《萬歷三大征考》(茅瑞徵撰,中華書局,1985年)
6. 《中俄尼布楚條約研究》(佟冬主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
7. 《中國軍事史·兵器卷》(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
8. 《明清史論叢》(孟森著,中華書局,2006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